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15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总之一句话,不到百年的时间,宫殿群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到了隋朝的时候,长安城已经破败不堪,城市道路泥泞,人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地下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城市几乎没法继续住人。
  隋文帝登基之后,也打算将都城定在古长安城,可作了一番实地考察之后,隋文帝觉得改造这座旧的都城还不如重新建造一座城市。

  隋文帝请了数位风水大师考察地段,最终将新的都城定在长安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也就是隋朝和唐朝长安的原址。因为隋文帝在北周的时候被封为大兴公,因此新的都城取名为隋朝大兴城,工程的总负责人便是高颖和宇文恺。
  大兴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
  宫城是皇帝和后宫嫔妃的居住地,以及皇帝和大臣们商议国事的地方,主要包括大兴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大宫殿群,其中还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龙殿、安仁殿等建筑。
  皇城在宫城的南面,以横街相隔,是朝廷的政府机构和皇室宗庙所在地,主要建筑有太庙、太社和六省、九寺、十八卫等宫署,隋文帝为了显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地下诏皇城内不允许平民百姓居住。
  郭城则是老百姓和外国商贾的居住之地,由八条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构成,称之为“里”,郭城里面最著名的就是都会市(唐代称为东市)、利人市(唐代成为西市),是专门用来搞商业贸易的地方,非常的繁荣。
  日期:2018-05-12 17:54:43
  各位看官可能不知道,隋朝的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整个城市的面积有84.1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大兴城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的7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的6.2倍;而隋炀帝修建的洛阳,也不过45.2平方公里!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大兴城于582年6月开始兴建,12月基本竣工,58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前后总共加起来才9个月的时间。而比大兴城要小很多的洛阳城,于605年3月开工,606年2月竣工,前后花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
  我们经常说隋炀帝每月调集200万民工兴建洛阳,可是占地面积比洛阳城几乎大一倍的大兴城所调用的民工数量却找不到数据,很难想象,这里面需要多么大的资源,历史为我们隐去了这一历史真相。
  大兴城虽然破了当时许多记录,但是城市依旧面临许多问题。
  第一个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非常的不完善。
  大兴城内的道路虽然很宽,但是修建的时候却是以土来填充,每到下雨的时候,城内的道路泥泞不堪,车马和人在上面走过几次之后,城市的道路就面目狰狞。城市的排水设施非常的差劲,宇文恺虽然是建筑大师,但是隋文帝却有意节省钱,以至于大兴城只建了一条排水小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条沟如何能够承担整个城市数十万人口的日常排泄?再加上下雨之后泥水横流,阻塞了排水沟,以至于污水在城市泛滥……

  第二个就是城市的地势很低,到了夏天的时候空气湿润,酷热难耐,到了秋冬之际却又非常的寒冷。隋文帝虽然修建了大兴城,可是住了两年之后就发现宫城内的体验感太差了,因此在593年2月,命令宇文恺在岐州(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兴建了一座华丽程度丝毫不逊色长安宫城的仁寿宫。仁寿宫的工程几乎花了2年的时间才完成,自此以后仁寿宫就成为了隋文帝休闲度假,处理公务的行宫。

  试问,隋文帝的节俭有何依据?修建大兴城的时候不投入钱财,以至于搞了一个半吊子工程,为了自己住的爽,又不惜成本修建了华丽无比的仁寿宫,既说明了此人眼光不行,还说明表面上好面子装节俭,骨子里却是贪图享乐!
  日期:2018-05-13 09:13:54
  第17章建造东都洛阳
  第三个就是粮食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隋文帝,也困扰着隋炀帝。
  关中地区虽然富饶,但是隋朝人口的增长也令人咂舌,老百姓一下子涌到了长安城,嗷嗷待哺,朝廷总得解决粮食问题吧。隋文帝倒不担心没粮食,因为江南盛产稻米,不过粮食的运输却成了朝廷最棘手的事情。
  当时,南方的粮食主要靠水运进京,中途要经过黄河和渭河,而渭河的河床沙土堆积,大船根本没办法在上面行走,因此运粮船到了渭河之后,必须先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然后再用车辆送进长安。
  这个问题在583年就已经暴露出来,当时隋文帝下令在卫州(今河南新乡鹤壁等地)置黎阳仓,洛州(今河南洛阳市)置河阳仓,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置常平仓,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置广通仓,凡是江南运送的粮食,不必再运送到长安,而是储存在这四个国库里面。
  隋文帝还承诺,凡是为国家粮仓运粮40石(一般以120斤为一石,也就是4800斤粮食)的老百姓,都可以免除征戍。这样一来,就可以用老百姓的力量将国库里的粮食分拨到各地,一举两得。
  然而,隋朝太富有了,从各地运送过来的粮食源源不断,朝廷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粮食运输和存储起来。

  584年,杨坚命建筑大师宇文恺修建广通渠!
  广通渠从大兴城东(今陕西西安北)到潼关(今陕西渭南市潼关县),总计300余里,对当时关中的粮食运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这不过是解决了从长安城到黄河的一段水运问题,至于从江南如何到达黄河,包括黄河沿岸的州县如何到达黄河的问题,杨坚却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并没有去解决。
  老子没解决的问题,只能留给儿子去解决......
  这也正是隋炀帝为何会不惜人力和财力,大肆上马基础工程的根本原因。
  604年11月7日,隋炀帝下诏:
  修建从龙门(今河南洛阳市境内)到长平(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汲郡(今河南新乡市卫辉市)、临清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越过黄河至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到达上洛(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的大型沟渠。

  这条运河系统就是为了解决洛阳周边的州县如何将粮食运送到黄河,并从黄河运送到洛阳的难题,更是为了保障洛阳修建之后的粮食供给。
  605年3月,勘察、设计图纸、取料、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已经完成,东都洛阳的修建便正式开工。
  洛阳城也是由宫城、皇城、郭城组成。
  由于地形的关系,洛阳城不像长安大兴城那样强调南北中轴线和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整个城市的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宫城和皇城建在城市的西北部,洛水由西而东穿城而过,把城市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隋炀帝虽然下诏让洛阳的宫殿群尽量简朴一些,但是总工程师宇文恺和杨素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估摸着隋炀帝是怕落天下人的口实,但是内心里还是希望宫殿群能够稍微奢华一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