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47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06 06:53:35
  NO.67
  既然谈判谈崩,自然就只能兵戎相见了。
  宋军兵分两路,东路军为此次北伐的主力,刘义隆的心腹爱将到彦之出任主帅,统领老将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等将领以及精兵五万走水路,从淮河、泗水进入黄河,随后逆流西上;西路军则由大将段宏为主将,督率豫州刺史刘德武等以及步骑一万八千人走陆路,进军河南重镇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
  同时,刘义隆还命自己的堂弟长沙王刘义欣(刘裕二弟刘道怜之子)领兵三万进驻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声援前方大军。
  由于北魏在河南的守军不多,加之成长于代北的鲜卑骑兵不习惯在河南炎热的夏季作战,北魏主拓跋焘按照既定安排,主动将守军撤离到了黄河以北。
  宋军就这样轻松拿下了包括洛阳、虎牢、滑台(今河南滑县)等要地在内的河南全部领土!
  全军上下都如中了大奖般一片欢腾—本以为要不幸血染沙场,没想到竟然不伤一根毫毛!
  看来,世界上也许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绝对有无缘无故的好运!
  只有老将王仲德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胡虏仁义不足却狡诈有余,等到冬天黄河冰冻,他们肯定会南下大举进攻的。这怎能不让人担忧!
  但北伐军主帅到彦之之前不过是荆州的一个地方将领,从未指挥过大规模的战事,更从未与北魏军打过交道,因而对王仲德的话根本不以为然,只是一味向朝廷报喜。
  很快,宋军恢复河南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到了远在平凉(今甘肃平凉)的胡夏主赫连定耳朵里。
  得知宋军北伐,一直期盼向北魏复仇的赫连定看到了机会。

  他一面派使臣出使建康,与刘宋结盟,约定联手进攻北魏,一面立即出兵攻打北魏边境的鄜城(今陕西洛川)。
  面对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拓跋焘果断决定东面对刘宋采取守势,先集中力量先对付实力更弱的胡夏。
  朝中的群臣大多对此表示反对:这样不行啊,如果我们西线被夏国拖住,不能迅速取胜,东面的宋军一定会乘虚北上,河北地区就危险了。
  但崔浩却旗帜鲜明地支持拓跋焘的意见:宋军在河南东西长达两千里的战线上分兵防守,每一处只有数千人,看他们这个样子,最多不过是要想守住黄河防线,绝不可能再继续北上。而赫连定只是枯树的残根,一击就倒,我们平定夏国后再东出潼关,席卷而前,江淮大地必将尽归我所有!
  他的话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顿时如万吨冲压机将钢板定型成车身一样将此时北魏朝廷所需的决策迅速定型。
  拓跋焘也就不再迟疑,立即亲自领兵西征。
  十一月,北魏军抵达了赫连定的老巢平凉。
  此时赫连定还在鄜城与北魏军相持—就这种战斗力也想联宋灭魏,唉,赫连定也不撒泡那啥自己照照。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顿时大惊,连忙撤兵,回援平凉。
  拓跋焘对此早有预料,事先已派大将古弼切断了他的退路。
  赫连定无路可走,只好与古弼死磕。
  古弼佯装败退,赫连定紧追不舍,没想到中途中了北魏军的埋伏,胡夏军大败,赫连定带着余众逃到了鹑觚原(今陕西长武西北)。
  北魏军将其团团围住,并切断了水源。
  胡夏军干渴难耐,最后只得抱着“宁做战死鬼,不愿渴死人”的心态冒死突围。

  然而北魏军早有防备,哪这么容易冲得出去?
  经过一番苦战,胡夏军大多被歼—实现了他们“做战死鬼”的愿望。
  赫连定本人虽然侥幸杀出了重围,却也身负重伤,后收集残兵,逃往上邽。
  此役过后,各地的胡夏守将再无战意,要么弃城而逃,要么献城投降,包括长安、平凉等要地在内的关中地区全都为北魏所得。

  日期:2018-07-09 06:53:25
  NO.68
  在西线大获成功的同时,北魏军在东线也向宋军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十月,北魏大将安颉率军渡过黄河,直扑宋军最西面的据点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守将杜骥不战而逃,北魏军轻松占领了金墉,接着又乘胜拿下洛阳。
  之后安颉又与另一名北魏将领陆俟合兵进攻虎牢,很快将其攻克,守将尹冲投降。

  此时刘宋北伐军主帅到彦之正驻军于东平(今山东东平),得知洛阳、虎牢两大重镇居然在几天以内就相继失守,之前从未与北魏军打过交道的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知道那些鲜卑人打仗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
  煞那间他眼前似乎出现了无数名人名言:“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珍爱生命远离魏军”…
  他不敢再战—确切地说,是不敢再待,当即决定撤军。
  殿中将军垣护之劝谏说:我军目前兵精粮足,足可一战,这样白白撤退,怎么对得起朝廷的重托?

  到彦之哪里肯听—肯听就不是他了。
  为了能尽快逃到安全区,他还下令焚毁战船和所有辎重,轻装南逃。
  老将王仲德连忙阻止:敌军现在离我们还远得很,如果突然放弃战船必然会引起慌乱,导致士卒溃散,我认为就算要退兵也一定要从容,务必要乘船入济水(古河流,今已不存),到马耳谷口(今山东淄博博山区西境)后再作商议。
  就这样,宋军开始乘船沿济水向东撤退。
  时值冬季,河道水浅,船行异常缓慢。
  与行军速度成反比的,是到彦之的心跳速度。走到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的时候,他的心跳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八百次,且还在以环比10%的增速持续上升。
  他彻底失去了耐心—再这样下去,就算不死于北魏军,也要死于心脏病了!
  于是他以自己眼病复发疼痛难忍、必须尽快赶回京城301医院治疗为由,下令全军烧掉战船和所有辎重,丢弃盔甲,轻装逃往彭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到彦之这个怂货领导的带动下,包括兖州刺史竺灵秀在内的大批刘宋守将也都自觉与领导保持一致,争先恐后地弃城而逃。
  青州、兖州一带的宋军一时混乱不堪。

  不过,哀鸿遍野的熊市中依然会有逆势上扬的股票,懦夫遍地的宋军中也依然会有挺身而出的英雄。
  济南(今山东济南)太守萧承之就是其中一个。
  说起来,这个萧承之也大有来头,他是刘裕继母萧文寿的族弟,还是后来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父亲。
  在北魏大军即将到来、形势万分危急之际,萧承之却发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命令—让自己麾下仅有的几百名部下全都隐蔽起来,同时还大开城门。
  部下都很不解:本来就敌众我寡,就算关一百道门都不一定能守住,如此全不设防,岂不是找死吗?
  萧承之微微一笑:你说的没错,我就是要找死。在这种时候,越是怕死越是会死,越是找死反而越安全。现在我们守卫孤城,如果再示弱,肯定保不住城池和我们的性命。只有摆出强大的姿态来迷惑敌人,才可能会有一线生机。
  他赌赢了—魏军来到城下后,看到里面偃旗息鼓,四门大开,以为城内必有伏兵,没敢进城就退走了。
  这就是萧承之的胆识!
  诸葛亮的空城计纯属虚构,而萧承之的这次却是正史记载的事实!

  当然,一叶难障目,独木不成林。萧承之再厉害,也不可能改变宋军落败的大局。
  刚刚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此时除了滑台一地还在守将朱修之的带领下坚守,其余全都落入了北魏军的手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