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中后期 ——诸葛亮身后的战争与和平》
第52节

作者: 任誉任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20 21:53:30
  《三国志》对于蜀臣杨敏没有更多记载,却对杨戏生平事迹做了详尽叙述。
  益州犍为人杨戏,年轻时代便与同龄的程祁、杨汰、张表等同时出名并有密切来往,其中的程祁是他所推崇的榜样。程祁是蜀汉前期名将程畿之子,程畿曾经随同刘备参加了夷陵之战,在战败回撤途中为了掩护刘备而奋战至死,这在前文有述。杨戏评价程祁本人“卓尔奇精”,可惜英年早逝,没有机会施展政治才华,所谓“天命二十,悼恨未呈”。张表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带路党”张松之子。“张松献图”是《三国演义》里的重要情节。刘备在张松、法正的秘密谋划下顺利进入益州,不久给刘璋写信表示要东归荆州抗击曹操。张松当时信以为真,便写信予以劝阻。信件被他的哥哥张肃发现,张松因此东窗事发并被刘璋处死。此事成为刘备和刘璋翻脸的导火线。蜀汉政权成立后,张松之子张表官拜尚书,公元249年蜀将马忠死于任上,张表接替他出任庲降都督,加拜安南将军,此后又担任后将军—庲降都督是蜀汉四大都督之一,相当于蜀汉在南中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区总司令,是蜀汉政权里镇守一方的重量级人物。

  在杨戏的这个朋友圈里,程祁、张表等人均是蜀汉英烈之后。由此推知杨戏本人虽为益州本土人士,但是心系汉室、忠诚蜀汉、忠诚刘备父子。杨戏因此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赏识,先后担任过州书佐、督军从事(职典刑狱)、丞相府属主簿等职,诸葛亮去世后进入中枢高层,担任尚书右选部郎,后来又被蒋琬任命为益州刺史的属官—治中从事史。公元238年蒋琬开府,杨戏升任大将军府东曹掾,不久后又被朝廷派往南中,担任南中郎参军、副贰庲降都督、领建宁太守,是南中地区的二号人物。兴势之战期间,皇帝让马忠留守成都,临时代替外出打仗的费祎主持国政(“平尚书事”),当时主持南中军政事务的正是杨戏。

  史书记载杨戏性情简略,撰写书文政令极其简练,很少能够写满一张纸—当时的纸应该是一种用于书写文书的丝绢。按照《吕凯传》里的有关记载推断,当时的一张纸上只能书写三四十个字。杨戏如此厌弃繁文缛节,却为后人留下了三国时期最早的关于蜀汉政治人物的系统性评述文章—《季汉辅臣赞》,全文洋洋两千字,以诗文形式对蜀汉君臣五十余人的生平事迹作了简要评述,其中很多人物在《三国志蜀书》的其他篇目里并未出现,因此对于研究蜀汉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从作者在《季汉辅臣赞》里流露出的个人感情上看,杨戏不仅忠诚蜀汉政权、忠于刘备父子,而且是蜀臣政权里的激进主战的理想主义者。他在《季汉辅臣赞》颂扬刘备:“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履覆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同时赞美诸葛亮:“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杨戏撰写《季汉辅臣赞》,事在蜀汉延熙四年,即公元241年。当年,为大将军蒋琬执政的第八个年头。蒋琬虽然此前提出了东征计划,但是对于北方叛逆政权的征伐尚未见之于任何实质意义的大举军事行动,更没有侵蚀北方寸土之功。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这部长篇诗文的创作意图虽然名为对去世者的赞颂,但其真实用意却是在于针砭时弊,述发作者对于蜀汉的讨逆复汉事业长期停顿乃至近乎荒废的忧思与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声情并茂、激昂慷慨的赞颂诗文把蜀汉先主刘备比之为“西伯”,所谓“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西伯”在历史上特指周文王姬昌,是倍受后世推崇的仁圣之君。他载物厚德、广施仁政、开疆拓土、英名远播,为武王伐纣和周朝勃兴开创了不朽基业。周文王殒命于功业未成之际,继任者周武王姬发及其辅宰重臣姜子牙继承先王遗训,续施仁德、威立四方,最终伐纣灭商、建立新的政权,开创了横线八百年的周王朝基业。而杨戏昂然撰写《季汉辅臣赞》,其创作意图显然是在通过赞颂蜀汉前期已经亡故的君臣,重申蜀汉“嗣武二祖、龚行天罚”的政治纲领,敦促继任者能够像周武王姬发和姜子牙那样时刻谨记先辈遗训,永葆昂扬进取的征伐斗志,继往开来、不辱使命,最终实现“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伟大理想。

  再联想到当时激情昂扬的政治舆论氛围:蜀汉朝堂荟萃了一大批心忧天下、志在匡扶的理想主义斗士,“嗣武二祖,龚行天罚”的旗帜飘扬全境,“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进取旋律响彻巴蜀大地,则蜀相蒋琬在任期间公然遭受其属下官员的非议和责难,事情缘由便有了再明确不过的答案。
  东曹掾杨戏公然对蒋琬表示冷落,以及蒋琬本人对此所作的公开解释(“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显然是因为蒋琬在执政后期奉行的现实主义中间路线没有得到激进主战者的认同,蒋琬本人对此心明如镜。督农杨敏指责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则并不是因为杨敏认为蒋琬在能力和水平上有什么欠缺,而是指责他在重大政治使命上立场不够鲜明、态度不够坚定,逐渐淡忘了“嗣武二祖,龚行天罚”的基本政治纲领和刘备、诸葛亮等蜀汉先辈“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政治遗训,一味恪守保国治民、谨守社稷之道而无视政权存在之根本,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明是非、没有章法、毫无建树。

  现在回顾蒋琬仕蜀期间的生平事迹,他确实在北伐复汉方面毫无建树。除此之外,蒋琬本人大气沉稳、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他还有什么可挑剔之处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