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13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3 18:52:52
  帝挚
  帝挚(公元前2450年 — 公元前2326年),号青阳氏,帝喾长子,生母是常仪。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
  帝喾死后,挚因是帝喾的长子而受禅接帝位。在位时,挚荒淫无度,九年后,诸侯废之,而推尊其弟唐尧为天子。唐尧登基后,封挚于高辛(商丘高辛镇)。
  1、人物生平

  帝挚,是帝喾次妃常仪的儿子、帝喾长子,号青阳氏。受帝喾之禅而继位。帝挚在位时,十五岁的弟弟放勋辅佐帝挚。帝挚封放勋尧于唐,称唐尧。九年后禅让给弟弟放勋(另一说:帝挚死,尧即位)。
  关于帝挚之经历命运,历史上记载颇有不同。
  司马迁《史记》记载云:“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帝挚之母位于帝喾四妻最末,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 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唐侯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挚自觉不如尧之圣明,乃率群臣造访唐侯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
  清人马骕《绎史》卷八《高辛纪》引《纲目前编》则说:“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马骕并在后加按语云:“按帝挚或崩,或禅,或废,诸说各不同也。”
  2、神话传说
  帝匡二,姓姜,名匡二,又名鸷,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十七任帝。

  姜匡二的祖父是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十四任帝姜美,父亲是十六任帝姜斯遂,十五任帝姜斯绩是他的伯父。
  十六任帝姜斯遂初封于沁阳时,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亲自拜访临近部落娵訾氏的大酋长,并在那里娶了少女常仪为妻,常仪便成了他的原配妻子。常仪与他结婚后,依然居住在清化,于斯绩十年(壬子)为他生了第一个儿子,取名鸷,又称匡二。
  姜匡二长大成人后,父亲就把他封在了清化(今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城东)。
  帝挚青阳氏政权十六任帝姜斯遂去世,遗命传位于长子鸷,也就是姜匡二。于是,姜匡二在沁阳宫中继承了帝位,以癸巳年为帝鸷元年。
  姜匡二还有三个异母兄弟:二弟名叫弃(后稷),父亲把他封在了邰邑(今陕西咸阳市武功县西南),赐姓为姬,是为邰侯。三弟名叫契,父亲把他封在了商邑(今河南商丘市南),赐姓为子,是为商侯。四弟名叫尧,父亲把他封在了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北),仍为姜姓,是为唐侯。但是,父亲在位时,他们都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朝中辅佐父亲。三位弟弟的才能都远远超过姜匡二,这使姜匡二十分不安。为了防止他们干预朝政,架空自己,他即位后,立刻颁发一道强制性命令,限所有在先帝朝受封的侯爵,十日内必须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拒不执行者,则收回封地削去封爵。他的三个弟弟只好乖乖地离开都城,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封国去了。

  看着几个弟弟都离开了都城,姜匡二十分高兴,便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拉入朝中为官,帮他管理朝政。他自己却终日呆在深宫里与妃子们享乐,很少过问朝中大事。于是,那些他所信任的大臣便借机利用手中的权力欺上瞒下,胡作非为,干了许多不法的事情。而姜匡二对此却不闻不问,任由那些贪官污吏横行。
  各地百姓都怨声载道,暗地里纷纷诅咒姜匡二早死。
  史书上说,由于姜匡二无德触怒了上天,天帝便降下种种灾难惩治人间。先是连年大旱,一些地方颗粒无收,接着又发生了虫灾、水灾,灾民们没有活路,被迫背井离乡到外地去逃荒,有许多人饿死在逃荒路上。
  面对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所带来的苦难,姜匡二却视若无睹,照旧痴迷于宫中的享乐。
  而这时,居住在冀地的唐侯姜尧,积极领导当地百姓抗灾自救,他们拦河筑坝,引水浇田,战胜旱灾,取得了丰收。唐国的百姓没有一个人饿死,更没有一个人外出逃荒。于是,各地灾民纷纷投奔唐侯。唐尧为了收买人心,把自家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助灾民,赢得了百姓的赞扬。唐尧在国民中树立起了贤君的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传说这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地里的庄稼和山上的树木全都晒死了。一些毒蛇猛兽也乘机肆意横行,残害人类,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唐尧以拯救人类为己任,率领各部落民众抗灾自救,与邪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他命神箭将军羿射落了天上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太阳在天上(羿是帝喾时期的一名领兵大臣,因为善射,帝喾赐给他一张红色的弓和十支带有白色羽毛的箭,让他以自己的勇武去帮助和扶持那些弱小的部族和苦难的百姓,打击和消灭那些仗势欺人的邪恶势力。从此,羿族以射闻名天下,后世传人世代皆称羿)。唐尧又率领众人杀死了九婴、大风、猰貐(ya yu)、修蛇、封豨等恶魔和猛兽,使天下获得了宁静。唐尧的品德和行为赢得了各氏族联盟的一致拥护,纷纷推举唐尧为帝,呼吁罢免碌碌无为的帝匡二。

  所谓天上出现十个太阳,只是上古人民对大旱的“神化”诠释,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也都是古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概括。这些记载主要是来证明唐尧领导人民抗灾自救的伟大壮举。这原本是真实的远古历史,但却被历代的史学家们归之于神话传说。显然,这些伟大的史学家们并不了解远古人类思维的状况,错误的理解了远古图腾符号文化。笔者在本书第一部里已经介绍过,中国远古历史基本上采用的是夸张、借代和“神化”的手法,以图腾、徽铭、符号等表述形式加以记录(如《山海经》)。这种“神化”的记录是真实的,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神话”传说完全是两码事。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大量地下文物和新的考古数据的证明下,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远古历史的真实轮廓。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史学家时至今日仍然墨守成规,把孔子和司马迁的史书当作金科玉律,这实在有些迂腐可笑。

  帝鸷十二年(甲辰),唐尧联合全国各大氏族联盟集团的大酋长向姜匡二发难,逼迫他退位。姜匡二虽然不甘心退位,但是,面对强大的氏族联盟阵营和年富力强咄咄逼人的弟弟,自知无力抗争,不得不走下天子的宝座,将帝位禅让给唐尧。好在唐尧念在兄弟情分上,并没有为难他,仍旧将他封在莘邑(今山东聊城市莘县),是为莘侯(莘也作辛)。
  姜匡二(帝挚)四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帝鸷十二年(甲辰)禅位于弟弟唐尧。尧改国号为唐,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帝尧六年(己酉),姜匡二病死于莘邑宫中,终年五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阳谷(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北)。帝号匡二,尊称帝鸷,尊号帝挚青阳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