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受宠后,对李林甫却非常恭敬,李林甫与安禄山谈话,每次都能揣摩到安禄山的内心,然后说出来,因此安禄山惊服,每次见李林甫,即使是寒冬,安禄山也会畏惧的汗流浃背,安禄山称李林甫为“十郎”,回到范阳(今北京)后,每次部将刘骆谷从长安回来,安禄山一定会问“十郎何言?”如果李林甫说了好话,安禄山就会放下心,如果说“语安大夫,须好检校”安禄山就坐卧不安,自言自语“我死矣。”
二.将相结怨
后来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李林甫去世了,安禄山最畏惧的人不在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杨国忠为人强辩轻躁,无威仪,这点比李林甫差远了,安禄山不懂韬光养晦,对位高权重的宰相杨国忠非常轻蔑,杨国忠极为生气,二人因此结下了仇怨,杨国忠屡次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反状,安禄山虽然当时并没有反,而且权势很大,身居高位,但却非常危险,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将近七十岁了,时日不多,而安禄山先前自作聪明不拜太子(太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太子对他也有了意见,得罪了太子和宰相,安禄山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安禄山看到大唐武备堕驰,自己手握雄兵,他的谋反之心可能就是这时候有的。
在此之前,安禄山的两位幕僚,孔目官严庄、掌书记高尚也不停的劝他作乱。高尚本名高不危,很有才,但是浪迹河朔,郁郁不得志,他认为人一生应当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即使因此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绝不能默默无闻活一辈子,后来安禄山聘任他为幕僚,高尚和严庄成为安禄山的亲信后,不停的劝安禄山造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时间转眼到了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入朝,当初,杨国忠对玄宗说:“安禄山一定会反,陛下试着把他召到长安,他一定不会来。”不料,安禄山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到了长安,来到华清宫后,哭着对玄宗说:“臣本来是个胡人,而陛下如此宠信臣,却受到杨国忠嫉妒,臣很快就要被害死了。”玄宗动了恻隐之心,厚赏他,对他越发放心,后来杨国忠和太子再说安禄山要反的话,玄宗都不听了。
玄宗想任命安禄山为宰相,已经让太常卿张垍写好了授予安禄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诏书,张垍是前宰相张说之子,也是玄宗的女婿、驸马都尉。杨国忠闻讯后,急忙进谏:“安禄山虽有军功,却不识字,怎能当宰相?如果诏书下达了,臣担心大唐会被四夷轻视耻笑。”玄宗觉得杨国忠的话有道理,就取消了任命,没有授安禄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是改授左仆射,并且赐他一子三品官,一子四品官。左仆射是唐朝三省之一的尚书省中仅次于尚书令的高级官员,在唐朝,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当过尚书令,所以后来尚书令这个职位便不再授予任何人,因此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最高长官,二人分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左右仆射在唐朝初年是正宰相,贞观年间有“房谋杜断”之称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都当过仆射,只是后来取消了参与最高朝政决策的资格,但仆射也是仅次于宰相,位于六部尚书之上的高级官员。但人欲壑难填,本来可以成为宰相的安禄山后来知道改授左仆射的消息后非常失落。
几天后,安禄山上奏,请求赏赐他部下讨伐奚、契丹等有功将士,朝廷写好授官告身(告身就是授官委任状),让他回军授予,安禄山授予所部将军五百多人,中郎将二千多人。安禄山想造反,先拿官职收买人心。
三月,安禄山在长安已经待了两个多月了,这个月,他辞归范阳,玄宗将自己的御衣赐给了他,安禄山受宠若惊,临行前,玄宗极为信任的宦官高力士又奉命在长乐坡为他饯行,安禄山担心杨国忠从中作梗,留他在长安,饯行完毕便迅速出关,乘船沿黄河而下,让船夫准备好绳子在岸边等候,十五里换一批人,昼夜兼行数百里,路过郡县不下船,安禄山很快回到了范阳。与一百多年前隋末的李密相比,安禄山精明到了极点,如果当年李密也能像安禄山一样迅速出关,返回故地,就不会在熊耳山被杀了。
高力士饯行回来,玄宗问他,安禄山开心吗?高力士回答道:“臣见他怏怏不乐,一定是知道了陛下本来想让他当宰相最后却没让他当。”玄宗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宰相杨国忠,杨国忠知道之前的商议被泄密了,于是对玄宗说:“此事没有几个人知道,肯定是张垍兄弟告诉了安禄山。”玄宗大怒,贬张均为建安太守,张垍为卢溪司马。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二月,从长安平安回来后,安禄山知道,自己虽然受到玄宗宠信,但是太子和杨国忠都非常恨自己,一旦玄宗去世,自己的前景也非常微妙,安禄山只有造反自保了,从长安回来后,他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这个月,安禄山上奏,请以军中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玄宗立即同意了,刚刚当上宰相的武部(武部即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对杨国忠说:“安禄山一直有造反的心思,今天又有这个请求,反状已经很明显了,明天我会极力劝阻陛下,如果陛下不同意,您就接着劝谏。”
第二天,杨国忠与韦见素去见玄宗,韦见素将安禄山要造反的征兆分析给玄宗听,玄宗还是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非常不悦,杨国忠见状,犹豫不敢说话。但杨国忠和韦见素还是坚信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几天后,他们再次去见玄宗,建议任命安禄山为宰相,让他到朝廷来,以范阳节度副使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分解安禄山的军权。这样其实是最稳妥也是最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解除了安禄山的军权,又授予他宰相之位,安禄山不会不满,而且可以把可能的造反彻底消灭在未萌状态。
玄宗此时可能也有点担心安禄山会反,在最高权力面前,根本没有忠诚、亲情可言,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经历的腥风血雨实在太多,在权力面前,母亲可以废了儿子,妻子可以杀死丈夫,儿子可以逼迫父亲,而他李隆基也是通过杀死叔母韦后、堂姐安乐公主立下大功,最后才当上皇帝的,后来又杀死姑姑太平公主才真正掌握了最高权力。现在就算如此宠信安禄山,也难保他不会动造反的心思,于是玄宗同意了杨国忠的建议,诏命已经写好了,但玄宗还是下定不了决心,他还在怀疑杨国忠是在陷害安禄山,保险起见,这个诏命留中不发,玄宗派中使辅璆琳带着珍果到范阳赐予安禄山,悄悄观察安禄山举动,看他是否有造反的动机,不料,辅璆琳一到范阳就被安禄山贿赂了,安禄山送给他很多钱,回到长安后辅璆琳对玄宗大力称赞安禄山竭忠奉国,绝无二心。玄宗听完汇报后,彻底打消了疑虑,对杨国忠说:“朕推心置腹对待安禄山,他肯定没有造反的野心,现在奚和契丹还要靠安禄山镇抚,你不要再担心他谋反了。”于是此事就被暂时搁置下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