《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1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9-12 20:39:02
  选自《三国心术榜——揭密三国里的厚黑心术》
  上榜者:刘备
  职业:帝王
  心术榜单:钻石榜

  厚黑指数:五星
  说起三国中的心术高手,自然层出不穷,却想从隐藏最深的那个人写起。谁?刘备。
  从来没有人否认过刘备的义名。但提起刘备,就不能不提N姓家奴这段黑历史(N≥6)。如果没有十足的厚黑功力,又怎能屡屡全身而退、跻身上位并洗脱这段黑历史呢?
  刘备和曹操,看似极为不同,实则深度相似。从青年时的雄心壮志,敢与命争,到暮年时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二人有分别吗?他们都度过了金戈铁马的一生。说到驭人之术,刘备专用厚,厚中有黑,曹操专用黑,黑中有厚,他们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或者他们本是一个人?

  《刘备厚黑发家史》系列目录:
  (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二)刘氏独家得人秘术
  (三)三让徐州——中国让文化的精髓
  (四)“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的危机处理

  (五)青梅煮酒——忽悠死曹操不偿命
  日期:2018-09-12 20:51:32
  (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刘备从小是个可怜孩子。早年丧父,家里贫穷,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从小就见过世面——在大街上摆着摊,眼瞅着别人乘着有华盖的车子趾高气昂地从自己可怜巴巴的小摊子前驰过去,留下自己吃灰。回到家,和小伙伴们玩时,指着屋旁的那颗桑树说:“我长大一定要乘坐这种羽葆盖车。”
  那是一棵很好的桑树,五丈多高,远远望去枝叶重叠好似车盖,来往的人都惊异,有人说这家必出贵人。刘备幼小的心灵已经确定:我就是那个贵人!

  叔父刘子敬听到了,训斥他说:“你不要胡说,惹出灭门之祸。”
  刘家早先也阔过。有多阔呢?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先祖刘邦,普天之下,莫非刘土,率土之滨,莫非刘臣。当然现在也仍勉强阔着,刘备有一位远亲正当着这日薄西山的帝国的皇帝。但刘备这一支是早不行了。俗话说,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这话是不确的,在刘备的时代,皇帝的穷亲戚可不是三门,而是几十万。所以当皇帝的亲戚也没什么用。涿县的刘姓族人们,又回到了先祖刘邦起家之前的寒微状态。要知道当年刘邦喝酒都是要赊账的。舒舒服服四百年,走完一个历史的轮回,重新沦为底层。

  作为一个底层,注定要被人踩在脚下,那是一个士族占统治地位、充满等级的时代。但刘备不信这个邪,他要乘羽葆盖车,他与别的底层不一样,他拥有刘氏血统,是堂而皇之的帝国接班人身份。当然,乌泱乌泱的几十万人都拥有这个身份,人多了,也就没人把这层身份当回事了。连续四百年不断向下坠落,早已没了心气,比如刘备的叔父刘子敬,说话都不敢喘个粗气。
  你们不当一回事,并不代表这层身份没用,只是代表你们平庸,穷孩子刘备说。
  十五岁,母亲让他出外游学。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家境如此艰难,好容易熬到了儿子成了壮劳力的时候,不留下儿子干活补贴生计,却独自一人继续辛辛苦苦熬出学费,送他去读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为儿子织这件游衣,正史上没有留下这位母亲的更多记载。虽然说了刘备事母至孝,但他当安喜县尉时母亲显然已不在身边,否则鞭督邮时怎么也得为母亲考虑考虑,想来是因为过于操劳早逝了。

  刘备拜卢植为师,和公孙瓒、刘德然是同学。卢植曾任过九江太守,后来当过朝廷的尚书,是有名的经学家,这说明有个优秀的老师多么重要。公孙瓒后来是幽州诸侯,这说明一个牛逼的同窗发小也不可或缺。圈子决定成长,刘备自此开始显示出自己的不凡来。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认为刘备很不一般,常常资助他。鉴于刘元起也不是大富之家,还遭到过妻子的反对,却坚定地资助刘备,说明他对刘备的判断必定有很充分的依据。
  刘备不太喜欢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不是败家子嘛?虽然他也没家可败。不,这只是世俗之见。不喜欢读书,只因他更喜欢行动。他读书时就很善于搞人际关系,和公孙瓒关系很好,既然受刘德然父资助,和刘德然关系自然也不差。年纪再大一点,成年了,这份搞关系的能力就转变为一种可怕的核心竞争力——得人心。他善于结交豪侠,年轻人争着归附他。有人说,没钱能交到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这倒未必,但没钱却能交到朋友一定是真的交朋友的能力。刘备显然很有能力。

  这时有两个天使投资人看中了他,中山郡的大马商张世平与苏双。大商人走南闯北,阅人无数,能看上这穷小子,投下天使轮,自然是觉得他千里挑一。刘备因此能用这笔投资来组织队伍。要知道光会交朋友是不够的,组织队伍得要武器、粮草吧?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好,我要出人头地了,拉起了队伍的刘备说。
  日期:2018-09-12 20:54:38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这一年刘备23岁,他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加入了平定黄巾的大军。按演义的说法,出场相当拉风,桃园三结义,战张角、救董卓、伤张宝,大小三十余仗,颇有战功。按正史的说话,那就是作战有功,以武勇知名。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刘备一心一意地想靠自己闯出名堂来,乃至有一次在战场上受了伤,躺在死人堆里装死才躲过一劫。不是有句话“做人得靠自己”吗?鉴于刘备这段时期所处的位置、所接触的人和所用的方式,他走的是底层路线。
  有大志、能得人、勇敢、善战,二十三岁时刘备身上积累的标签真不少,很优秀。他是否因此成了大业了呢?没有。小业倒是成了点。
  因为讨黄巾的功劳,他被授予安喜县尉,一下子就追平了祖父刘雄(县令)的人生纪录,干上了县级职务,算是为早逝的父亲争了光。但说到为老刘家争光嘛,呵呵,只要不嫌说出来丢人,就去说好了。

  二十来岁就能突破底层的限制而当上官,也算不错的了。刘备想必颇为得意。
  直到他遇见那个督邮。
  督邮是专门来淘汰他的。刘备县尉干的好好的,勤勤恳恳,奉公职守,爱民如子,为什么就不让人家干了呢?这是来自朝廷的诏书,十常侍的主意。这批立军功的人打仗时有用,所以许下官职,现在仗打完了,自然没用了,沙汰掉也正常。很合逻辑,难以反驳。
  不沙汰掉这批没背景的人,自己哪有官卖?底层说翻身就翻身,想得太美了吧?来自上层的思路大约是这样。
  出身于底层的刘备第一次遭遇了这种阶层壁垒的险恶。没遭遇之前,人们总是单纯地以为命运的限制是不存在的,以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刘备不想被沙汰。不管他在不在乎这个职位,被炒掉总是很没面子的事。他手下还带着一帮兄弟,被人说炒就炒,让他还怎么当老大?他求见督邮,想施展自己得人心的本事,督邮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拒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