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第52节

作者: 东越陆孟明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4 21:02:55
  56、夙沙盐宗
  太昊自从在畎田的事上为民众做了一件实事,建立了作为部族首领的信心,作为年表人,太昊就打算带着侍卫和侍从到远处的部落再去看一下。于是就将中央部落的理事权交给了葛天氏,自己则率着从人开始巡视天下。太昊一行向着日出的方向走着,来到了弥河流域的临朐、青州、昌乐、寿光等地。在那里,有三个原始古部落。经过这三个部落,太昊一行人就已经向东来到了海边。太昊看着从未见过的大海,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水,看着远处水天一处的美景和天上各种形状的云朵,心内顿时感到无比的畅快。

  海水不停地拍打着近岸,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海边的近处,部落里的人们正在用容器将海水收集起来,然后平铺在海岸边晒着。太昊平时看过母亲晾晒衣物,可这晾晒海水太昊是第一次见。好奇之下,太昊便走上前去询问,想知道这其中是怎么回事。人们见是一位年轻人来相问,便给太昊讲了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位山区农妇,在山中打柴时无意间发现一块石头,色白如玉,晶莹剔透,棱角分明,于是她当成宝物搬回家中,放在灶台之上。自此以后,这位农妇做出的饭菜分外馨香有味。 起初,农妇自己也感到蹊跷,找不到原因。后来经过观察,发现这块石头在灶台上,每当锅中水汽蒸腾,石块表面光滑润泽,有少量津液溶解进锅中。于是,这位农妇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乡邻,百姓纷纷仿效,果然如此。 这位农妇死后,当地人们十分怀念,称她为“盐姥”,给她修了一座庙,起名盐姥庙。

  据史载,长芦盐区供奉的盐神也是盐姥。宝坻县芦台场即建有盐姥庙。《瑞盐歌》还记有天津盐民 供奉盐姥之作:“津门好,礼典纪辉煌,万灶牢盆传圣姥,百年俎豆报贤王,风日祭河旁”。从“万灶牢盆”看,天津长芦盐区所奉“盐姥”,是一位海盐先辈。与 以上传说中的盐姥显然不是同一人物形象。通常“姥”指老妇人。笔者推论,天津所敬盐姥,只是发现食盐的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代表人物。

  太昊一听便明白了,原来这里晒着的就是人们拿进中央部落里来的食盐啊。怪不得以往随母亲去打猎,猎物虽经烧制,但仍腥淡难吃,后来加了这些粉末状的物体,竟觉得食不厌口了。太昊霎有介事地围着盐场走了一圈,决定要扶持这几个生产食盐的部落,让他们再扩大些才好。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对这种古礼也作了记载:“大食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者矣。”战国时齐国鲁仲连撰《鲁连子》记曰:“夙沙瞿子善煮盐,使煮淘沙,虽十宿不能得”。东汉《说文解字》载:“古者夙沙初鬻盐”。宋《太平御览》引《世本》称:“宿沙作煮盐”,并注曰:“宿沙卫,齐灵公臣。齐滨海,故卫为渔盐之利”。

  《史记·夏本纪》曰:“海岱维青州,隅夷即略,潍淄既道,其土白坟,海滨广泻,厥田斥卤”“厥贡盐絺,海物维错”。译为今文是:“大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隅夷治理完后,潍水、淄水也已疏通。土壤白色而肥美,海滨一带宽广而含有盐质,这里的田土是盐碱地”,“该州的贡品是盐和细絺布,各种海产品”。
  再往部落中走,太昊看见了人们修建的一座庙宇。庙宇不是很高大,但是里面显然是供着一位神祇,并且部落中的人们看上去还不断地给这位神祇上香,保佑和祈祷。太昊问了部落中的人们,人们都回答说可不敢不敬这位大神,他就是这些部落的大神—宿沙神。
  古人眼里的盐被视为“天藏之物”
  《神农本草经》记载:戎盐“主明目”“坚肌骨”“去毒虫”: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很早。《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即称,戎盐“可以疗疾”,“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除了抗菌、消毒,还认为盐可“解毒”,如误中“班茅”毒,用“戎盐解之”。

  当然,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调味上。早在上古周代,就有了“特供盐”。盐是咸的,但供给周王室的盐“味甘美也”,人称“饴盐”,此盐产于西部羌戎人生活的地区,又称“戎盐”,在各种盐中品质最好,所以成为特供盐,故又有“君王盐”一名。
  除了上等的饴盐外,还有苦盐、散盐、形盐等。在不同的场合和食物中,要使用不同的盐。《周礼·天官》“盐人”条规定:“祭祀供其苦盐、散盐,宾客供其形盐,王之膳羞供其饴盐。”
  据《河东盐法备览·卷一》:“宿沙氏煮海为盐,故海盐即以宿沙氏为神。河东,盬盐池也,初称神曰盬宗。”又据《增修盐法备览》载:“旧称神曰盬宗,而不详其所自,唐以前,未崇祀典,至大历丁巳秋,盐中红盐自生,度之韩滉请加神号,诏赐池名宝应灵庆,始置祠焉。”
  甚至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是群雄并起、从割据走向兼并的特殊时期,在这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神是人造的,但又存在于文化之中,我们还是把池神灵庆公当成盬宗吧,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太昊想着,于是直接颁布命令,将这海边的部落命名为夙沙氏,又称为宿沙氏。于是在伏羲氏大部落中,人们开始普遍吃上了食盐。盐的历史就此开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