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4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2世纪,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头曼单于约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子冒顿送至月氏为质,结果冒顿盗取月氏善马逃回匈奴。月氏破乌孙国,乌孙部众逃至匈奴,匈奴单于收养了乌孙王出生不久的儿子猎骄靡。
  冒顿即位为单于后,约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间举兵进攻月氏,月氏败。于公元前174年前后(汉文帝初年),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再次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迫使月氏西迁,迁至伊犁河流域者为大月氏,留在南山者为小月氏。据冒顿单于于公元前174年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战败后,种类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败了原居于当地的塞种人,迫使“塞王远遁”,留下的塞种部众成为月氏人的臣仆。伊犁河流域原久为塞族所居住。《汉书‧张骞传》:“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塞”字在古代韵书中列为入声,在中古时代以前的汉语中发音为“Ssek”,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塞人应当就是西方史籍所记载的“萨迦人”。萨迦人(Saka或Shaka)为印度语及波斯语,希腊语为Sakai,是斯基泰人的一支。月氏人大部西迁后,他们在河西地区的故地被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部落占领。塞族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Sacae(Saka)。月氏既击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妫水(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区并在《后汉书》记载的监氏城建都[1] ,羽田亨认为此城即为坎塔城(Kanda),是为撒马尔罕或马尔干达(Markanda)的缩写。公元前128年,张骞访问月氏时,司马迁曾提及过他们。公元前130年,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并服属匈奴的乌孙,在其王猎骄靡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他们的地方。

  2、征服大夏
  《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十余万,故强轻匈奴。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子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大月氏向西南迁徙的道路与塞种大致相同﹐过大宛西﹐越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妫水即今阿姆河,古希腊称Oxus﹐伊朗语称Wakhsu﹐“妫水”即其译音。又经过约20年﹐大月氏越过阿姆河﹐“西击大夏而臣之”﹐并以大夏的巴克特拉(Bactra﹐即监氏城或蓝氏城﹐今阿富汗Ba1kh北部之Bala-Hisar)为都城﹐使大夏成了属国。至张骞于公元前129~前12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已占有泽拉夫尚(Zarafshan﹐唐代称那密水)和妫水一带﹐臣服大夏而王其地,“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地肥饶”﹑“志安乐”﹐俨然已成为中亚一大强国。 《后汉书.西域传》:“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都密,凡五部翎侯。后百余岁,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

  这次迁徙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少数塞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所以《汉书》说乌孙国内“有塞种、大月氏种云”。 小月氏后散居今甘肃张掖、青海湟中等地,与当地各民族逐渐融合。《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从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后又为同类乌孙所逐,南下吐火罗斯坦,远涉北印度。唐代于阗王族“尉迟氏”,宋代西夏大姓“讹氏”,甘青藏族“洼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后裔,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亚、南亚的格局,是在一个漫长的时期中,通过多次的迁徙活动形成的。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闲,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馀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自月氏王被匈奴所杀,大月氏西迁,月氏虽在伊犁河、乌浒河流域立国,但其地距匈奴西部仍很近。大月氏在河西时曾与乌孙为邻。公元前174~公元前161年间,匈奴老王单于协助乌孙西击月氏,杀死月氏王。月氏无法在这里立足,只得循塞人足迹再度西迁,越天山和帕米尔西部,至妫水,即阿姆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界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巴克特里亚人)。留在河西地区的月氏人,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听到月氏王被杀这个消息,立即传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为出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张骞前来应募,他只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 出了陇西,果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被活捉带到了单于面前。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南越,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取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新立了一位夫人为国王,他们征服大夏国,已经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了。更何况他们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更难帮助他们。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西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击匈奴,未果。1世纪中叶月氏贵霜部落建立王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封其王为亲魏大月氏王。5世纪时被嚈哒所灭。
  大月氏相传是把佛教带入中国的民族。当时是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国王的使者伊存,把‘浮屠教’等口述经典传入,buddha(梵语)→bodo,boddo,boudo(大月氏语)→浮屠。不过,亦有人指这种说法比较草率。

  3、与中国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张骞及时地报道了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他还指出了与像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大夏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太深,以及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印度作中介与大夏商人间接贸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