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41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13 07:02:45
  NO.58
  第二天清晨,檀道济、谢晦领兵在前,徐羡之、傅亮紧随其后,一起冲进了皇宫—由于事先早就安排好了内应,一切都畅通无阻。
  刘义符前晚与左右一帮佞臣夜游皇宫北侧华林园中的天渊池,直到凌晨才睡,此时还没起床,睡眼朦胧中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政变士兵们连拉带架地拖了下来—不知他有没有裸睡的习惯,如果有,那就尴尬了…

  不过,刘义符毕竟年轻气盛,本能地想要抵抗,但这当然是徒劳的,很快他就被砍伤手指制服,送到原先继位前居住的太子宫软禁起来。
  新任皇帝的人选,徐羡之等执政大臣早就达成了一致—时任荆州刺史的宜都王刘义隆。
  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子,其母胡氏在他三岁的时候就被刘裕赐死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懂事懂得都比较早,刘义隆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史,也没什么不良嗜好,名声比两个哥哥要好得多。
  加上他年龄居长—老大老二都被废了,接下来自然该轮到他这个老三了,由他来继承皇位无疑是顺理成章的。

  执政大臣们以皇太后的名义下旨,废刘义符为营阳王,迁往吴郡(今江苏苏州)安置,由宜都王刘义隆入继大统。
  也许,在贪玩的刘义符看来,当不当皇帝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能继续逍遥尽情玩乐天天吃鸡打游戏,做一个亲王似乎也挺好。
  人生苦短,不能不玩。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他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玩!
  可惜,他已经玩不成了。
  因为,深受刘裕“要么不做,要么做绝”风格影响的徐羡之等人绝不可能留下他这个后患。
  刘义符刚到吴郡没几天就被徐羡之派人杀死了。
  同时被杀的,还有他那个被贬到新安的二弟刘义真。
  刘义符毙命的时候,傅亮正在前往江陵的船上—政变成功后,他奉命带着百官前去迎接刘义隆入京继位,徐羡之、谢晦、檀道济则留在建康,控制朝局。
  随行的尚书蔡廓对傅亮说:营阳王在吴地,你们对他一定要照顾得好一点,否则万一他有什么不测,你们几个就难逃弑主的罪名,后果不堪设想!
  傅亮之前已经和徐羡之等人商议好要谋害少帝,听了蔡廓的话后顿时大惊,连忙派人送信给徐羡之,想要制止其行动,然而已经晚了。

  不过,这封信也让徐羡之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为了以防万一,他凭借总领朝政的特权,任命谢晦为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有谢晦这样的强援在外,朝廷将来就算真的要清算自己,应该也会投鼠忌器吧。
  而傅亮则怀着忐忑的心继续西进,抵达了江陵。
  此时刘义隆已经听说了刘义符、刘义真遇害的消息,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大多劝他不要去建康自投罗网,以免重蹈两个哥哥的覆辙。
  刘义隆本人也很纠结。
  但司马王华却力排众议: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虽然嗣主所作所为不够妥当,但人望未改。徐羡之、傅亮都是寒门出身的书生,绝对没有晋宣帝(司马懿)、王大将军(东晋权臣王敦)那样的野心,且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势均力敌,谁都不服谁,即使有人心怀不轨,也势必不成。他们所以要杀害废主,是因为害怕将来要遭到报复,这正说明了他们的贪生怕死,怎么可能谋反呢?他们的意图,不过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已。殿下您尽管放心去吧,不要辜负上天的期望!

  长史王昙首、南蛮校尉到彦之也支持王华的意见。
  就像净水器让本来浑浊的水一下子变清澈一样,王华等人的分析也让刘义隆觉得本来迷雾重重的形势一下子清晰起来,他这才不再犹豫,决定东下。
  日期:2018-06-15 06:58:58
  NO.59
  公元424年八月,在徐羡之等人的拥戴下,18岁的刘义隆在建康正式登上了帝位,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
  继位之初,羽翼未丰的刘义隆对徐羡之等五位政变领导人大加笼络—徐羡之擢升司徒,王弘晋级司空,傅亮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谢晦加封为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同时又正式批准了谢晦出任荆州刺史的任命。
  坐在开往荆州的船上,谢晦如鸟儿出樊笼一般轻松:总算离开了建康这个是非之地,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他留在京城的两个盟友徐羡之和傅亮却越来越感觉不安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发现,他们虽然位极人臣,头衔多得连一张名片都印不下(徐羡之身兼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傅亮则集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左光禄大夫等要职于一身),但实际上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还是他从荆州带过来的几个亲信部下!
  刘义隆登基后不久,就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嫡系:
  原荆州司马王华出任侍中、骁骑将军,原荆州长史王昙首为侍中、右卫将军,原荆州参军朱容子为右军将军,原南蛮校尉到彦之则被任命为中领军,统领禁军…
  而刘义隆对二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他对徐、傅两人总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是那种拒人千里的客气,对王华等亲信却总是大大咧咧,说说笑笑—是那种不分彼此的说笑;
  他对徐、傅两人总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对王华等亲信却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对徐、傅两人的意见总是我考虑考虑就没了下文,对王华等亲信的意见却总是当场表态就这么定了爱咋咋地!

  …
  这让徐羡之、傅亮逐步意识到了危险,但此时他们当然不可能再像废掉刘义符那样废掉刘义隆了—刘义隆虽然年轻,但少年老成,城府很深,而且有自己的一帮班底,绝非刘义符那样的小屁孩可比!
  经过再三考虑,两人决定以退让换取安全。
  公元425年正月,徐羡之、傅亮两位在朝的顾命大臣联名上表,请求归政。

  刘义隆在装模作样地辞让一番后答应了,从此正式亲政。
  但徐羡之还觉得不安全,又请求辞去所有职务,回家养老。
  但回到家后,在侄子徐佩之等人的劝说下,他又反悔了。
  正好皇帝下诏挽留,他于是又吃了回头草,再次上岗了。
  接下来,徐羡之、傅亮在惴惴不安中又渡过了将近一年,见悬在头上的剑一直没落下来,两人逐渐放心了。

  然而他们错了。
  刘义隆虽然外表颇为文静,但内心却不乏狠劲—他从来没忘记徐、傅等人的杀兄之仇!
  而对于他的亲信侍中王华等人来说,要想在官场上能更进一步,就必须搬掉这两个身居高位的绊脚石,因此也在刘义隆面前不断地以“鸡蛋里挑骨头”、“太监身上找蛋蛋”的精神拼命诬陷徐羡之和傅亮。
  在他们的怂恿下,刘义隆终于下定了决心—除掉徐羡之等人!
  不过,尽管参与废立的有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王弘五人,但刘义隆认为,这里边真正的主谋其实只有徐、傅、谢三个,檀、王是后来被胁迫才不得不加入的,更何况檀道济是个没多少政治头脑的职业军人,王弘则是他的亲信王昙首的亲哥哥,因此他只把矛头对准了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确立了诛杀徐、傅,征讨谢晦的行动方针。
  为了在调兵遣将时掩人耳目,刘义隆故意声称要讨伐北魏,夺回河南之地。

  这个惊人的消息一经传出,朝中舆论马上一片哗然。
  傅亮连忙写信给谢晦,向他通报此事,并说皇帝将派使者来与你商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