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公主进谗言,而孙权竟然相信,这个是孙权老糊涂了吗?其实也很难说。这个就和康熙朝老八给康熙进贡了一只海东青,却被人陷害,把海东青搞的半死不活,而康熙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犯上作乱的帽子扣到老八的头上一样,是康熙老糊涂了吗?当然不是。而是这个时候父子为了权力已经罅隙很深了,康熙正愁没有机会削弱一下你的势头呢,难管这个是不是被人陷害。
同样,对于孙和而言,由于前面太过高调了,重臣纷纷上书替孙和喊冤的,这个不能不让孙权害怕那一天被太子架空啊。所以孙权出重手,紧闭了孙和,但还是说孙权做的也是过了。
3)至于太子党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这种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的做法,简直是头脑发昏了,是嫌孙和死的不够快吗?这种做法,只会火上浇油,孙权一看,正愁没有机会整肃你们这些世家大族,你们竟然送上门了?结果也是据、晃牵入殿,杖一百, 竟徙和於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
太子一系这样做,真的缺乏政治智慧。而孙权一整治太子党,而鲁王党又串了上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下去,结果谁都没有好下场。
而孙权,由于事态失控,自己也害怕了起来:据三国志孙和传,他对侍中孙峻说:“‘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有不乱?’于是有改嗣之规矣。”公元250年,孙权废黜孙和,并赐鲁王霸死,改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在此过程中,支持太子和的朝臣多受到谴责、流放甚至诛杀,鲁王霸集团中也有多人被杀,两党斗争终告一段落。
孙权曾经评价曹操说: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甚于操时。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之不如操也。……又长文(陈群)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逮丕继业,年已长大,承操之后,以恩情加之,用能感义。今睿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谗并起,更相怨怼,转成嫌贰。一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强当陵弱,弱当求援,此乱亡之道也。(语出诸葛瑾传)。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孙权对于曹操集权和御人有术的赞许,对于曹魏集团重臣可能出现的权臣夺权做了精准的预言,日后,司马懿果然在政治斗争中夺取了曹魏集团的大权。
对于曹操死后可能的君弱臣强的格局,孙权是旁眼冷观的。对于自己死后的吴国,孙权也是同样有担忧。可是,孙权最后转来转去,似乎也没有逃脱曹家的命运,这个只能这么说,想靠权利斗争来避免政权的失败,那注定是幻想。
日期:2018-06-22 22:31:34
两宫之争中,本来应该是太子府里的人,和党附鲁王的人互相之间的政治斗争,譬如孙和太子东宫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侍从等。作为朝中的重臣,譬如前太子孙登势力范围的陆逊,顾雍,诸葛瑾这些,你就不要参与进来了,否则皇帝会感到威胁的。
结果陆逊,顾雍,诸葛瑾等不但参与,还参与的很深,这个自然有各家家族现实和未来的考虑,我们前面说过,这个自然让孙权极为警惕。我们看看支持太子的各位职位和结局:
1)被处理的:
陆逊:上大将军,第三任丞相,因维护太子孙和屡遭指责,忧愤而死。
顾谭:太常,兼理尚书事。孙权第二任丞相顾雍之孙,被流放。
顾承:奋威将军,京下督。孙权第二任丞相顾雍之孙,被流放。
朱据:骠骑将军,孙权第五任丞相,贬为郡丞,后被中书令孙弘矫诏处死。
张休:张昭之子,扬武将军,因中书令孙弘陷害,流放后被处死。
吾粲:太子太傅,因屡次向陆逊传递消息被处死
2)平安落地的:
诸葛恪:孙权托孤五大臣之首,陆逊死后,领其兵,大将军。
滕胤:孙权女婿,诸葛恪姻亲、孙权托孤五大臣之一,吴郡太守。
朱绩:朱然之子,后恢复本姓,称施然,平魏将军,大都督,与诸葛恪有隙。
由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支持太子的,人多势众,孙权警惕害怕太子一党,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立太子,既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陆逊等人其实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这个事情,如何处理,是颇显政治智慧的。我们看曹魏集团的贾诩,其实是支持曹丕的,不过他就是不发一言,直到曹操询问他的意见,这个时候,贾诩还在卖关子,吾正有所思。结果一战就成功。显然,和贾诩相比,陆逊就差的很多了。孙权没有询问陆逊的意见,陆逊却不断上疏劝谏孙权,这个就有点犯忌了。我们看孙权对吾粲的处理就知道了,吾粲多次和陆逊通过书信,孙权就把他杀了,可见孙权对这个是多么痛恨,毕竟陆逊手握重兵在外,如果和京城的太子党联手的话,孙权恐怕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看诸葛恪为什么没事。诸葛恪本来和全琮一样,都是有个次子去支持鲁王。结果孙权让他管教好自己的儿子,诸葛恪就毒杀了自己的次子。诸葛恪也是够厉害的,为了向孙权表忠心,干脆就放弃首鼠两端,坚定站在孙权这一边了。所以最后诸葛恪成为首席托孤大臣,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再看看鲁王党。
1)被处理的:诸葛绰:诸葛恪长子,孙权让诸葛恪好好教育教育这个儿子。诸葛恪的教育方式是毒杀。全寄:全琮次子,不知是否为孙鲁班所生。被处死。吴安:孙权母舅吴静之孙,被处死。
2)平安落地的:孙弘:非宗室。在《三国志》中无传,不知如何当上的中书令。其他人的列传里只能看到孙弘阴险狡诈地害人记录。孙权托孤五大臣中排名第二。孙鲁班:后来成为托孤五大臣之一的宗室孙峻一直巴结着这位堂姑,两人似乎有寻常的男女关系。 吕岱:大将军、吴国最长寿的重臣,享年95岁。吕据,大司马吕范次子,孙权托孤五大臣之一。
孙权处死孙霸,却保留了鲁王党的一些核心,如孙弘。这个说明了孙权还是要保持朝政的一些平衡,为幼子孙亮接位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看五位托孤大臣: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 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宗室孙峻。
我们看鲁王党两个,太子党两个,中间派一个。似乎看起来孙权还是掌握着平衡。结果孙权一死,孙弘和诸葛恪就掐了起来,孙弘想先下手除掉诸葛恪,可是孙峻向诸葛恪报了信,结果诸葛恪设计杀了孙弘。
孙权挑起了两党之争,想平衡朝局,结果却是失去了两个能干的儿子,又想着死后两党能够互相制衡,为自己的幼子平安登基创造条件,幼子孙亮最后也被宗室孙琳所废。孙权无疑是两党之争最大的输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