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44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帮人在山中一阵好找,终于在一个山崖下找到了智岩禅师。看着陡峭的山岩,茂密的丛林,人迹罕至,飞禽走兽飞来窜去,几个人百思不得其解:“华将军是不是有点发疯了,竟然跑到这种地方来出家居住。”
  智岩禅师道:“我癫欲醒,君癫正发,何由可救。”

  几个人听得莫名其妙:“我们清醒得很呢,怎么会发疯呢?又哪里需要什么救治呢?”
  智岩禅师正色道:“你们如果不癫狂的话,为什么那么拼命的去追逐荣华富贵呢?至于神气清爽这些东西,你们从来不会考虑的,一旦死亡来临,你们又惊慌失措无计可施,你们如此执迷不悟,不是癫狂又是什么呢?三界唯有我佛不痴自除阶渐啊。”
  几个人听了后,都感慨万分。人生,就是如此啊。这个世界,又有几人不嗜色淫声,争宠抢荣,尔虞我诈,流转生死呢。
  智岩禅师虽然自己在山中修习禅定,并且有一些修为功夫,但是他却从来不会自满,总想着自己能更上一层楼,从而彻底了悟佛法真谛。此时,法融大师创办的牛头山佛学院在江南搞得风风火火的,而且法融大师也是禅定功夫非常了得的人,这种人,既能了悟佛法,更有真实修为,非常合自己的胃口。于是,智岩禅师立马来到了牛头山佛学院,成为了法融大师的学生。
  法融大师对智岩禅师这个学生也是非常的满意,对其倾囊相授。法融大师在自己离开牛头山前往南京建初寺之前,叫来智岩禅师道:“我受道信大师的禅法传承,所得都亡。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你的见解现在已经超过这些了,我又何必多说什么呢,以后我们牛头宗的传承和光大,就全靠你了。”于是委任智岩禅师为牛头山佛学院第二任院长。
  智岩禅师在担任牛头山佛学院第二任院长后,在学院众多的学生中,看中了慧方同学,并对他悉心培养,最终使他成为了自己的得意学生,并委任他为牛头山佛学院第三任院长。
  牛头山佛学院有了接班人后,智岩禅师便来到了白马寺弘法,后来又来到了栖玄寺弘法。但是,通玄峰顶,不是人间,红尘俗世,才是真正的人间啊。于是,智岩禅师这次既没在深山老林打坐,也没在寺庙弘法,而是来到了南京石头城的疠人坊,也就是城里的传染病医院,说是医院,其实就是当地的官府把有传染病的人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吃点可有可无的药物等死而已。这种地方,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所有的人都会敬而远之的。

  但是,智岩禅师却来到了这个所有人都不愿意来的地方,为全体病人诵经说法,想想看,一个个孤苦无依病痛交加坐等死亡来临的人,忽然看到颇有名声的禅师来到自己身边,为自己讲经说法,这对于所有病人的精神世界,那是多大的支撑啊。当朝廷不能成为依靠,当所有的人都不能成为依靠,那么,只有菩萨,只有仙佛才能是底层人们精神的最后归宿了,这一点,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而且,佛教的很多说法,早就深入民间,底层的人们早就深信不疑。比如临终之时,自己诵经或者有人帮助诵经,可以使人往生极乐世界等等。所以,疠人坊的所有病人都把智岩禅师当做菩萨一样的看待。

  日期:2018-04-27 09:04:23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智岩禅师并不仅仅是讲经说法而已,任何病人,只要不舒服,只要需要帮助,智岩禅师都会毫不犹豫的上前予以救助,那怕是为他们清洗满是污垢的衣物,甚至不惜身份为病人吸吮化脓的脓汁。只要能为病人服务,只要能为病人减轻痛苦,智岩禅师没有不热心去干的。
  为病人清洗满是污垢的衣物,很多人也许能办到。但是为有传染病的病人清洗满是污垢的衣服,估计就没有几个人敢去做了。为有传染病的病人吸吮化脓的脓汁,想必这个世界非常难以再找出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出来了。
  红尘洗梦一直觉得,智岩禅师到疠人坊为病人讲经说法的行为,对比现在那些只知道四处开光八方做法事的所谓高僧,这些高僧在智岩禅师面前实在是不堪一提啊。对比那些从这个地方一路叩头到另一个地方去参拜某个菩萨的行为,智岩禅师的入世精神更为值得提倡,更为值得大众敬佩。智岩禅师为病人吸吮脓汁的举动,对比那些刺血写经或者燃指供佛的举动,更为值得那些出家人学习效仿。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并不是句空话,如果我们修习佛法的人,一个个全在深山老林中安度晚年,一个个都远离贫苦大众,甚至一个个只晓得争名夺利,那么,这种佛法,学来何益?可叹的是,现在的佛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场合,蜕变成了富贵佛法了。

  智岩禅师自从来到南京石头城疠人坊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一直尽心尽力的为病人们讲经说法,为病人们排忧解难。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
  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正月十日,智岩禅师终于走完了自己在这个红尘俗世里的所有步伐,就在疠人坊里端坐着圆寂了。享年七十八岁。智岩禅师临终时,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死后,把他丢在河里去实行水葬。
  智岩禅师端坐在疠人坊已经去世了,可是大家都惊奇的发现,智岩禅师的容颜竟然没有因为是个去世的人而有任何的改变,而且他的手脚四肢根本就没有像别的去世的人一样是僵硬的,而是能自由的伸展弯曲,就如活着的时候一般。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智岩大师刚一圆寂,本来就污浊不堪的疠人坊便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奇异的香气,弥漫了整个疠人坊,这股香气半个多月都没有散去。所有的人都咋咋称奇,对于智岩禅师更加敬佩不已。

  第三节 三帝国师

  一、憾失袈裟
  在大唐帝国建国的前一百年中,在中国禅宗史甚至中国佛教史上,名气最大、声誉最高、声势最显赫、弟子最多也最显赫的佛教人物,不是创立了东山法门的道信大师和弘忍大师,也不是创立了牛头宗的法融大师,也不是有128岁高龄的慧安国师,也不是念佛宗的善导法师,也不是到西天去取经的玄奘法师,甚至也不是中国禅宗第一人六祖慧能大师。而是第一个以禅师身份成为国师,第一个死后受到谥封之僧人,在当时被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神秀大师。

  神秀大师,公元606年,生于陈留郡尉氏县(现河南尉氏县)一户李姓人家。身长八尺,厖眉秀目,威德巍巍,而且有王霸之气,是个标准的帅哥模样。不过,一个人要是光有英俊的外表而无深厚的学识修养,那这个人在别人眼里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幸好,神秀大师从里到外都不是什么花架子。
  神秀大师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个时候只要书店里有的书,几乎都是他的阅读对象,象《道德经》、《庄子》、《尚书》、《周易》这些畅销书排行榜上经久不衰的著作,神秀大师自然是多次翻阅烂熟于心的。而且什么三乘经论,四分律仪,训诂这类的著作,神秀大师同样认真研读,仔细体悟。所以,对于儒释道三家的著作,神秀大师那是严格按照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严格执行的,自然神秀大师的学习成绩那是出类拔萃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