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19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琴史续》的作者说他“善音律”。经过认真的实践与研究,崇祯七年(1634),完成了《古音正宗》一书的撰写与刊印。 该书卷首有“大明崇祯甲戊岁夏月潞国敬一道人撰”。 第一册叙琴之形象、手势、指势、指法与古琴论等。 第二至第六册,依五音分册,一调一册。 第七册为外调曲,杂纂各家,辑录琴曲四十九曲。是书前有自序,后有跋文,内有中和甫圆白方印、潞国之宝双钧方印和积善堂宝朱文大方印章。这部著作,记录了他的音乐思想和对琴学的研究成果,是明代音乐史上一部值得注意的音乐文献。

  潞王还曾造琴“故明潞藩敬一主人,风尚高雅,尝造琴三千张。予犹见长安市上售其一,有隶书‘中和”二字”——《池北偶谈》
  除此之外,潞王还主编过《古今宗藩懿行考》、棋谱《潞藩辑纂万汇仙机棋谱》,并为《仙机武库弈谱》做过序。

  再来看看这个潞王做的这个琴,就知道他这个贤名不是那么虚,只不过他的贤是小资的贤,是风花雪月的贤,但不是治国的贤。和宋徽宗类似吧,也就是一位文艺青年,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君王。这张琴现在已经是顶级文物了。
  日期:2018-05-10 12:23:26
  朱常淓潞王制中和琴
  朱常淓潞王制中和琴,遍体铭文,是一件文化研究价值颇高的乐器。在古书中此琴也被数次提及,并有赋诗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藏。
  潞王朱常淓,神宗朱翊钧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年袭潞王,封国卫辉(今河南汲县)。崇祯中,农民军攻略中原,声势浩大,潞王精选护卫守护,捐岁入万金资饷。当时诸藩中肯输捐助饷者,仅潞王和周王两人。后因农民军攻河南,转徙至杭州。顺治二年(1645年)年降清,次年被处死。潞王善书工画,尤嗜古琴,编撰有琴谱《古音正宗》和《古今宗藩懿行考》等书。
  此琴见于夏莲居《弦外音·渠园外篇·题潞琴》,著录并赋诗三首:
  其一:劣制庸材滥宋唐,琴林亦自有沧桑。潞藩三百今余几,飞鸟群中孤凤凰。

  其二:良骥几曾逢伯乐,爨桐何意遇中郎。赏音若是寻常事,今古无人咏董房。
  其三:名斫艳称雷与张,几人拄指验宫商。奇音自足超凡响,不必清皇字数行。
  此琴完好,髹黑漆,底漆朱红色,部分已从被磨损去的黑漆下露出来,漆面呈“蛇腹断”间“小流水断”。琴背有圆形龙池,琴内有潞王自署楷书款:“大明崇祯甲戌(1634年)岁潞国制壹佰九拾陆号”。琴额处和琴背处有乾隆皇帝的御题“第十二号”和“中和”为琴名,另有七言和五言各一。
  琴背有乾隆御体题诗句,
  其一:古锦囊韬龙门琴,朱弦久歇霹雳音。安得伯牙移情手,为余一写山水心。
  落“见天心”篆书朱文款。

  其二: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
  敬一主人(潞王字)落“潞国世传”篆书白文款。
  其三: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右贯休句落“天府
  (乾隆帝室名)珍藏”篆书朱文款。
  日期:2018-05-10 12:26:46
  最后来看看惜春,惜春又是谁?为什么说“息也”?
  贾惜春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3]

  【曲】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3]
  简介:贾惜春是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因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认为只要保全自己便好,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最终产生弃世的念头,后不顾家人反对出家为尼。[4]
  日期:2018-05-10 12:27:50

  惜春在琴棋书画里面占的是画,贾府四位小姐各有一个大丫鬟,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我们惜春小姐的丫鬟就是入画,并且惜春自己也善画,还受命画了一幅大观园的游乐图。
  春道:“原是只画这园子。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园子,成了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象行乐图儿才好。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儿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上头那里又用草虫儿呢?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儿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呢?”众人听了,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只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了名字,就叫做《携蝗大嚼图》。”

  从上文中,作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迎春擅长山水和虫草,再结合惜春古怪清冷的个性,可以判断出惜春是 八大山人 朱耷。
  这个朱耷可是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传统国画经过了苏(轼)文(仝)二米(米芾、米友仁)一变,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二变,八大石涛吴昌硕黄宾虹三变。奠定了明后整个文人画的风格。
  八大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日期:2018-05-10 12:29:08
  朱耷编辑

  同义词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别号)一般指朱耷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1]
  他是明 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