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医世界,了解传统医学的魅力!》
第57节

作者: 雅豪
收藏本书TXT下载
  “补下启汤合二金汤加味......”
  高一鸣看着这个方子,又抬头看看陈熙,当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
  外行或许不知道陈熙这个方子的了得之处,但是高一鸣却很清楚,陈熙的这个方子可以说一手用了自古至今三位名家的经典名方......
  补下启汤、二金汤、白术通便方,三方合一,是为补下启汤合二金汤加味......
  按照陈熙所说,这个补下启汤是陈学通老先生所创,乃是现代存世的大国手,二金汤则出自《温病条辨.焦篇》。

  原为“夏秋疸病,实热气蒸,外干时令,内蕴水谷,必以宣通气分为要失治则为肿胀,由黄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
  由此可见,二金汤针对的病位在肝,作用乃是宣通气分......
  而白术通便方则是京城名医,大国手冯为章所创,对于隧道不通而导致的大变艰涩,是万万不能用下法,以防患者虚脱病危,这个时候冯为章的白术通便方是最好的选择......
  三位名家的名方搭配,这个方子说是三位名医的绝招嫁接一点也不为过。
  什么是绝招?

  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巧,称之为绝招,医里面的绝招则是之医者临床时效法古人,或者长期摸索总结出来治疗某种疑难疾病的独特药方。
  绝招绝招,自然是自己的独门技艺,在以前,很多秘方绝招,那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即便是在医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几乎每一位名医都掌握一种绝技的情况下,这些绝招也都是不轻易外传的,除了亲生儿子,那是关门弟子,衣钵弟子才有资格,甚至一些名家意外辞世,导致绝招失传那也皆是。
  一些了解医常识的人或许都知道,医之前那也是有外科的,除了《黄帝内经》之外,同时还有《黄帝外经》,东汉末年时期的名医华佗,正是擅长外科的名家圣手......
  然而《黄帝外经》和名医华佗的外科之法却都在后世遗失。
  再加当时历朝历代的儒家统治,讲究身体发肤,化桎梏,限制了医外科的发展,这才导致到了现在,在很多人的眼,医竟然没有外科之说。
  正是因为绝招珍贵,所以才显得难得......
  而且杏林自古有流派之分,门户之见,什么伤寒派、经方派、温补学派、火神派等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概念和体系,一般情况下,作为伤寒派的人,很少用到温补学派的法,作为火神派的人,也很少用到伤寒派的法......
  这样的门户之见,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医的发展,导致众多绝招名方流逝......
  看着这个方子,高一鸣不仅仅是震惊陈熙的不拘一格,思路敏捷,同时也有些唏嘘,这个方子,补下启汤和白术通便方一位是陈学通所创,一位是冯为章所创,如果说陈学通和冯为章没有把这两个方子公布出来,那么今天,现在,这个患者将改用何法医治?

  陈熙这个方子好是《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张无忌,《九阳真经》外加《乾坤大挪移》两种至高武学,打的各大派毫无还手之力一般,这是绝招绝技的威力......
  高一鸣拿着药方,足足愣了好半天,一声不吭,最终还是陈新忍不住唤了一声:“高老?”
  “啊.....”
  高一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才回过神来,看着陈熙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说着话,高一鸣缓缓的把方子递给陈熙:“此方再合适不过,按照此方抓药吧。”

  陈新看了陈熙一眼,适时的道:“高老,小陈这个方子还需要您老指正,他一个才毕业的大学生,可没有处方权.......”
  一般来说,没有行医资格的实习医生开方,必须要有正式医师指导签字,医处方必须有医医师,西医处方必须有西医医师......
  除此之外,大型会诊,共同商议,所有医师同意或者说大半医师同意的处方,那也是可行的,今天这个场合,陈新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让高一鸣认可,他之所以这么说,正是为了陈熙。
  高一鸣闻言一愣,下意识的看向陈熙:“小陈你还没有行医资格?”
  “不怕高老笑话,我今年才毕业,还没有考取行医资格证。”陈熙道。
  “那你的医是跟谁学的,不知道令师是?”
  “家师季同辉,是PY县的一位老医......”陈熙道。
  “PY县......”高一鸣很是惊讶:“小县城有高人啊,那这么久了,你的医资格也没有?”
  陈熙的本事,高一鸣是见识到了,年纪轻轻,本事很高,绝对已经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不一般的所谓主治医师差,甚至起一些主任医师那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水平竟然没有行医资格。
  “老师一直没有安排,前一段时间他老人家不告而别,已经走了一月有余了,走的时候留字给我,如果他一月不回,很有可能不回来了,让我好自为之......”
  说到这里,陈熙不免有些伤感,季同辉一去一月多,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真让人担忧.......

  “既然如此,你可愿意跟随我学医?”高一鸣缓缓问道。
  “能跟随高老学医,晚辈自然求之不得。”陈熙急忙道。
  边的陈新急忙恭喜:“小陈,恭喜你了,能被高老收为学生。”
  高一鸣却笑着摆手:“是我沾了便宜了......”
  高一鸣亲自签字,敲定了药方,陈熙等着患者服了药,被高一鸣拉到了陈新的办公室。之前在会诊室,救人要紧,很多问题高一鸣也没问,现在患者已经服了药,高一鸣自然要好好和陈熙聊一聊这个病案。
  陈新这位大院长亲自给陈熙和高一鸣倒茶水,坐在边听着两人交流。
  “三法同治,主要着眼于病机,朱丹溪认为‘臌胀起因胶固,难以治疗.......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一时之快......’因而治疗臌胀,不可急切用药,要是通便下利,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其证为虚,治当用补......”

  高一鸣连连点头:“医者治病最忌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看到臌胀,用下药,看到枯瘦,用补药,这是大忌,必须辩证清楚。”
  这次患者腹部肿胀难忍,这是最为严重的表症,也是患者非常痛苦的一个因素,往往医生看到这个症状,第一自然是排泄,用通便下利之法,然而患者腹部鼓胀,却属于虚症,如果用下药,那么会元气大伤,病邪越甚,这是取死之道,所以不能单纯的下......
  “你这个病案主要在于抓住肾之真阴将竭,而用补下启汤为主方的同时,辅以调气泄水和通便泄浊的方子,三方同用,针对不同病机为侧重,当真是妙不可言......”
  高一鸣虽然没有看过陈学通的补下启汤,之前不知道这个法子,但是作为知名老医,江州省杏林界的领军人物,见识还是不凡的,一眼看出这个方子的作用,虽然现在患者才刚刚服药,情况不明,高一鸣却很乐观。

  医圣张仲景有句名言:“知犯何逆,对症治之。”
  作为医生,只要辩证清楚,可以对症用药,只要辩证准确,用药无误,那么是成竹在胸......
  日期:2018-07-24 06:4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