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第21节

作者: 东越陆孟明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公元前2230年,黄帝和蚩尤在涿州大战。蚩尤就是九黎族的首领。就如同伏羲并非只是一人,黄帝亦是,蚩尤也是一个部落首领的长期称呼。只是以蚩尤相称呼。
  九黎部落原本并不在徐鲁一带,从女娲“造人”之后,为嫟与婼。嫟与婼是女系,来源于桑若。桑若在上古东夷人称桑、扶桑、穹桑;中原河洛(雒)地区称建木、扶木、婼木、表木;西羌称若木、榑木、榆木;北狄称扶余等。嫟属于以桑蚕经济为特色。桑若就是像桑的样子。也验证了扶桑,太阳神木。即与九黎的关联。
  蚩尤,就是上古时代这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而“蚩”就有蚩虫。蚩,蚩虫也的意思。

  蚩尤作为部落联盟首领,东夷人方阳夷、风夷中的黑蛇支。这一支本作儵(音速即黑蛇或玄蛇),也和修、攸、即帝修、帝尤、帝攸或帝儵。同时又是女娲黑虎族。这黑虎族就是远古时的苗裔。是黑蛇黑虎部族。古代“阚”即虎,尤阚合文又作虎儵(音速或育),黑蛇,黑虎部族又作虓(音哮),这就是九黎族的来历。九既是蛇,又数九,因之又名九黎氏、九黎族。蚩尤发展了伏羲上元初历,在多水地区建立天文中心,在居邑筑城(干打垒),有城、有廓有祭祀中心。内城为京,外城为邑。有宫有郊,有台有坛,有圜有潬(善)。蚩尤还发展了耕稻作,发展渔业。畎夷在沉积平原的沙壤土上耕作,发展为九黎八十一兄弟氏族联盟。黎者,黍稻犁耕,遍布九夷,故名九黎。蚩尤在北方建立的黎国(冀国)是三苗九夷的统一联盟国。

  畎夷,古戎人的一支。即说是畎夷才是这块土地上的原居民,后来九黎族迁移到此,就和畎夷人融合在了一起,以蚩尤为首领。而现在,祝融也率领着族人来到了这块土地上。
  日期:2017-12-11 21:18:08
  昭二十九年《传》:“(少皞氏)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帝王世纪》曰:“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则少皞氏东渡过河后所邑之穷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少昊氏原先应该也不在山东,否则为什么要用“济”字?就是因为少昊氏原先不在山东,所以才需“济”,渡过黄河,然后建都穷桑(即曲阜)!少昊跟祝融重有关,最早东征爆发的祝融族,因为能继“太昊之德”,故名“少昊”。

  关于少昊的生平在四代后还会再说到。在这里,我们看到祝融族是靠“征”才得到了这块土地上的统治权。在得到这块土地的统治权后,祝融将自己部族的名称换成了“重黎”和“羲和”。
  太阳的朝升夕落,使人类祖先得以建立起东、西两方观念。祝融是火神即太阳神,重为东方太阳神,黎为西方太阳神。上文论及重,从人、从东(在初或从申),为东方观念人格化后的神名。而《说文》: “耆,老也。”,《史记·卫将军骁骑列传》“迟明”,索隐:“黎,黑也。”。表明重黎在观测太阳时期开始出现。
  《传》曰:“重即羲,黎即和”,也就是“羲和”是重黎的新称呼。羲,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从羊,从"禾戈",从丂。"羊"本指羊或羊群,引申指"羊群跟人走"、"羊顺从人意"。"禾戈"表示"庄稼像军队方阵那样排列整齐"。"丂"指"经历风雨"。"禾戈"与"丂"联合起来表示"排列整齐的庄稼在风雨中成长"。"羊"与"禾戈丂"联合起来表示"风雨中的庄稼顺着人意生长"。本义:春夏季节庄稼顺着人意生长。

  像军队方阵那样排列整齐。这个信息明白显示:融氏在征服这块土的时候,并没有如果以前一样依靠放火,只是将部族和军队排成方阵,强行向九黎部族中突入。从未进行过战争的九黎部族怎会经历过这样的阵势,在数次冲阵不成之后,就退出了自己生存的土地。作为战胜和占领者的祝融氏知道不能依靠武力来统治,于是发展从大伏羲氏族中学到的农耕等能力,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种地,狩猎。并且开始人工养殖一些动物。九黎部落的人们看着祝融部落这样定安定定的生活,于是逐渐从逃亡中又回到居住地,服从于祝融氏的统治。《魏元丕碑》“彝戎宾服”,彝即夷。

  日期:2017-12-11 21:18:30
  《说文》:“亥为豕,与豕同。”段注:“二篆之古文,实一字也。”《论衡·物势篇》:“亥,豕也。”《吕览·察传篇》记有“三豕”即“己亥”之故事,均可为证。《古本竹书纪年》及《山海经·大荒东经》并作“王亥”。《史记·律书》:“亥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释名·释天》:“亥,核也,收藏万物”,与杜注“蓐收”义同。亥与豕古本一字,豕、耆、黎、夷,段玉裁并系于十五部,故例得通转。所以说,蓐收和黎也是一神之分化。又因为亥与豕古字同,所以西方神(兽)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西宫白虎外,还有封豕。可见祝融氏在这里开始了人工养殖猪。于是家猪就从这里开始了。

  确定的是祝融在和九黎部结合之后,一个新的部族“羲和”族从东方诞生了。并且将伏羲的四时和四季运作进行了发展:出于对时间的需要,从太阳照射物体的影子,开始刻度,出现最早的天文观测。于是,出现了上文论及:重为东方太阳神,其职责为护送太阳由扶桑树上达天空,其运动方式为垂直上升;黎为西方太阳神,其职责为迎接太阳由若木(或细柳)下潜地底,其运动方式为垂直下降。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秋分,用测日影确定夏至、冬至……

  虽然部族安定了下来,可是反抗中央部落篡位者的斗争尚未完成,祝融部落,也就是新的羲和部落不再单打独斗,开始地利之便,和位在山东的女娲第四子叔和联合。于是,华夏大地开始显现出了另外一幅图景。
  日期:2017-12-13 13:34:49
  25、康回之战
  有很多的著作中都将共工说成就是康回。在之前的历史中,经记载的已经有了共工与祝融之战。之后还有康回与女娲之战以及颛顼与共工之战。我们在之前已经解释过这三次战争为独立的三次争战的记载。
  《尚书·尧典》郑注:“共工水官,其人名氏未闻。”既然“共工名氏未闻”,那么,王逸释“康回”为“共工名”的依据何在,大家不得而知也。
  汤炳正、李大明等释“康回”为“奸邪”,指德性,《诅楚文》谓楚怀王“康回无道”;又认为屈原于此“以德性代人名”,故而《天问》中的“康回”是指“共工”。既然汤、李等认为《诅楚文》中的“康回”是谓楚怀王“无道”,那么《天问》中的“康回”可能也是谓楚怀王“无道”啊,怎能认为《天问》中的“康回”就一定是指“共工”呢?故汤、李等之释仍有不足之处。
  吉城《楚辞甄微》:“‘康回’即《尚书·尧典》中的‘庸违’。郑注:‘共工水官,其人名氏未闻。’王逸之说非也。回、违,古通。《诗·大雅》‘厥德不回’,《毛传》‘回,违也’;《左传》‘晏子曰:君违德’,《论衡》引作‘回德’,皆其证。‘庸’,古或作‘康’。《诅楚文》‘康回无道’,董释‘康’为‘庸’。《史记》:‘共工善言其用辟。’共工言善行辟,故曰‘庸违’,或曰‘康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