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25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18-05-09 06:57:44
NO.43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义熙土断”。
“义熙”是晋安帝当时的年号,而“土断”这个词的含义就复杂得多了,百度上是这么说的:东晋、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侨置的由来,还得从西晋末年说起。
那时北方各地乱成了一锅粥,众多北方民众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往江南,这些远离故土的北方人被称为侨人—实际上,从东晋皇族司马氏到先后执政的王、谢、庾、桓等各大士族都属侨人。
本着胳膊肘往里拐肥水只流自己田的原则,东晋王朝实行的是侨人优待政策。
朝廷专门设置了为数众多的没有实土的侨置州郡县,对侨人和南方本地人实行差别化管理,侨人享有很多特权,既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劳役。
但这种政策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侨置州郡与属地州郡并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管理复杂,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开支;另一方面对大量侨人的免税又使得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从而不得不加大对南方当地人的摊派,导致民间怨声载道,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正因为如此,不少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了要实行土断—省并或撤销侨置郡县,以侨人的实际居住地为准,将其编入当地户籍,不再享受免税特权。
尽管土断对国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牵涉到包括士族在内的广大侨人的利益,因此实施起来阻力很大。
就像逆激流而上的船只需要极大的动力、逆时尚而动的着装需要非凡的美丽一样,逆侨人利益而推行的土断也需要极大的魄力和非凡的实力,故而整个东晋百余年来真正取得成效的土断只有一次—公元364年由东晋最强权臣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但桓温死后,这项工作就人亡政息了。
比起当初的桓温,现在刘裕的魄力和实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土断之事自然也就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公元413年,在刘裕的强力推行下,轰轰烈烈的土断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
众多侨置郡县被撤销;无数侨人的身份被注销,改成了江南本地户籍…
土断的成果是巨大的—朝廷收入大增,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同时百姓的负担也变得比较均衡,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不过,这次土断仍然是不彻底的。
诏令中明文规定:居住在晋陵郡(治所今江苏镇江)的徐、兖、青三州侨人,不在土断之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北府军的主要成员多是那里人,作为北府军的老大,刘裕不可能不照顾他们的利益。
而曾经不可一世的世家大族,则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了这样的改变。
他们无奈地认识到:天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士族与皇族共有”的那个东晋的天下了!
室外的温度变了,季节变换还会远吗?
当然不会。
王朝的本质变了,朝代更替还会远吗?
当然也不会。
这一点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刘裕已经开始把屠刀砍向了司马氏皇族!
首当其冲的,是在皇族中实力最强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虽然早年曾经和其兄司马尚之一起卷入过司马元显和桓玄的争斗,但近年来一直安分守己,只修身养性,不争名夺利—开会他就拍拍手,表决他就举举手,见人他就拱拱手,一到敏感问题他就避开去解手,给刘裕的印象很是不错。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刘毅覆灭后被亟需稳定人心的刘裕看中,出掌了荆州。
但司马休之到荆州后的所作所为却和京城大不一样,他在那里大刀阔斧地干了不少实事,很得当地的人心。
这自然是刘裕所不愿看到的。
他决心敲打一下司马休之。
日期:2018-05-11 06:58:53
NO.44
正好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在京城犯了点小事,刘裕便把司马文思抓了起来,把他送到荆州,让司马休之自行惩戒—意思是要让他大义灭亲。
但司马休之却并未照办,只是上表请求废去司马文思的爵位,同时又写了封信给刘裕道歉,说了些教子不严、以后一定严加管教之类的空话。
刘裕大为不悦,开始为征讨司马休之做准备。
而司马休之也知道刘裕不会放过他,暗中和雍州(治所今湖北襄阳)刺史鲁宗之联络,与其结成了同盟。
公元415年正月,刘裕正式动手了—他先是捕杀了司马休之留在京城的子侄,随后下令进攻荆州。
司马休之也不甘示弱,上表列举刘裕的罪状,宣布讨伐刘裕。
鲁宗之也在襄阳起兵响应。
不过,尽管鲁宗之的反叛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刘裕依然并不在意。
在他看来,司马休之虽然也上过战场,战绩却比中国足球队还要惨不忍睹,以自己麾下的百战精兵对付这种常败将军,相当于用巴西队对付中国队—完全可以轻松取胜。
就像巴西队在与中国队这种级别的球队比赛时往往不会派上主力而以锻炼新人为主一样,他也把这次行动看成了栽培新人的大好机会。
他任命自己的女婿徐逵之(刘裕长女刘兴弟之夫)为前锋军主帅,统领大将蒯恩、王允之、沈渊子(沈林子之兄)等人率部先行出发,自己则率大军继进。
但刘裕这次显然是轻敌了。
司马休之打仗不咋地,但鲁宗之之子鲁轨却是一员勇冠三军的虎将!
在江陵郊外的破冢,初出茅庐的徐逵之被鲁轨打得大败,自己也死在了乱军之中,王允之、沈渊子等人也同时战死,只有蒯恩临危不乱,最终击退了鲁轨的追击,全军而退。
此时刘裕正在江陵对岸的马头(今湖北公丨安丨),得知爱婿身亡的消息后,刘裕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全军渡江,与司马休之决一死战!
然而在刘裕的船队驶近岸边之后,士兵们却都傻了眼—原来这一带的长江堤岸又高又陡,攀爬十分困难。
更难办的是,司马休之已经派其子司马文思和鲁轨等人率军四万在北岸占据有利地形,在那里严阵以待了!
刘裕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强攻,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见部队屡屡受挫,刘裕心急如焚,竟然穿上盔甲,打算亲自上阵。
众人纷纷劝阻,但他却根本听不进去。
关键时刻,一个俊朗的年轻人挺身而出,紧紧抱住了刘裕。
此人名叫谢晦,出身于东晋顶级大族陈郡谢氏,是谢混的堂侄,但其立场却和堂叔完全不同,对刘裕一直倾心追随,因足智多谋而很得刘裕器重,时任太尉主簿,相当于刘裕的秘书。
刘裕拔出佩剑,对谢晦怒吼道:放开我,否则我杀了你!
谢晦毫无惧色地回答:天下可以没有我谢晦,但不能没有刘公您!
这句话的药效堪比对乙酰氨基酚,让刘裕本来热到发烫的头脑瞬间就降了温:是啊,如今自己的地位已经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不能再以身犯险了!
既然不能亲自出马,当然就只能指派别人了。
他命令建武将军胡藩立即登岸,发起攻击。
胡藩有些为难:我是胡藩,不是猢狲,这种几乎九十度的悬崖,怎么可能爬得上去?
见胡藩迟迟没有行动,刘裕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忍不住又冒了出来了,大声喝令左右:把胡藩给我抓过来,就地正法!
胡藩这才不再犹豫:我宁可死在阵前!
人在求生的时候,创造力往往是非凡的。
我,不对,我同学为了在老婆的淫威下求生,发明了戴着护膝跪搓板的妙招;胡藩为了在刘裕的恐吓下求生,发明了如今风靡全球的攀岩!
他选择了一个最为险要、因而守军也最不注意的地方,用刀头在岩石上凿出了一个个仅能容纳脚趾的小坑,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成功攀上了江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