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第16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张元帅的战略意图,与当时已经是庆阳城的老大张良臣的战略意图互为表里,后者派出间谍与贺宗哲兵团取得联系,引贺宗哲兵团由凤翔府出发,进抵庆阳正南方,进攻那里的明军南部行营。

  也就是说,小张元帅和张良臣的执行的两条战线,就是让韩札儿兵团和贺宗哲兵团同时发起进攻,从西南和南面出发,与庆阳城内的元军里外夹击,共同对付明军。
  计划往往是美好的,现实通常却是残酷的。
  张良臣与贺宗哲联系的间谍被明军巡逻队逮捕,明军中的“内奸”宁文明被徐达处死。
  小张元帅派出的间谍张五十九也被泾州的明军巡逻队逮捕,下场同样是:处死!
  这样一来,庆阳城内,第一次与外援联系的战略失败了。
  这个挫折,令小张元帅心里出现一丝的失意。在城头仰望星空时,他看到城外的明军行营在黑压压的夜空下,却灯火通明,各种旗号掩映于夜色中。
  “我们能退敌么?”
  他的几名亲随在低声议论:“此战难胜啊!”

  小张元帅喝道:“不得妄议!”
  亲随顿时不敢作声。
  可是,小张元帅心内忧虑之情却悄然萌生。
  就在处死张五十九之后的第八天,明军征虏大将军徐达眼见己方已经做足战备工作,就发布指令:攻城!
  有学者指出:其实徐达没有什么本事,每逢打仗都是人多欺人少。之前对付张士诚,无论是常州战役、安丰战役,还是平江战役,都动用数十万兵马围攻敌军,用持久战战胜敌人。如此而已。
  ——也许,不少读者,历史爱好者,被历代以来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迷惑了。实际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很少的,那些以多胜少的战役则是数不胜数的,另外,那些旗鼓相当的战例也比以少胜多的战例为多。
  别的不说,就以长平之战为例。秦赵两国动用几乎全国的武装力量及后勤部队进行旷日持久的大会战,这样的战役才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实在是凤毛麟角,胜利往往存在偶然之中,不能作为军事的指导性教材。
  徐达指挥的常州战役、庐州战役和平江战役,都是大兵团作战,双方参战人员都超过十万,甚至去到几十万,这样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和官渡之战可比的么?对方没有袁绍那么窝囊废,也没有曹操那样骄傲自大,更加没有苻坚那样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岂能一击即溃,一战即胜?
  在常州,徐达遇到的敌将,是张士诚最伟大的将军张士德!他可是张氏集团最为强横的将领,张士诚之所以有自称大周皇帝的那一天,全靠他这位弟弟张士德的英明神武的协助!更何况,他还有另一支得力的援兵:吕珍部队。而且,那是发生在1356年的战役,当时朱元璋集团刚刚接手应天府,一切军政事务繁多而复杂,江南地区的各个军事派系尚不明朗,徐达的旗下,不少指战员竟然出现投降张士诚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双方兵力超过二十万人的战役,你说,由阁下来指挥,会发生袁绍兵败官渡的事情么?

  在安丰,徐达遇到的敌将,就是张士诚手下除了张士德之外最厉害的角色吕珍。安丰之战,以刘伯温同志所说,此战朱元璋不应卷入其中。可是,朱元璋既然名义上是小明王的下属,主上有难,怎么能够坐视不管呢?他部下那些红巾军士卒,都是在明教教义的感召下,参加革命战争的,如果朱元璋不发兵救援安丰,如何安抚这批红巾军战士?安丰之战,徐达担任敌前总指挥,他不仅要面对刚刚杀死刘福通的吕珍,还要对付由庐州方面前来增援吕珍的左君弼,甚至还有另一支来自河南行省的元军竹昌、忻都部队,他们是隶属于扩廓帖木儿的。也就是说,徐达对付的敌人来自三方面,同样不是一把火就可以烧走的敌人!即便如此,徐达的战斗力也是很强劲的,三方面的敌军都被他一一搞掂,要不是这时候陈友谅忽然从后面捅来一刀,动用倾国之兵力围攻洪都,朱元璋不得不召回徐达和常遇春,摘取安丰之战的胜利果实的必然还是徐达无疑。

  在平江,徐达指挥的是灭国性的战役,可以说,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战斗就是平江战役了。不久后,他指挥的庐州之战、山东之战、汴梁之战、洛阳之战、大都之战、太原之战、定西之战和漠北之战,都不能够与平江战役相比。可以说,徐达指挥的平江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典范,它是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时期的大城市攻守战。张士诚已经是困兽,却不屈不挠,坚决抗争到底,直至打到剩下一兵一卒,仍然不投降。历时十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激战!由于本文主要记述大明北伐战争,对平江之战也只点到为止。

  总之,徐达面对的敌人都不是脑残,更不是白痴,庆阳城内的张良臣,当然也是个劲敌!
  徐达命令:同时攻打庆阳四个城门!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也就是说,不打没有胜算的战役。徐达可以同时围攻庆阳四门,可见明军战士在数量上远远多过庆阳城内的元兵士卒。
  孙子兵法亦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它的意思是没有开战之前,就要对战争的胜败作出预测,这些预测不是头脑发热时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双方的各种因素一一对比分析得来的。有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来思考,有从兵员、武器、后勤等因素来分析,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拥护方面来思考问题。总之,庆阳之战没有爆发之时,后人就认定张良臣必输。
  这多少有点儿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了。

  因为,在庆阳战役爆发的那个时候,张良臣是不会认为他是个输家的!
  你看他一声令下,城上箭如雨下!火铳大作!
  但是,徐达的部下毫不退缩,不断前进,把城外的各种防御工事都摧毁,荡平,直至城下。
  张良臣的“七条枪”在城上吆喝呼啸,更大更多的箭雨和滚石纷纷扑下来。
  明军的各个前线指挥官来回督促,头破血流、支离破碎、鬼哭狼嚎、断肢残骸……无数悲惨的形容词充斥着庆阳城上城下!

  怎么会充斥在庆阳城上?
  因为明军的攻城器械也轮番攻击城头的元军!
  你看那些攻城车、抛石机、高斗、飞车等等,把火箭、巨石、火药……纷纷掷向城头、城内,可以说,城外尸横遍野,城上尸积如山;城外血肉模糊,城上血流成河!
  如是者,一天过去了。
  看看天色已晚,双方守兵歇息。
  徐达看着一个个指战员回来复命,他心情虽然略显轻松,但头脑不断地飞转着:应该加强攻势。
  于是,他派出三道指令——
  第一道,着李德明将军巡逻环州,及时响应从庆阳西北面前来增援的元军部队。
  第二道,着王敬祖将军协防庆阳北面的彭原镇。加强庆阳北面的防御力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