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35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18-05-25 06:55:41
NO.50
当然了,这是后话,咱们还是先看眼前吧。
晋军将要班师的消息传出后,关中各地的百姓纷纷前往刘裕的大营前请愿。
他们流着眼泪说:我们这些遗留在北方的汉人接受不到朝廷的教化,已经有百年之久了,如今能再次见到汉家衣冠,人人都欢欣鼓舞。长安郊外的十陵(指西汉的十一座皇陵)是刘公您家的祖坟,咸阳的宫殿是您家的祖宅,您怎能舍此而去呢?
刘裕虽然也有些感动,但感动对向来冷酷无情的他来说,就相当于美酒对酒精过敏的我来说一样—根本就是毫无价值的。
他当然不可能为此而改变自己既定的决策: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对故国的深情厚谊,我非常理解。只是朝廷有命,我不得不回,我是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现在我留下我的次子和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能好好地配合他们!
公元417年十二月初三,刘裕率部离开长安,踏上了归途。
气贯长虹的北伐至此戛然而止,一统天下的理想就此化为泡影!
刘裕的心情无比沉重。
他不甘心如此,却又不得不如此。
就像本有考上清华的实力却因为经济原因而不得不中途退学,这是怎样的一种遗憾!
八百多年后的诗人陆游也在诗里表达了他对刘裕此次撤军的惋惜之情:
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统万城。
得知刘裕率部东归,夏主赫连勃勃大喜。
他对关中觊觎已久,早就打起了在姚兴死后袭取关中的如意算盘,没想到心动不如马上行动,竟然被实力强大的刘裕抢得了先机,他不得不把已经流到嘴边的口水又默默咽了下去—仿佛一只鬣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仪的猎物被狮子猎取一样。
然而他并未丧失信心。
早在刘裕伐秦之初,他就对下属说了这么一番话:刘裕必能拿下关中,不过他肯定不会久留,只要他一走,我取关中就易如反掌了!
如今他的预言成真了,他怎能不欣喜若狂?
他第一时间召来了自己的头号谋士王买德:我想要夺取关中,说说你的办法。
王买德分析道:关中是形胜之地,刘裕却让一个黄口小儿来把守,大概是急于回去篡位,无暇顾及中原了。这是上天要把关中赐给我们,千万不可错过这样的良机。青泥(今陕西蓝田)、上洛(今陕西商洛)是沟通南北的要地,我们应该先派骑兵将其控制;同时又出兵拿下潼关,切断其水陆通道,使关中晋军孤立无援,然后陛下再传檄长安,恩威并施,刘义真独守空城,无处可逃,不出十天,必会被捆绑到陛下面前!
赫连勃勃依计而行,立即派第三子赫连昌率军直趋潼关,王买德统兵赴青泥,以切断晋军退路,同时命长子赫连璝(guī)担任前锋,率两万骑兵进逼长安,他本人亲统大军为后继。
公元418年正月,夏军前锋赫连璝进抵渭河北岸。
王镇恶命沈田子率军抵御。
见敌军来势凶猛,沈田子没有轻易出击,一面在渭河边的要塞刘回堡(今陕西兴平东南)严阵以待,一面遣使向王镇恶求援。
当着使者的面,心直口快的王镇恶在和长史王修讨论应对之策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沈田子的不满:刘公把他十岁的儿子托付给我们,这是多大的责任!我们怎能不为此竭尽心力!如果像沈田子这样拥兵不进,怎么可能平定敌寇!
沈田子对王镇恶本来就很不服气,从使者口中听到这番话后更是怒不可遏。
想起刘裕临行前说的那一句“猛兽不如群狐”,错把杭州当汴州的沈田子自认为得到了尚方宝剑,立马下了决心:杀掉王镇恶!
很快,一条谣言开始在关中的晋军士兵中流传开来:王镇恶打算杀尽军中的南方人,把刘义真送回去,然后占据关中造反!
毫无疑问,这是沈田子的杰作。
但王镇恶对此却一无所知。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考虑作战,脑子里全是各种作战计划用兵策略,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别的东西—就像高考数学考试时全力以赴做数学题的学子,根本不可能顾及窗外树上小鸟的羽毛究竟是黄的还是红的一样。
虽然对沈田子的表现有些成见,但他并没有因私废公,还是率军前来援助沈田子。
两人合兵一处,驻扎于北地(今陕西铜川耀州区)。
这天,沈田子邀请王镇恶一起喝酒议事—为避免王镇恶起疑,他还煞费苦心地把地点安排在了另一名将领傅弘之的大营内。
席间,沈田子称自己与王镇恶有要事相商,把包括傅弘之在内的其他人员全都请了出去。
此时事先躲藏在隐蔽处的沈田子族人沈敬弘突然冲出,寒光一闪,鲜血四溅,毫无防备的王镇恶瞬间身首异处!
在自己的军营中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傅弘之大为震惊。
尽管沈田子宣称是奉了刘裕的密令,但他还是马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回长安,向刘义真和王修汇报了此事。
王修立即下令戒严,随后与刘义真等人召集部队,全副武装登上城门,严阵以待。
没过多长时间,沈田子带着数十人也来到了长安。
杀了自己的同僚,他当然也要来向刘义真汇报。
不过他自认为按照刘裕口令击杀被扣上“反贼”帽子的王镇恶不仅无过,而且有功,对此他有着蜜汁自信,所以自以为是的他才会这样只带了这么点人,大摇大摆地自投罗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