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45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557年(晋平公元年),晋联合诸侯攻许国 ,晋借机攻楚,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楚师受挫败退。晋军攻至楚长城,取城外诸城邑后,回军攻许,随后撤军。晋胜楚后,又多次联吴国伐楚,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
  前546年(晋平公二十六年),为消弭战争,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晋、楚、齐、秦等十三国响应,此后五年,中原各国无战争,晋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晋楚争霸也就此结束。
  (8)卿族壮大
  晋国在称霸的过程中,卿族势力不断增大,甚至威胁了国君的统治,先有赵盾弑晋灵公,后有晋厉公灭三郤,栾书、中行偃弑晋厉公,卿族之间也是明争暗斗、相互攻伐。
  前550年(晋悼公二十八年),世代位居卿相的栾氏恃权骄恣,引起国君和朝中大臣的猜忌,范匄、赵武等设计灭了栾氏,晋国六卿共主国政。
  前526年(晋昭公于六年),晋顷公姬去疾即位,晋国六卿更加强大,以至于周景王逝世后晋国六卿平息了周王室内乱,立了周敬王。

  前514年(晋顷公十二年),晋国公族祁傒的孙子与叔向的儿子在晋君面前互相诋毁,六卿想削弱国君的力量,便依照刑法杀死了他们全部家族,并把他们的封邑划分为十个县,各自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大夫,晋君的实力更加弱小了。
  前497年(晋定公十五年),赵鞅欲将卫贡500户良民从邯郸迁到晋阳,邯郸大夫赵午不同意,说邯郸大夫午不诚实,想杀死赵午,赵午和中行寅、范吉射攻打赵鞅,赵鞅败逃晋阳防守,晋定公包围了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去射、中行寅有仇,就调军队攻打他们,范去射、中行寅反叛,晋军转过头平叛并获胜,范去射、中行寅逃到朝歌据城自保。韩不信、魏侈替赵鞅向晋君道歉,于是晋君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地位。

  前490年(晋定公二十二年),范吉射、中行氏逃到了齐国。前458年(晋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共同瓜分子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晋出公很生气,求告齐国、鲁国,想借机讨伐四卿,四卿于是反击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在逃亡齐国的半路上死去。知伯立昭公的曾孙姬骄做了晋君,即晋哀公。晋国的政务全部由知伯决定,知伯占借机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在六卿中变得最强大。

  前453年(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知伯,吞并了他的全部土地。
  (9)三家分晋
  前433年(晋幽公元年),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前423年(晋幽公十五年),魏文侯即位。晋幽公十八年(前420年),晋幽公夜间私自出城,被强盗所杀。魏文侯派兵诛灭晋国的内乱,立晋幽公儿子止继位。
  前404年(晋烈公十二年),晋烈公会诸侯于任地,晋师大败齐师,晋烈公献齐俘馘于周王,与齐康公、鲁穆公、宋休公、卫慎公、郑繻公一起朝见周王。
  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为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前369年(晋桓公二十年),赵成侯、韩懿侯把晋桓公迁到了屯留。前359年(晋桓公三十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又把晋君迁到端氏。前349年(晋静公八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将晋君迁往韩国的屯留,《竹书纪年》言此年韩玘杀君悼公,疑此君主即晋静公,晋国最终灭亡。
  日期:2018-01-04 19:01:55
  楚国(周朝时期诸侯国)
  楚国是周朝时期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1)建国及南征
  商朝后期时,楚人逐渐从河南新郑一带,南迁到河南淅川一带。牧野之战时,楚人并未参与商周任何一方。
  周康王时,熊绎受到周天子的分封,建立楚国。此后,楚经常向周王朝进献桃木弓、枣木弓。
  周康王时的一次诸侯大会,楚国代表不受重视,与鲜卑部落的酋长一起为周王守燎。在这之后,熊绎带领国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
  周昭王时,由于害怕楚国会崛起,周王南征楚国。周昭王在回师的途中渡过汉水时被伏击身亡,结果西周“丧六师于汉”。这是楚与周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

  周夷王时,各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楚国开始了分庭抗礼的初步尝试,熊渠在江汉一带的民心和威望很高,遂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并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周厉王时,由于其本人的残暴不仁,楚国未真正崛起,是以熊渠畏周伐楚,亦去其王号。
  周宣王时,在江汉间封了许多周室成员或者依附于周的势力,史称“江汉诸姬”,西周就是试图以这些亲周势力封锁江汉通往中原的门户以遏制楚国的北进对西周造成的威胁,但最终江汉诸姬尽被楚吞并。
  不满自己爵小的熊通认为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火师,有辅佐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朝的功劳,只因早死而仅得到子级的爵位,遂通过姬姓诸侯随国(汉阳诸姬以随为大)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级的爵位。遭拒后,熊通率兵多次征讨随国,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被楚国占领的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
  (2)争霸中原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于郢(今湖北省宜城市西南),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
  楚成王时,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大败。晋师“三日馆谷”,向周天子献楚捷“驷介百乘、徒兵千”,楚国几十年不敢北向。《子犯和钟》即记载此事,中有“诸楚荆不听命于王所,子犯及晋公率西之六师博伐楚荆,孔休大功,楚荆丧厥师,灭厥渠”云。
  公元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晋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一时,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晋、楚双方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前575年鄢陵之战,楚国再次被晋国击败。前557年晋国在湛阪之战再次击败楚国,第二次攻入楚国本土,迫使楚国参加弭兵之会。[32] 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倡议弭兵,奔走于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邾、滕等十四国于宋召开弭兵大会。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尊两国为共同霸主。史称‘向戌弭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