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沉浮?!》
第59节

作者: 绿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后,胡大海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前后两个多月就把这一百台电视机销售完了,除去支付运费和一些其它费用,总共净赚了五千元。“借鸡下蛋”,这种通过借助银行的资金力量,利用经济合同作“杠杆”的方式,让四十出头初闯商海的胡大海,第一次朦朦胧胧地领会了商业界的“融资”概念,掘到自己平生的“第一桶金”。毫无疑问,这是他在商海拼搏中迈出的第一步,为此留下的创业记忆将终身如影相随,从而也深刻地影响着他日后经商的成与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胡大海尝到了甜头后,如法炮制,再接再厉。仅在半年时间里,他先后多次从厂家进货,在南疆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共销售了一千二百多台十四吋黑白电视机,总共赚了六万多块钱。在当时,国家核定的大米零售价是:每斤一角四分二。一户普通四口之家的中等生活水平,每月的生活费不过是五、六十块钱。
  有人说历史是不可以复制的,但其中的经验或教训是可以借鉴和吸取的。而胡大海“一夜暴富”的发家史,犹如让他做了一个美梦。而对当时的寻常百姓来说,谁都无法去想像有这样发家致富的机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当晚九点多钟,胡家的宴席方才曲尽人散。胡大海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回到客厅,见陈佳林、田志雄正在忙着收拾碗筷,擦桌扫地,搬放板凳。
  “你们俩也忙乎一天了,”胡大海招呼着两个弟子坐下休息,还给每人递了一支烟,微笑着说道:“都辛苦了!”
  这时,胡小静也不知从哪儿蹦蹦跳跳地窜了出来。
  “唉,我可是累得四脚朝天了。”胡小静躺倒在沙发上,把小脑袋靠在陈佳林的身上,把两只小脚搭在田志雄的双膝上,装模作样地叹息道:“爸,我可是帮妈干了一天活啵。”
  望着胡小静那调皮可爱的小模样,三个大人都忍俊不禁。
  “你的作业做完了没?”陈佳林抚着胡小静的小肩膀,问道:“怎么,还不肯去睡觉吗?”
  “小静,别闹了,我还有事跟你两个师兄说呢,”胡大海冲着女儿挥了挥手,表示关心地向两个弟子问道:“你们俩近来都忙些什么呀,家里生活过得怎么样?”

  “我还可以,现在挣钱比过去容易多了,”陈佳林虽然没有正当职业,但在社会上挣钱却一直很有办法,并不相瞒地说道:“我在民生路一带倒卖录音盒带、电子表什么的,现在只要敢干肯做,一天赚个二、三十块,绝对没问题!”
  在街边向行人兜售从广东偷运过来的电子产品,虽说这是一条违法遭禁的赚钱路子,但这种冒风险去赚小利的方式却算不上刑事犯罪,而且此类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法不压众,公丨安丨部门也开始不管这类事情的发生了。
  “啊,一天能挣这么多?这样能赚钱当然很好,但你平时可要注意哟,千万不能去偷去抢,那可是要抓进去坐牢的。”胡大海扭脸瞥了田志雄一眼,问道:“蛮牛,你呢?”
  “我没二师兄那本事,这么会赚钱。呵,我不是还在火车站那儿干活呗!”田志雄自己出来挑头,组织了一个有十几辆木板车的装卸队,在火车站那儿有干不完的搬运活。他现在虽然每月挣的收入比以前多上好几倍,但毕竟干的吃苦流汗的活计。他十分知足地憨笑着挠头,盘算着说道:“我叔也打算让我出来做生意,弄些北方来的水果买,听说那也能赚大钱。”
  胡大海与两个弟子闲扯了一会儿。这时,他念起大弟子毕自强此时还在牢狱里受苦受难,不禁有些悲天悯人地长叹了一口气。突然,他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自己就是做生意再忙再累,也应该关心关心这孩子呀。
  “拿着,这是三百块钱。”胡大海从衣兜里摸出一叠十元钞票递给陈佳林,交待道:“春节眼看就要到了,你们俩找个时间,替我去劳改农场看望一下你们的师兄。一百块钱是你们俩的路费,另外两百块钱是给自强的。在里面有些钱,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的。”
  “知道了,师父。”陈佳林心怀感激地接过了那叠钱。

  “我也要去!”胡小静没头没脑地甩出一句话,瞟了两个师兄一眼,见谁都不理睬她,马上跑过来拉扯父亲的一只胳膊,乞求道:“爸,我也要去看大哥哥,你让他们带我去,好吗?”
  “你不上学了呀?”田志雄在一旁插嘴问道。
  “我已经放寒假了!”胡小静用挑战的目光瞪了田志雄一眼,动作利索地爬上沙发把手,搂抱着父亲的肩膀使劲地摇晃着,嘴里不停地叫嚷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嘛……”
  “好好好,去吧。”胡大海被宝贝女儿纠缠着不放,略为迟疑了一下,才开口答应了她,并扭头对两个弟子说道:“那你俩就带她一块去吧。”
  “师父,没问题。”陈佳林微微一笑,望着小师妹那张稚嫩而充满期待的面庞,提醒地说道:“不过,在路上你可要听话哟。”
  “我保证听话!”胡小静站直着举起右手,发誓般地答应道。

  胡大海瞅了瞅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弟子,又望了望那活泼可爱的女儿,他的脸上洋溢着甚为宽慰的笑容……
  一九八二年,盛夏。
  这天上午,何秋霖从家里出来,口袋里揣着工作分配通知单,怀着一份难以言表的欢喜心情,精神抖擞地骑上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他嘴里哼着轻松而欢快的曲子,穿大街、过小巷,兴冲冲地来到南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大门口。
  何秋霖今年十九岁,刚从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毕业。他一米七三的个头,平头短发,宽肩粗腰,相貌英俊。他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确凉”小翻领短袖衫,下身穿一条崭新的深兰色西裤,脚下一双皮凉鞋,右肩上挎着一个草绿色的军用挎包。想到即将成为一名工商干部,他那张圆圆的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笑容,很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何秋霖推着自行车,抬脚刚迈进市工商局的大门,却被收发室的看门老伯给叫住了。
  “喂,小伙子,”看门老伯满头白发,手里捧着个玻璃茶缸,冲着何秋霖微笑地问道:“你找谁呀?”
  “阿伯,我是刚分配到工商局的,今天是来报到的。”何秋霖一边解释着,一边掏出分配通知单让看门老伯过目,顺口问道:“人事科在哪儿?”
  “上二楼,向右拐,第四间办公室就是。”
  “好,谢谢你啦!”
  在单车棚内锁好自行车,何秋霖气宇轩昂地向办公楼走去。
  位于上海路的这栋两层办公楼,是五十年代的建筑物。一九七九年春天,市政府才将这栋旧楼全部搬空,重新划拔给不久前才恢复挂牌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这栋办公楼的外墙上有不少地方已经斑驳脱落,裸露出一些红色的砖体。楼内上下各有一条宽敞的走廓,两边是房门相对的套间,两层楼共有三十多套办公室。上楼的阶梯和扶手是用木头架构而成的,楼上的地面是用厚木板铺垫成的,它们都被漆成了褚红色。或许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吧,楼上走廓有一些地方已变得凸凹不平、缺口错落。因为经常遭人踩踏,一些楼面木板被磨损得光滑深陷、漆色全无。平时,这栋楼里既使是有人正在办公,也显得空寂和静谧。偶尔有人在楼上经过,那行走的脚步声立马就会响彻整个走廓,使人听起来有一种不甘寂寞的感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