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同样有对通奸处置的记载:晋国大夫赵婴齐与侄媳通奸,被两位兄长驱逐出晋国,流亡齐国。
日期:2018-07-19 11:46:54
九、二子乘舟 3
再说媵妾婚。
媵妾婚是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的一种重要风俗,是贵族间实行的一种以媵妾随嫁的一妻多妾制婚姻,现有史籍中多见于诸侯之间。
诸侯嫁姊妹或女儿到另一国为正室夫人时,必须以该女的两名侄(侄女)娣(妹妹)随嫁,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陪嫁方也要各以侄、娣相从,一起出嫁。九人中夫人处于正妻地位,其余都被称为媵妾。媵妾属于贵妾,地位仅次于正妻,在其他小妾之上。诸侯夫人去世后,媵妾可以依序替补成为夫人。所生之子虽属于庶子,但地位较高,正室没有嫡子时,具有优先继承权。媵妾婚最耳熟能详的是秦穆公将包括怀嬴在内的五女嫁给晋文公,形成一正室四媵妾(其中怀嬴是媵妾,也就是后来的辰嬴,不是文嬴)。此外《左传》中多次记载作为礼仪大国的鲁国为同姓诸侯国送媵。
卿大夫之间的婚嫁也有形媵妾婚的,左传中能看到相关的事例。如有名的“坑子”大家孟氏的二代掌门人——孟穆伯公孙敖,在正妻戴己亡后跑去莒国说要再娶一个莒国女子为妻,结果被莒国羞辱了一番,用的理由是:戴己出嫁的时候,我们有陪媵的,现在戴己没了,自有她的妹妹声己替补上位,你现在来求娶,是看不起我们呢,还是看不起我们。
媵妾婚是对周代分封制的一个补充。武王建立周王朝后大肆分封同宗、功臣以及姻亲为诸侯。王室和诸侯在初代是哥俩好,诸侯表示咱们坚决拥护以周天子为核心的中央,但是后代之间总会随着血缘减薄,地域分割,关系逐渐疏远。而人生在世,相互之间总会有那么点小矛盾、小摩擦。关系远了,小矛盾、小摩擦多了,总会爆发大冲突,这大大的不利于周天子的统治。怎么办,最简单的就是联姻,通过联姻构成郎舅关系拉近双方的距离。但是周代讲究“同姓不婚”,当初分封的时候一不小心,王室的同宗姬姓国家封的有点多,占了一多半,这婚不好通。这时就轮到媵妾婚上场了,从之前的两国之间的一郎一舅,变成一郎三舅,三舅之间通过送媵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好吧,现在后代之间哥俩好的局面得以恢复,大家都是同宗、姻亲,有事坐下说。
也因此读《左传》时,间或可以看到,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氏”(伯父)、“叔氏”(叔父),称异性诸侯为“舅氏”(舅舅)。
进入东周时代后“礼乐崩坏”、“利益为先”,各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征战不断,即使有姻亲关系在,该为利益出手时还会出手,而且手下的一点也不会轻,郎舅亲情荡然无存。但媵妾婚还是得以延续,除传统因素的惯性外,媵妾婚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下有几个优点:
一、联姻对巩固两国间的同盟关系依然有一定效用。春秋中期秦晋联姻抗楚的秦晋之好,以及中后期秦楚联姻抗晋的秦楚之好都基于此。
二、可以帮正室固宠。做为一同出嫁的同姓女子,相互之间的关系总好过那些外人。我一下子嫁这么多环肥燕瘦、容貌各异的女子给你,任你再挑剔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只要能迷得你神魂颠倒,就不怕其他小妾来抢人。
三、照顾对方的子嗣。古人寿命较短,如果有个头疼脑热、三长两短,还可以有人来照顾自己的子嗣,不至于让他孤苦无依,受人欺凌。
秦汉以后宇内一统,媵妾婚的生存的土壤消失,媵妾婚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但在传统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之下,高门大户嫁女时丫鬟陪嫁这一媵妾婚余迹依旧得以存在2000余年。
日期:2018-07-19 19:22:47
九、二子乘舟 4
之所以要提下先秦婚制,是因为本章内容将涉及到这两种婚制。
继郑国之后,卫国也乱了。卫国内乱的根源要追溯的卫宣公继位之初。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卫国的过去。
卫国的始封君为周武王的同母少弟——封。
三监之乱后,周公旦把原武庚的直辖地与为监视他而建的卫、邶、鄘三国的大部合并,组建成一个新的封国——卫国,将之改封给康叔。卫康叔以孟侯的身份雄踞王国东方,成为周王室的重要屏藩。
在诸多兄弟中与周公旦关系最好的就是康叔封——《左传定公六年》有云:“太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因此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的照顾与爱护,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劝导性文章,交给即将上任的卫康叔,让他据此治理卫国。
另关于卫国的国名。按过去传统的说法,是说康叔封在武王伐纣后,首先被分封在了周王畿内的“康”这个地方。平定三监之乱后,又把康叔封从周王畿内的康地转封到商人别都朝歌,所以史书上仍习惯按最初的封地叫他“康叔封”。
但据《清华简系年》所说,康叔封的这次分封是首封,不是转封,他是直接被封到原商王畿内的“康丘”这地方统治殷商遗民的,所以才叫“康叔封”。因为封国的首都是“康丘”,所以康叔封之国的国号就是“康”。因此二代卫侯伯懋父(也被称为王孙牟)被称为康伯。直到后来如同晋国一样,将都城从康丘迁到位于淇水边的“淇卫”,才改国名为“卫”。这点从卫国出世的青铜器铭文上也能得到印证,如著名的康侯方鼎上的铭文就是“康侯丰作宝尊”——丰,就是卫国的开国始祖康叔封。
自康叔以下中经康伯、考伯、嗣伯、寁伯、靖伯、贞伯、顷侯、僖侯、共伯、武公、前庄公,传十一世十二君,至卫桓公时期,本章的主角之一,当时还是公子晋的卫宣公登场。
公子晋是个博爱之人。老爸驾鹤西去,留下一堆女子在后宫独守空房,如何安排她们,让卫桓公很是苦恼。公子晋急兄长之所急,主动请缨迎娶自己的庶母夷姜。
婚后公子晋夫妻两人琴瑟和谐,先后诞下伋(又名急)、黔牟、顽三子。
前719年十二月,卫国于一年之内经历两度弑君(分别是卫桓公完、卫前废公州吁)后,在全卫国人民的支持下,公子晋被石蜡从邢国迎回,高票当选为卫国第12世第15任国君,从此被称为卫宣公。
卫宣公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布夷姜为卫国 ,公子伋为太子。任命右公子职——与稍后登场的左公子洩或为卫宣公兄弟。左、右公子之称,疑为和后世专职掌管皇族事物的宗正类似的公族官职,是卫国位高权重的人物——为太子之傅,专门辅佐他
日期:2018-07-20 19:22:37
九、二子乘舟 5
卫前庄公逝于前735年,卫宣公烝娶夷姜应在此后不久。所以等到卫宣公升任国君之时,太子伋几近成年,已到为他考虑迎娶正妻的年岁。
“娶妻娶德 纳妾纳色”。太子的正妻极可能会成为一国夫人,人选更加需要慎之又慎。春秋时期国君夫人一般都是一国公子——春秋以前没有公主一说,国君的子女都称公子,最多在君女前面加个“女”字,称为女公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