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14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接下来的历史,非常残酷的告诉他们,军阀混战已开始了。其实,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是明帝国;就如董卓进入洛阳的东汉帝国。从那一刻起,帝国就已名存实亡了。
  从此以后,什么官职,都是虚的;如果没有手持枪杆子的军阀在背后支持,官再大,也是屁用没有。从此以后,什么皇帝,那就只能当傀儡了,董卓把皇帝当傀儡玩;李、郭也是把皇帝当傀儡玩;曹操也一样把皇帝当傀儡玩;千万不要说这些人不是忠臣,就是让皇帝到了刘备的地盘上,刘备也会把皇帝当傀儡玩的。 
  帝国该由谁来当新的皇帝?东林集团、非东林集团;都希望最代表自己利益的亲王成为新皇帝。当然了,大家说起来,都是希望拥立一个对符合帝国利益的皇帝。

  比如东林党想拥立璐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福王昏晕、璐王贤能;但骨子里的原因呢?是因为福王一系与东林党那有着历史的嫌隙,他们害怕福王当皇帝对自己不利。
  当然了,非东林一系的人拥立福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福王是与先皇血统最近的王爷;但骨子里的原因呢?恐怕也是想借此压制东林一系的势力。
  但他们终于发现,他们谁说了也不算。因为,手握枪杆子的大哥没有发话,别人争论得再有道理,也是白搭。
  残酷的事实也不断告诉他们: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没有枪杆子,说什么都是白搭。
  南京政府的高级官员们,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都不过是看军阀们脸色的傀儡!马士英最先看清了这种形势,于是他率先与拥兵大佬们进行了合作;当然了,这种合作的结果。就是马士英成了南京政府最有权力的官员。
  江北四镇一致拥护福王当皇帝。
  既然拥兵大佬已对皇帝人选提出了如此明确的意见,整个南京政府自然再也没有人敢再讨论福王贤与不贤了;因为再继续讨论这种问题,那显然是不给拥兵大佬们的面子,而不给拥兵大佬们面子,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在这种背景一下,福王遂无可争议的变成了弘光皇帝。
  最初面对拥“福”派,史可法等人那都是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拼死反对;但一听拥兵大佬们也决定拥“福”,史可法等人马上都鸦雀无声了;因为他们知道,继续反对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问题是:假如江北四镇决定拥立璐王,那拥“福”派敢表示反对吗?我敢说,他们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的。因为面对拥兵大佬们的枪杆子,谁敢反对一定会死得很难看!就连号称最有原则的东林党,面对拥兵大佬们要拥立一个臭名昭著(在东林党的笔下)的人当皇帝,都不敢表示任何反对,所谓有奶就是娘的“阉党”余孽,更怎么可能对拥兵大佬们说半个不字呢?

  当时的历史,主角早已换成众多拥兵大佬;但在东林党的笔下,历史依然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斗争在继续。好象弘光政权之所以会灭亡,就是因为“阉党”又战胜东林党造成的。
  我们后世喜欢说弘光皇帝昏晕,所以重用马士英、排斥史可法等东林党成员;我以为这纯粹是把政治当童话讲。 
  假如江北四镇的拥兵大佬们不喜欢马士英,马士英靠什么在弘光政权耀武扬威呢?假如江北四镇的拥兵大佬们推崇史可法,就凭弘光皇帝那副德性,靠什么敢排斥史可法呢?就凭马士英那副德性,又怎么敢排斥史可法呢?
  史可法是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文官系统代表人物,自然无法取得江北四镇的支持,这才是史可法等人被弘光政权排斥的原因。
  把史可法等人被排挤归于弘光皇帝,那纯粹是把历史当童话去讲罢了;因为,四面都是拥兵大佬,弘光那种傀儡皇帝,他想干什么,或是不想干什么,能有个屁的用?
  马士英能在弘光政权中呼风唤雨,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马士英每作一件事,都充分考虑了拥兵大佬们的意见与利益。
  马士英支持小福王当皇帝,于是小福王成了后来的弘光皇帝。因为江北四镇在马士英背后摇旗呐喊。 
  马士英想把史可法排挤出中央政府,于是史可法只有督师北上;因为江北四镇在马士英背后摇旗呐喊。
  马士英在南明政府可以呼风唤雨,仅仅是因为他取得了江北四镇拥兵大佬的支持,否则?东林党拿唾沫就能把他给淹死了。
  看历史时,人们常常指着一个傀儡说,如果这个傀儡能怎么样,就能怎么样。那不是讲笑话吗?就好像汉献帝的智力、气度、勇气远远超过普通人。但是,汉献帝终于还是汉献帝。
  面对军阀格局已成的事实,东林党主要成员显然只有两种选择。要不选择看拥兵大佬的脸色过日子,要不就接受被清洗出局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南京城内的高级官员们,谁敢对江北四镇表示不友好,马上就会被清理出帝国政府(比如刘宗周等人)。
  南京城内的高级官员们,只有愿意对江北四镇表示妥协,才有机会继续在弘光政权混下去(比如史可法等人)。 

  当然了,整个南京城内只有愿意看江北四镇脸色行事的人,才可以在帝国政府内呼风唤雨(比如马士英等人)。
  人们常常把南明帝国的四分五裂,归于崇祯不愿意迁都造成的。我以为,这纯粹是把政治当童话来讲的说法。
  一个由众多军阀支撑起来的帝国,它注定只能是一个众多实权派纵横开合的松散组织;一个由众多军阀支撑起来的帝国,它也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
  这种局面,绝不可能因为崇祯死活就能改变。因为,崇祯就算活着,他也只能当傀儡了;崇祯就算到了南京,他也只能当傀儡了。因为,那些手握枪杆子的大佬,绝没有一个是崇祯皇帝能指挥动的。
  这些拥兵大佬们不服弘光政权,绝不是因为这位弘光皇帝昏晕、无能,更不是因为弘光皇帝的合法有什么争议。而是因为明帝国的皇室早已把枪杆子丢了,而这些拥兵大佬们手中握的枪杆子,现在已完全可以与明帝国皇帝分庭抗礼了。
  否则,皇帝昏晕也罢、无能也罢,哪个将领敢与皇帝抗衡呢?想当年,面对魏九千岁的淫威,哪个将领不是争相讨好魏九千岁呢?想当年面对据说很无能的天启皇帝,哪个将领敢说半个不字呢?因为当时的枪杆子还在中央政府手中。
  而在没完没了的内战外战中,大明帝国中央政府渐渐再也抓不住枪杆子了。于是拥兵大佬们,谁也不再把皇帝的命令当回事了!
  所谓的弘光皇帝,根本不过一个傀儡罢了。把一个南迁帝国的灭亡,归于一个傀儡的身上,岂非滑稽到了极点。但我们所世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就是如此的滑稽。 
  早在崇祯活着的时候,左良玉一声令下就能调动二三十万大军;而明帝国中央政府呢?
  在崇祯十五年时,皇帝想调孙传庭的军队时,就有人对皇帝说,这是帝国最后一副家档,皇帝得慎重啊。而在当年,帝国这副家档,就让李自成一下打碎了。
  早崇祯活着的时候,左良玉就可以通过掠夺、强行摊派等手段供养二三十万大军;而明帝国中央政府呢?却只能天天拖欠军队的饷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