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20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此一来,周人就遇到了一种新情况,就是“小邦周”在取代“大邦殷”之后,如何在如此广大的国土上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如何才能够更恰当的进行管理,这个问题一下子成为当时周中央政策研究室所要研究的首要课题。
  很显然,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后来那种直上直下、垂直管理的方法(比如郡县制)来管理天下显然是不现实的,也行不通。
  怎么办呢?
  聪明的周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化整为零。
  日期:2018-09-11 15:59:53
  《历史的侧面》(73)
  他们充分发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再结合新占领区(也就是殷商)的一些高级典章制度,将全国疆土像切豆腐块儿似的切割成小块儿,然后再封建亲戚、功臣,以及古代圣王的后代(先贤之后),做诸侯,让他们到地方上分片包干管理。这就如同我们今天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不再搞集体农庄,而是将土地都承包给个人,让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贡赋。所谓“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都是自己的”,尽量发挥地方上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这也是西周实行封建制度的最原始初衷,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无奈和折衷之举。

  阵疯云:西周的封建制度并非某些主旋律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从什么“奴隶制度”直线递进演化过来的,而是与西欧封建制度(feudalism)、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那么,西周封建的建立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按照史书的记载,西周封建,大体分成两个阶段,一共经历了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分封。
  日期:2018-09-11 16:42:11
  《历史的侧面》(74)
  第一次是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进行的。此次分封没有消灭殷商的直系后裔。纣王的儿子、也就是武庚(禄父)被分封到殷地,也就是殷商原来的王畿所在地。等到武王死后,武庚发动了叛乱,最后被周公镇压下去。
  后来周公又进行了第二次分封,史称“周公封建”。此次封建的规模比较大,一直持续到成、康二世(俗称周公封建)。所以,梁启超有“真封建自周公始”之言【30】。

  不过,两次分封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也就是:周王室除了给自己留下一块面积很大的自留地—“王畿”—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土地都被分封出去,封给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到地方上做诸侯,同时让这些地方上的封国拱卫着中央,给中央当保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诸”有“各种”、“各类”、“各个”的意思。比如,某位领导在台上讲话,他说:“诸位,我只补充两句…”然后他就啰嗦了好几万句…
  而这里的“侯”代表着一种爵位。周代的爵位有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比如:
  日期:2018-09-11 20:54:27
  《历史的侧面》(75)
  比如:
  宋国和鲁国的爵位比较高,是公爵;
  齐、晋、燕的爵位也不差,是侯爵;
  秦、郑两国就比较一般,是伯爵;
  而许国就差多了,只是个男爵。

  至于楚国,由于他们祖先出产于南方,在当时还属于不毛之地,周王室看不起他,认为他们是蛮夷,就只给了他一个子爵的封号,所以楚国又称“楚子”。
  受到强烈刺激的楚国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神通广大的美猴王被当成了弼马温一样,感觉受到奇耻大辱,从此便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决心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你不是看不起我吗,我就做强做大给你看,甚至我都不再尊你为华夏正统了,我要另立中央,扯旗单干。
  于是乎,楚国从楚君熊渠时代开始,就不再奉周王室为正溯了,更不承认周王室下发的“子爵”荣誉证书,而是私自称王,另立中央,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春秋时期,其他的诸侯国君都称“公”(比如齐桓公、晋文公),唯独楚国国君称“王”(比如楚成王、楚證hong王)的原因。不过,一直以华夏正统自居的孔子仍然是看不起他,觉得他私自称王不对,是僭越行为,在史书《春秋》里仍然使劲地叫人家“楚子”。

  日期:2018-09-11 21:45:36
  《历史的侧面》(76)
  当然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诸侯国的国君有的是公爵,有的是侯爵,有的是伯爵,为什么一概称呼他们为“诸侯”呢?为什么不称呼“诸公”、或者“诸伯”呢?
  这个问题目前还不大清楚。也许、八成、大概、差不多是因为当时所封的侯爵特别多吧,哈哈,这个理由是我瞎掰的,不算数,至于是不是历史的事实,还有待于考证。
  至于当时有资格被分封为诸侯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是周王室的亲属,也就是周武王的姬姓同族,他们大多是“姬姓”之国。比如,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被分封在泰山以南的曲阜地区,国号鲁;武王另一个弟弟召(shào)公奭(shì),被分封在今天的北京地区,国号燕;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太原地区,国号晋…
  第二类是功臣宿将,比如周兵团总司令姜子牙先生,被封在山东的临淄地区,国号齐。
  第三类则是前朝殷商的遗民,这些遗民时时刻刻都想着复国大业,就像后世的“慕容复”一样心里一直惦记着恢复他燕国的江山一样,必须时时刻刻派人盯防着才行,唯恐他们作乱。例如,周王室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封在了朝歌,专门统属商朝的旧地遗民。同时,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周王室在武庚封国的旁边,又分封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围在武庚的周围,号称“三监”(卫 、鄘和邶)。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防止他作乱。

  而另一部分“商之遗民”,则被殷商的亲周派份子“微子启”带到他们老祖宗的发祥地商丘地区,建立了宋国。至于其他的商朝遗民就没这么幸运了,武器被收缴,财产被没收,不管男女老幼,脖子上都被套上绳索,从事人类最没有前途的职业—奴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