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第37节

作者: 东越陆孟明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31 21:48:46
  41、洪水再袭
  在上一回中,伏羲部的大首领嬟移在河边看到了人们利用窖藏和析分的方法取得饮用水。但有一个事实是,当河水逐渐变得浑浊,或者当河水变得有些过咸不能饮用时,就该是洪水来临的预兆了。果然,没过多久,又一场大洪水灾难降临到了大伏羲部落人们的头上。而这一次洪水,与天像无关,天齐建木并不能预测出洪水的来临。这一次的洪水是上一次大洪水的延续。
  还在一百多年前的华胥时代,人们就已经经历了一场大洪水。大洪水的来临是因为第四季冰川期冰汛融化和海水反侵共同作用的效果。而这次洪水呢?是亚冰川作用的结果,是冰川融化的延续。
  亚冰期是由于气候变化的波动性,在一个冰期内可鉴别出的次一级的变化。相对寒冷的阶段,冰川扩大为亚冰期。大冰期中包括若干亚冰期与亚间冰期,相对寒冷阶段冰川扩大,为亚冰期;相对温暖阶段冰川缩小,为亚间冰期。冰期中最冷即冰盖最盛时,气温约比现今低10~12℃。间冰期则比现今气候暖,北极气温比现代高10℃以上,低纬度地区比现代高5.5℃左右。
  亚冰期对全球的影响是显著的。
  大面积冰盖的存在改变了地表水体的分布。水圈水分大量聚集于陆地而使全球海平面大约下降了 100米。如果现今地表冰体全部融化,则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80~90米,世界上众多大城市和低地将被淹没。冰期时的大冰盖厚达数千米,使地壳的局部承受着巨大压力而缓慢下降,有的被压降100~200米,南极大陆的基底就被降于海平面以下。随着第四纪冰盖的消失,地壳则缓慢在上升。这种地壳均衡运动仍在继续着。冰期改变了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种灭绝。而在这个时代中,一些已经挺过第四季冰川期的大型爬行动物开始从大地上消失。而一些鸟类也开始形成南北随季节的迁徙即候鸟。

  大气中CO2的屏蔽作用CO2能阻止或减低地表热量的损失。如果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到现代的2~3倍,则极地气温将上升8~9℃;如果现代大气中的CO2含量减少55~60%,则中纬地带气温将下降4~5℃。在地质时期火山活动和生物活动使大气圈中CO2含量有很大变化,当CO2屏蔽作用减少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出现冰期。这个时代就是地球有区别于金星的比较关键的一环。
  当历史进入距今9000年,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中国东海海平面开始上升,至距今600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据文焕然制作的《辽宁南部10 000年来海平面高度的变化》144及刘明光先生提供的《华北平原的成长》两图可知,中国黄海海平面较今天提升近15米,此间海岸线大幅向内陆西移,渤海湾的海岸线在距今7400年已向西漫至燕山、太行山脚下145。盘庚“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当时,在大水中逃生除了飞翔外就是攀登高地。能带领本部族人民爬向和占领高地,是检验其领袖能力及是否值得部民尊敬的重要指标。这一来自生死的经验使中国人产生了尊岳为神的观念。

  洪水渐渐漫过堤岸,嬟移开始用女娲当年创制的办法力图使洪水被控制在部落之外。当洪水进一步侵袭时,嬟移开始指挥人们将土墙外的壕沟挖深挖宽,又挖出几个通往河流的口子。希望汹湧而来的洪水可以顺着沟和渠汇到河流中去。同时,又指挥部落中的一些老弱妇幼到部落附近的高地上去避水。可是洪水不听首领的指挥,不久,砌好的土墙也告坍塌,中央部落除了祭台等一些高地之外基本被洪水攻陷。人们纷纷爬上屋顶,希望嬟移可以营救他们,并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终于,在一些人被洪水带去了生命之后,嬟移带着剩余的大部分族人开始向东迁徙。

  而在这样被大水淹没的生活环境中,山东丘陵遑论泰山就成了先民们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而能带领部落人民进入山东丘陵继而泰山的即能够“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的“古我先王”,自然就是人民最为敬仰的领袖人物。
  嬟移执政的后期,凤城再次遭受大洪水的袭击,许多村落被洪水吞没。嬟移被迫率领幸存者迁居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在那里重建新都。
  间冰期是大冰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间冰期冰川作用相对地变弱,冰盖向高纬度退缩,雪线升高,由于冰体大量消融,冰融水注入海洋,致使海平面上升形成大面积海侵。间冰期时,冰川消融后退。一个冰期与相邻的间冰期两个对立而又互相转化的气候期,组合一个冰川周期 。
  从恐龙灭绝之后到现代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如今的温度是比较低的,虽然不是冰期,但是却是间冰期。真实的冰期并不是毁灭人类文明的力量,恰恰相反,是协助人类得以主宰地球的力量。
  济宁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米以上,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主峰海拔344米),邹城峄山(主峰海拔545米),凤凰山(主峰海拔648.8米,是济宁市最高山峰),泗水尧山(主峰海拔582米),老寨山(主峰海拔532米)。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汶上县北部军屯、白石一带有孤山分布。

  东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组织力量进行钻探发掘。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清理墓葬19座。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多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下,以仰身直肢葬为主。除单人葬外,还有3人葬,迁出葬和二次葬。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外对偶婚的特征。

  出土器物有陶、石、骨、角器等一百多件,其中陶器有钵、盘、盆、碗、小口短颈双耳罐等;石器有磨盘、磨棒、石斧、石锛等;骨器有骨针、骨锥、束发器等。陶器都是手制,陶质稍软,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制作比较原始。石质生产工具,体形厚重,仍保留打制痕迹,磨制加工的部分也显得粗糙。在这处遗址上还采集200余件细石器。这些细石器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大部分为黑色燧石及少量有石英石直接打制而成。

  初步探明,东贾柏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早期系北辛文化类型,距今7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北辛文化是迄今黄河下游发掘最早的原始社会的文化,比大汶口文化早1000多年,属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此处发掘的墓葬群从随葬的陶器、石器、骨器中可见7000年前的人类生活习俗。
  我们相信,这应就是嬟移时代所建的新的中央部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