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32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08 17:18:23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8)
  张喜一看这感觉,知道这次不去不行,就赶紧和老徐一起赶路,总算还行,天刚蒙蒙亮就到了英军舰船所在的江口。眼瞅着英国佬忙进忙出,一副准备马上打仗的样子,这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赶紧就去找璞鼎查他们。如是这般之下,英国人的如意算盘算是初步有了结果,——虽然具体还要等耆英抵达南京以后的谈判,但英国人已经清楚的知道所谓大清帝国的底细,认为一切都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也不着急了。另外,据说马儒翰一高兴,曾经代表英方大方的表示,如果一切都能搞定的话,他们所要的三百万赎城费,可以就此一笔勾销。

  但谁知道耆英人到南京,谈判却又有了波折。事情是这样的,最一开始的谈判并不是耆英和璞鼎查面谈,而是双方的代表在南京静海寺见面,其中包括张喜和马儒翰。由于英方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中国人的耍小聪明玩官样文章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在一开始的谈判中,马儒翰为了减少麻烦,特别提前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文件,表示自己这边要什么要什么,条例分明。然后还跟张喜他们说,你们回去以后将这份文件誊抄一边,有什么不同意或不明白都在誊抄本上做改动,然后明天把相关的东西全都带回来大家一起商量。另外,如果你们的皇帝有什么想法,也可以一并带回来,我们这边也会把我们女王的敕令那给你们看。

  说实话,这在当时的西方,是国际外交通用的流程,可是大清帝国当天朝上国当太久,压根就不懂得这些,甚至连那位英国人认为头脑灵活可以沟通的张喜,对他们所说的也是一知半解,回城之后也没在意细节问题,直接就把原件给了耆英、伊里布和牛鉴。这仨更是十足的懵懂无知,一看英国人说不攻城就不攻城了,觉得可以用官场的那一套继续跟他们周旋,那自然是更加的不在意,随手就把英国人送来的文件发给幕僚,让他们去琢磨对方的想法。虽然张喜确实有点聪明,意识到了事情没那么简单,一再提醒他的三位上司赶紧做决定,因为隔天自己就要去给英国人回话。

  日期:2018-02-09 17:18:37
  诡异的错误,序号又出现了差错,天晓得,算了,下面顺延一下。

  -----------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10)
  也不知道是因为张喜仅仅是个奴才,还是这三位大人心太大,居然谁都没把这件事当一回事。耆英一语不发,伊里布也屁话没有,牛鉴倒是开口了,可说的却是让张喜确认一下马儒翰说不要赎城费是不是真的,因为这货怕事情落实后万一刀光不高兴会惹祸上身。最搞笑的是,都到了要出发的点,大家伙这才发现张喜带回来的文件被一个幕僚拿去了,而那位幕僚却出去会朋友了。
  时间不等人,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的张喜只好两手空空跑去静海寺去见英国佬,那叫一个欲哭无泪哦。也不知道是他能急中生智,扯了两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是英国人够沉得住气,居然没有为难张喜,而是让他给南京城的三只带话,讲明再给一天时间,若那三只不给回复,就立即攻打南京城。消息一传回去耆英他们果然慌了,这才想起去查看英国人文件里都写了啥,然后商量该怎么办。晕菜的是,一群人看了半天又商量了半天,仍然有好多东西根本就看不懂。

  在这种六神无主的情况下,这三只居然还是想出了一套应对的法子。首先是赶紧让张喜去跟英国人讲,他们提出的条件一定会全部接受,——如果这事儿搞定了,那南京城的危险就暂时可以缓解。然后是在对方规定的时间里赶紧选两个有官职身份的人代替张喜去跟英国人面谈。根据记载,这次去谈判的两个人一个是牛鉴两江总督之下的江宁布政使黄恩彤,另一个看职称应该是耆英名下的副都统咸宁,而张喜则从谈判的主导变成一旁的看客和介绍人。最后,则由耆英主导,赶紧给道光帝上折子,表示英国人即将攻打南京,为了保卫国土起见,自己不得不冒死答应了对方提出的割地、赔款、通商等要求。对谈判具体事宜,特别是英国人要求在条约上必须加盖大清皇帝玉玺的事情也不加隐瞒,一并如实上报。

  日期:2018-02-10 17:15:55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11)
  从耆英的奏折里不难看出他的紧张与恐慌。一个堂堂帝国高官,被英国人吓唬几句就如此失态,却还被道光寄予希望去缓和局势,想想也是醉了。在这之后,由于他们给出的反应让英方十分满意,对方信誓旦旦的要攻打南京居然并没有执行,不但如此,璞鼎查还在给牛鉴的回复里近乎玩笑的表示,所谓攻打南京云云,只是一场误会,相信应该是给你们传口信的人听错了吧。

  可谁也没想到,就因为这一句话,一直因为伊里布信任而在两边奔走的张喜受到耆英的怀疑,认为一切都是他在撒谎。到是伊里布了解自己的奴才,有点主子情分,赶紧告诉他以后不要再去跟英国人接触,不许再参合这件事。总算张喜精明,领悟到自己知道太多了,不免杀身之祸,于是赶紧装病,说自己中暑了,再也不参合其中,且一等到议和完成,就赶紧告辞回家,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等到时过境迁以后,这位老兄可能觉得不吐不快,在老家窝着一直写写写,留下了不少关于这场战争的真实记录,比如《探夷说贴》等,绝对是后世了解个中真相的必备参考资料。

  如今且说中英之间的谈判,虽然耆英等三人一路怂到极致,但为了让背后的大老板道光面子上过得去,一直都想在细节上扯皮拉筋,可是英国人已经把他们的裤衩都看清楚了,怎么都不肯给面子,结果是谈判进行了两天,清廷这边是啥好处都没捞着,除了一张要给道光过目的合约草案。时间进入七月十五日,英方为了再敲打一下这三人,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羞辱他们,以最终达成自己的野心,盛情邀请耆英、伊里布以及牛鉴莅临康华丽号战舰会面。

  在会面之前,负责接待的翻译官马儒翰故意提前告诉耆英等人,按照英国的规矩,迎接贵宾的时候我们需要放礼炮,并且礼炮数目越多,表示客人越尊贵。可是当他们三人登场之时,战舰却只发了三次礼炮,而对方的司令官璞鼎查出现时,战舰却发了十九次礼炮这么多。耆英等人也不是说傻的没救,自然领悟得到自己被羞辱了,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于是乎只好装淡定,尴尬的接受了英国人所谓的欢迎,并在英方的引导下参观战舰。

  虽然很丢脸,但无疑这是中国官员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西方的技术成果,其视觉震撼是可以想见的。与此同时,当然也让这三只更加气馁和恐惧,以至于在参观的途中遇到英国人刻意安排的清军俘虏,这三只纵然不爽,却是连个硬屁也放不出来。会面结束以后,璞鼎查本来约他们次日再到静海寺完成谈判,但不巧那天居然下大雨了,于是只好把日期顺延到十九日,地点仍然是静海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