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48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宣王报书曰:"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礼乡闾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秦时无刺史,但有郡守长吏。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昔贾谊亦患服制,汉文虽身服弋纟弟,犹不能使上下如意。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玄又书曰:"汉文虽身衣弋纟弟,而不革正法度,内外有僣拟之服,宠臣受无限之赐,由是观之,似指立在身之名,非笃齐治制之意也。今公侯命世作宰,追踪上古,将隆至治,抑末正本,若制定於上,则化行於众矣。夫当宜改之时,留殷勤之心,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犹垂谦谦,曰`待贤能`,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窃未喻焉。"

  这里的论战之一的焦点就是选拔人才如何进行。司马懿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强化了州中正,本来曹魏初期是以郡为基础的,郡中正数目较多,中央的大门阀大士族控制起来比较吃力,后来司马懿干脆把权力集中到州中正的手里,这个就容易控制多了。这个也是夏侯玄所说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太多了,而夏侯玄的思路是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

  当然,司马懿也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他没有正面回答夏侯玄,当待贤能然后了耳。这个我们是不是很熟悉?后面的人更能干,他们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可是,问题的拖延,大概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吧。从这点看,司马懿的打哈哈,无非是知道现在这样的做法是对大门阀大士族更有利而已,利益使然。
  日期:2018-06-24 10:36:34
  与司马懿加强中央集权相比,夏侯玄是遵循的是老庄那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司马懿是外儒内道,而夏侯玄大概是比较纯粹的道家思想,自由而放任。客观的说,三国时代是不适合这种思想的,毕竟国家没有统一,而要统一,就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国力,这个是时代的要求。作为魏晋玄学的开创者,夏侯玄长于理论,而乏于实践,大概就是老庄思想的后果。
  在乱世里,事功永远是第一位的。曹爽和夏侯玄出兵伐蜀,就是要立功扬威,可是却是属于操之过急。当然,为了集合司马家的力量,曹爽和夏侯玄还任用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一同出征。不过,客观的来说,此时诸葛亮逝世未久,余荫尚在,费祎和姜维也非等闲之辈,铩羽而归是大概率的事。
  夏侯玄留镇关西,任征西将军,却把极为重要的中护军的职位了司马师,这个有点难解。很明显的是,司马懿多年在关中对抗诸葛亮,因此,关中的军权与首都警卫司令的变更,极有可能是曹爽和司马懿的政治交易。为什么要这样干?不好理解。毕竟关中有夏侯霸了,把夏侯霸扶持起来就行了,有什么道理要让夏侯玄在关中待着呢?

  如果合理推测一下,大概也不过几个原因:
  之一,司马家久立战功,走正道的夏侯玄也想在边疆立功,从而堂堂正正的压过司马家,而不仅仅是凭借曹氏宗亲的身份。
  之二,夏侯玄觉得曹爽做事也不对自己的胃口,宁愿留在外面,免得双方矛盾冲突。
  综合来看,从夏侯玄与司马懿讨论制度得失,夏侯玄是有大志向的,恐怕第一个原因恐怕更大些。但是,夏侯玄过于书生意气,是很难成功的。

  作为司马师,与夏侯玄长于理论相比,司马师更注重结果。晋书景帝纪: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司马师理论水平可能没有夏侯玄高,但是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更强:魏略曰: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宣王与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

  对比同任中护军的夏侯玄:世语曰:玄世名知人,为中护军,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立法垂教,于今皆为后式。
  我们可以很显然的看到,夏侯玄能够识人用人,立制度,但是执行能力和司马师相比,是欠缺的。司马师面对人情贿赂,能够不讲情面,整顿风气,一改蒋济和夏侯玄都无法铲除的痼疾,单从这件事看,司马师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的评价,是中肯的。
  日期:2018-06-24 10:57:25
  按资治通鉴魏纪七:何晏等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杰,人莫能及。晏尝为名士品目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同凶其人。”盖欲以神况诸己也。
  何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他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何晏之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言,娶曹操女金乡公主。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未被授官职。明帝曹叡认为他虚浮不实,也只授予他冗官之职。大将军曹爽秉政时,何晏党附曹爽,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封列侯。

  何晏虽然好清谈,但品评的眼光还是有的。他对夏侯玄,司马师的评价,也还是中肯的:夏侯玄,用了唯深,这里的深,应该用深刻来注解吧。对司马师,用了几,这里的几,大概是做细节来注解吧。我们通过前面夏侯玄和司马懿的论战,我们可以看到,夏侯玄对司马懿注重州中正所带来的中央集权和门阀控制人才选拔的后果,是很清楚的。同样,司马师这个人,我们前面也说过,从两件事可以看到司马师心思之深和缜密:一个是青龙二年就毒杀了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比高平陵政变提前了15年,一个是阴养死士三千,曹爽派系的人居然无所察觉。

  作为司马懿的长子,我们前面也说过,虽然司马懿奠定了司马家的威望,但是真正能够让代魏而成为现实可能的,就是司马师。晋书景帝纪;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邓艾、石苞典州郡,卢毓、李丰裳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这段记载,虽然有美化司马师的嫌疑,毕竟是晋书嘛,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师理政的能力比较强的,虽然不少人才,特别是军事人才,是司马懿都督宛城时特别留意的,如王昶建,胡遵,州泰,石苞等人,特别是司马师为了朝局能够稳定,还是对夏侯玄表面上要用起来。
  这个呢,如果拿来对比的话,就好比雍正即位后对老八的运用是一样的。当然,夏侯玄对此有深刻认识的:及司马懿薨,中领军高阳许允谓玄曰:“无复忧矣!”玄叹曰:“士宗,卿何不见事乎!此人犹能以通家年少遇我,子元、子上不吾容也。”及下狱,玄不肯下辞,锺毓自临治之。玄正色责毓曰:“吾当何罪!卿为令史责人也,卿便为吾作!”毓以玄名士,节高,不可屈,而狱当竟,夜为作辞,令与事相附,流涕以示玄;玄视,颔之而已。及就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夏侯玄和司马师,两人可算是姻亲,就如雍正和老八,虽是兄弟,可最终却成为死敌,这个也是权力对人的异化吧。
  日期:2018-06-29 18:25:51
  夏侯玄为什么这么选择?乖乖从长安回京,一不学夏侯霸出逃,二不举兵清君侧,到底从性格,学识,家族背景,三国时代背景,去如何把握这个分析呢?现在是还有点不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