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13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元初元年(公元前四十八年),分其地为前、后两部,皆属西域都护府。前部治交河城(今吐鲁番县西交河城遗址),后部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县南山中)。汉设戊已校尉屯车师前王庭,东汉班勇任西域长史时,屯前部柳中(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三国时魏戊已校尉居前部高昌(今吐鲁番县东南高昌古城遗址),车师后部王治赖城,受魏封号“大都尉”。晋代皆属西域戊已校尉。南北朝时,前部属北魏,因遭北凉攻击,公元四五0年西迁焉耆东部地区。汉初,匈奴的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塔里木盆地北缘诸国,匈奴大单于置“僮仆都尉”于北道的焉耆、危须、尉犁之间,把被征服各国人民视为僮、仆、百般虐待,榨取他们的财富,统治非常严格。

  这些小国,在匈奴的策动下,车师、楼兰,常常劫掠汉使,遮断道路,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将王恹率轻骑破楼兰,赵破奴破姑师。以后汉军在车师一带与匈奴交战,匈奴在宣帝时分裂,日逐王于神爵二年归汉。匈奴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遂废。汉于其地设“西域都护”治乌垒城,诸国完全臣属于汉,天山南北“丝绸之路”完全打通。
  日期:2018-04-11 06:56:25
  车师后国(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车师后国,古西域国名。位于博格达以北,王廷设在今天的吉木萨尔县县城北部的“北庭古城”。
  《汉书.车师后国》载:“车师后国,王治务涂谷。去长安八千九百五十里,户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击胡候、左右将、左右都尉、道民君、译长各一人。车师后国西南至都护治所千二百三十七里。”车师后国的地域,在今博格多山脉北麓至奇台西南,务涂谷在二者之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刘彻的大将赵破奴率军经河西走廊攻破姑师。姑师破败后,分裂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北六国。

  日期:2018-04-11 18:51:52
  车师后城国(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在奇台县,人们大都把车师后城国都地指做在老奇台镇。有人说,它是由车师后国被灭后分列出来的国家,与车师尉都国同时期。它是车师国被汉军征服后,分出的与历史上中国古代西域三十六诸国之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车师后城国同时并存的车师四国之一。
  它位于天门山脚下,据守车师古道。车师后城长国的分布地区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绿洲,治所在今天奇台县地区西北方向的一片土地。
  《汉书车师后城国传》载:“车师后城国,户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胜兵二百六十人。”
  当年天山山脉博格达南北的商贸交易、信息传递、消夏越冬,通常是由吐鲁番越过天山石窑子达坂(琼达坂)到吉木萨尔的。这是一条跨越天山的南北古道,后人称之为车师古道。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商旅和军队由南疆跨越东部天山进入北疆,虽有多条可以通行的山路,但最方便的还是车师古道。据《西州图经》记载: “ 古道出交河县界,至西北,向柳谷,通庭州四百五十里,足水草,唯通人 ”

  。这条南北向山道比绕道乌鲁木齐缩短里程将近一半,可少走 170 多公里路程,沿途驿站甚多,交通相当繁忙。 直到今日,吐鲁番和吉木萨尔两地的小商贩,也偶而骑着毛驴有经此古道贩卖时鲜果品者,吐鲁番地区牲畜转场到吉木萨尔还是经由该道。 由于近代交通的进步,此道行人基本绝迹,故使古道仍然保持了原始、古朴的面貌,成了一条进行旅游探险、揽胜的理想路线。
  车师古道集奇、险、幽、雄各美学特征于一体,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蜿蜒的山间小道沿着黛色山体傍河延展,有地路段在崖岩中盘旋,直插云端。有些地路段铺设在五彩缤纷的花草坡上,也有的路段跨急流,穿密林,过险峡,狭隘处不足 2 米。沿途有古代堡垒遗址、烽燧、石人等人文古迹,也有石门、天桥、瀑布、奇树异花等自然景观。由于车师后城长国的分布地区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绿洲。风起沙落处,也不知道这大大荒漠中埋藏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上的这些千年不倒的胡杨可以做证。回望西汉时的战火狼烟,看到黄昏到来时河旁饮马的士兵。自十九世纪以来,它的神秘传奇,吸引大批国内外探险家和考古学家纷至沓来此地探险寻宝和考古揭秘。车师人分布在天山南北,占据了沟通南北的要道,对控制西域丝路位置十分重要。 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车师,这是一个被胶着在一起,让历史消亡了的国家。它的文明很久,但它的故事却被湮没。
  日期:2018-04-12 07:14:49

  于阗国(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于阗(tia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1、简介
  于阗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于阗自2世纪末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
  【于阗(梵Ku-stana,藏Li-yul,汉yú-tián)】

  西域古王国名。即今新疆省和阗(和田)县。又作于填、于置、于殿、于窴[1] 等。印度人称之为cKustana(屈丹),玄奘音译为瞿萨旦那,意译作地乳。西藏人则称离余国(Lih-yul)。
  依《大唐西域记》所载,此国俗称涣那,诸胡谓之豁旦,匈奴人谓之于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五别出迦罗沙摩之称。地滨和阗河,南有昆仑山,北接塔克剌麻罕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经莎车(叶尔羌)、朅盘陀(塔什库尔干),可通往北印度或睹货罗(古代大夏)。气候和畅,植物种类多且繁茂。盛产宝玉,自古即以出产美玉而驰名中外。原住民为雅利安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

  2、历史
  于阗国,是塔里木盆地南缘一个古老的塞人城邦,有关于阗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称其在西域之东。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