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第4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由于此,当徐达打算从河中府过黄河,抵达对岸的陕西时,他的指挥官张良就建议采用一年前康茂才的浮桥过河法,实现快速过河歼灭敌人之目的。
  徐达大喜,马上命张良负责此事。
  张良依照当初康茂才的架桥技术,在七天时间内,搭起了三座黄河浮桥。徐达指派常遇春和冯宗异(即冯胜)精选勇猛战士数千名,率先过河,徐达带领全军继后。明军全军过河后,大将军徐达马上命人传檄召集驻守潼关的指挥官郭兴出兵奉元路(今西安),与大军会合攻占元朝西部的军事重镇奉元路。
  郭兴接命后,带了本部军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向西进发。
  关中两大军阀李思齐和张思道(即张良弼)奉元路周边部署了几道防线,可是,作为统帅的他们,李思齐躲在离奉元路三百里的凤翔府,张良弼躲在离奉元路四百里的庆阳府。前线的元军哪里还有战斗力?当常遇春、冯宗异带着数万步骑明军抵达元军的鹿台防线时,元军竟然早在三天前就逃之夭夭了。当郭兴的部队赶到奉元路城下时,奉元路竟是空城一座!
  徐达统军抵达奉元路,以他领兵从浮桥渡黄河之日计起,到明军把“明”字大旗升上奉元路城头,仅仅九天时间!

  究竟为何?李思齐和张良弼放弃了严守奉元路?
  两个字:饥饿!
  在元末,以一阙《潼关怀古》闻名的学者兼官员张养浩在晚年担任中央派遣的赈灾大臣在关中赈灾时,发现这个当年在大唐皇朝兴旺发达,天下闻名的长安地区,竟是灾荒连连,土地贫瘠,粮食严重缺乏,人民垂死挣扎的境况!他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名言真实的脚注竟然是如此的悲惨!
  张养浩时代,甚至还没有到元顺帝统治时期,关中一带已经如此的荒凉凋敝,再经元末战乱,以及军阀混战,“饥饿”二字令这里的老百姓只有死路一条,那些守兵、守将,如何能驱使他们保卫城池?若他们再行逼迫,官逼民反随时发生!

  只好,逃之夭夭!
  徐达入城,第一件事:发放赈灾粮食给民众,每户一石!
  一石,究竟有多少?以民国时计算,约120斤。
  有人说:大将军,恐怕还是不够的。
  徐达认同,于是,传令河南孟津粮仓火速运送粮食前来救济奉元路百姓。
  这次,负责供应粮食等军需物资的耿炳文指挥士兵日夜赶工,疏通河道,修补道路,以便关东粮食及时转运过来。当粮食到达奉元路时,徐达下令:每户人家再发放二石粮食!

  总计360斤!
  此时,朱元璋的最高指示到达: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凤翔府,古称雍州。此地曾有传说:秦穆公有爱女名弄玉者善于吹箫,吸引了帅哥萧史与她相会,终成眷属云云。汉朝时,称为扶风郡,唐代以弄玉萧史之传说改称扶风为凤翔。自五代以来,至于北宋、金朝,其后蒙元,凤翔皆为西北军事重镇,发生在此地的战役数不胜数。到了元末,凤翔府仍是奉元路(今西安)以西的最重要的军士据点。李思齐就盘踞在这座渭水北岸的城池里。明军进入关中,所向无敌,李思齐不敢接战,与另一个军阀张良弼远远地躲着。朱元璋的招降信到达他手上时,李思齐被里面威逼兼利诱的言辞打动了,若归降明朝,不失为东汉窦融的待遇。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用兵关陇,平定陇右的隗嚣集团后,割据凉州(今甘肃地区)的窦融及时归顺,被封为侯爵。朱元璋以窦融为榜样,希望李思齐能够幡然来归。

  李思齐心下犹豫不定,他召集手下将领商议应对方法。有部将建议:不如西走吐蕃,在那里称王称霸,何必做人臣虏!
  李思齐仍旧举棋不定。但是,常遇春等不及了,他的军队已经抵达凤翔东门不足十里了!早在一年多前的潼关之战,李思齐已经与明军交过手。那时的明军指挥官是冯宗异,在明军阵营中,他属于第二等的北伐将领,李思齐和张良弼两军合战冯宗异,居然无法守住潼关天险。那时候,李思齐心里就留下了战败的阴影。后来听闻徐达常遇春竟然在山西一战而灭王保保铁骑十万,后者仅仅带着十八骑逃出生天,继而明军大举进入关中,王保保隔岸观火,奉元路又失守……如此等等,明军的骄人战绩真的是把李思齐吓破胆了。现在听闻常遇春就要攻城,哪里敢抵抗?竟然带着十万大军逃出凤翔府,向西逃跑,躲进六百里之外的临洮府(已经是甘肃地界)去了!

  常遇春的威名真的那么厉害么?
  曾经被清末民初的历史学家柯劭忞奉为至宝的,世界上唯一一部用汉语叙述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耳逃出大都直至病死的《北巡私记》里,跟随元顺帝一路逃亡的作者刘佶如此介绍常遇春:“贼首为常遇春,骁健有名。”这篇日记全文三千三百余字,人物众多,99%都是元朝的君臣名字,唯一提及的明军将领就是常遇春(还提及了两次)。朱元璋及徐达等人的名字都没有记载。可见,常遇春的威名真不是盖的。

  此时,关中渭河两岸的各大城市,几乎都被明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可是,他们其实并没有与关中的劲旅打过硬仗,李思齐在六百里之外的临洮(西面),张良弼在四百里以外的庆阳(北面),究竟攻击哪个好呢?徐达召集关中诸将会集于凤翔府,他召开一个敌前军事会议,决定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日期:2018-07-26 20:44:35
  5.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常遇春《龙游道中》
  这首诗到底是不是常遇春所作?在没有证据证明别人所写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相信衢州府志的记载。
  徐达召开关中敌前军事会议,许多战将都认为庆阳的张良弼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领导才能都不如李思齐,而且庆阳更近凤翔府,应该先对付庆阳的张良弼。
  徐达微微一笑,说: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然张良弼较弱,我们何必先向他开刀?李思齐在临洮,那里有西北良马养殖场,那马场是关中战马的来源地,李思齐据有那里,很容易组建强而有力的骑兵团。临洮以西,乃黄河上游的河湟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于补给。我们若不乘胜急取,李思齐在那里站稳脚跟,我们想消灭他,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他一锤定音:依我看,取临洮为当务之急。临洮下,其余地区则闻风而降矣!

  众将官齐声叫好。
  于是,大明远征军在次日兵发凤翔府,直指临洮。
  就在此时,皇帝朱元璋的命令到了:着常遇春回防北平,夺取元朝的上都开平!
  这是为何?关中战事尚未结束,朱元璋这么急调常遇春到北平战区?

  原来,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撤回上都开平后,发现这个地方已经不是当年繁华兴盛的避暑凉都了,早在几年前,一支红巾军捣毁了他们蒙古贵族的避暑圣地。妥欢贴睦尔满目所见,尽是残墙败瓦。听闻各地的元军仍在艰难抗战,他后悔撤离大都,于是征调何处兵马勤王,除了扩廓帖木儿等地方大员之外,元帝的东北及大漠的地方军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于是,勤王令下,这些地方军迅速集结在上都附近,足有十万之众,由中央大员统领,进行收复大都的军事进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