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入荒凉:一个将门之子的忏悔录》
第6节作者:
81_冰川 我牢牢记得那位曾经教我一手私活的老连长,给过的告诫,他说:你知道怎么出拳才更有力道吗?你得先收缩,隐藏自己,然后再趁人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这样才有爆发力!
所以,一次卓有成效的行动,总是要学会隐匿自己的战略目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但是临了临了,我还是没有按捺住本性中的年少轻狂,成功地把自己给卖了。
结业前一周,美国军事代表团来陆院访问,带队的副团长盖尔上校是美国西点军校一位牛人,此君参加过两次海湾战争,得过国会勋章和紫心勋章。外事无小事,这让院方大为紧张,严阵以待,连带我们这些本来不用拉出去遛的,也跟着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头天晚上的招待酒会,就给了我们共军土老冒一个下马威。我不喜欢美军个顶个将近一米八的个子,以及一个个骄傲得如同花孔雀一样的神情,把我跟我的同僚衬得如同傻冒。
我更不喜欢随团而来的,那支西点军校军乐团,他们一看就是真正的军人,然后才是真正的乐队,歌手。不象我们部队的文艺团体,一个个软绵绵娘娘腔,一看就是专门挑出来搞文艺的。
只有在奏西点军校校歌和解放军军歌的时候,我们掰回了一局,显然我们的军歌比他们的更雄壮,但是转念一想,要是拿校歌去PK校歌呢?未必能找得回场子。
日期:2018-07-02 21:05:01
第二天上千,代表团一行在盖尔上校的要求下来到靶场观摩学员们的射击课。我们短训班的学员,正在靶场上,手持81-1自动步枪,进行跪姿连发射击胸靶。我得补充一句,为了迎接外方人员的来袭,其实已经注水了,这帮学员里头,掺进去部分军事技能更加全面的其它队学员。
盖尔先生眼睛扫过正在射击的学员们,嘴角微微吊起,左腮子上那记点三八口径子丨弹丨咬下的疤痕跳了两跳,我怎么看怎么就觉得他礼节式的笑容后面,透着漫不经心,透着不以为然,透着轻蔑。
想起他们征兵广告上那赤裸裸毫不掩饰地张狂,就气不打一处来:
I`vegot the reach and the teeth of a killin` machine,
我是武装到牙齿的杀戮机器
witha need to bleed you when the light goes green,
绿光闪烁之间让你血流如溅
best believe, I`m in a zone to be,
不要怀疑,这是我的地盘
frommy Yin to my Yang to my Yang Tze.
我的阴阳两界,我的长江流域
Puta grin on my chin when you come to me,
当你奔袭而来,我得意地微笑
……
枪械和汽车,确实都是男人的玩具。金属质地握在掌心,冰凉,却又那么契合。我换上弹匣,瞄着前方的靶,等待着,一种熟悉的近似于兴奋与雀跃的感觉,嗖地击中我的大脑。我默念一句:去你丫的!扣动了手中的扳击。
第一轮“突突突,突突突”闷响结束,大家纷纷换弹夹。我手中的动作并没有停,队伍里仍旧响着清脆的枪声,那是我在连续击发。
我熟练地重复着已经在我脑海里生根的战术动作,跪姿在地,右手持枪,左手顺势掏出新弹匣,每到枪中还有三四发子丨弹丨时,左手就用新弹匣猛顶枪械上的弹匣卡榫,这时新弹匣向前一挤,空弹匣向前方掉下,新弹匣装上,继续射击,直到把身边的9个弹夹全部打完。
久违的畅快淋漓,令我忍不住想要呼啸一声,眼睛的余光里,看到盖尔先生微露惊讶目光,我冲他矜持地颔首致意。
他显然对我露的这一手单手换弹匣颇觉惊奇,这是流传在越南战场上一个关于中国步兵的神话,得以在十数年后重新目睹,是他此行访问中国最宝贵的收获。
老外讲究褒奖教育,他们称赞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诚恳和热情。而我们中国人讲究棍棒底下出人才,这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传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老外,脸上都挂着“我很棒”三个字,而我们的同胞总是一脸谦卑和压抑。这种谦卑和压抑导致了在听到外人赞扬时,格外的欣喜和诚惶诚恐的变态。
日期:2018-07-02 22:23:46
然而老外的外交辞令对国人一向有杀伤力,虽然他们仅仅是出于礼貌,我仍然能感觉出来,周围人的目光,突然增添了许多莫名的含义。
我在队列里,有一种要隐身的冲动,出于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我小小地显摆了一下,这其实挺肤浅的。在单兵作战系统已经配装到士兵的当下,我显摆这一手,近乎孩子气。
单手换弹匣这个动作我是跟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侦察连老连长学的,这个动作据说是由参加老山反击战的某位战士发明的,随即前线流传开来,并被各军区的轮战老兵带回各自的部队。
开始也仅仅是老兵们私下里练练,训练大纲里是没有这方面的教程的,而且也禁止士兵们练习此动作,因为这样做容易损坏弹匣卡榫和下护木。但是这个战术动作却确实有很实在的意义,在战场上,单手换弹夹只用2秒种,比用传统的方法要快上很多。
像老连长这种打过无数子丨弹丨,对枪械很熟悉的老兵,往往会等到前一个弹匣只有三四颗子丨弹丨时才实施单手换弹匣动作,这样连用左手拉一下枪栓上膛的动作都免了,由此得到的火力持续性令人瞠目结舌。
那时候我才是个半大小子,初中刚毕业,考完中考,鸟放出笼,天天跟父亲的部下厮混在一起,无法无天。
老连长大号常遇平,是个传奇人物,一等功臣,大名鼎鼎,是当时的风云人物。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摸哨所干吊四五个,整天别把枪,跟团长称兄道弟,谁都敢骂,成开喝得醉醺醺的。有限的清醒时刻,他显然很孤独,仿佛狼群都走了,就剩他一头独狼,找不着北,然后他会在后山荒草丛生的靶场一坐坐半天。
我跟其它几位半大小子象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让他不胜其烦。后来就习惯了,有时候他会指点我们一下,有时候自言自语。后来被父亲发现了,禁止我再同他厮混。
日期:2018-07-02 22:52:49
因为他的转业,大伯和父亲还唏嘘了半天,一致惋惜于他的自毁前程。大伯说:部队需要他这样的兵,可是官场不需要他这样的人。这一段往事突然从记忆深入翻了出来,回映了一遍,我突然想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强烈地反对我去部队。
也许对于当政者和民众而言,豢养武器最好的用处是只用于震慑,而不必亮出来,短兵相接。上善伐谋,次善伐交,下善伐城。然而对于武器来说,长久地不亮出来,是会生锈的。一直不能亮出兵刃,又缺少维护,而在一种非常态的情况下,突然刺杀,兵刃的损坏,在所难免。
而老连长,就是那把曾被损坏过的利剑。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是从战场上下来,留下了心理创伤,未能痊愈。所以,一位父执辈曾在不同地场合对我们这帮子承父业的家伙感慨:你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你们不幸,生在和平年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