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扶君上青云》
第29节

作者: 正行天下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29 17:06:49
  故事讲到这里,司马光先生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尖山毛尖茶”,接着发了一段感人肺腑之言,他说:“朋友们,你们别小瞧“信誉”这个东西,它可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呀!国家要靠人民来保卫,而人民靠啥来维持呢?就是信誉!一国之主要不讲信誉就无法使黎民百姓心甘情愿地服从他,而一旦没了百姓来保卫,这个国家就无法正常运转下去。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人民,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百姓,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愚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今天忽悠邻国,明天忽悠百姓,甚至连兄弟、父子都整天忽悠。如此一来,上级不信任下级,下级不信任上级,上下离心离德,最后落的个一败涂地的下场。由此看来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根本救不了致命之伤,得不偿失,岂不令人痛心?”通鉴原文:“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司马光老先生对“信誉”二字还是非常看重的,都上升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上了。当然他老人家不能只讲空洞理论,要来点干货,摆事实讲道理,紧接着他举了四个例子,用了四句话,言简意赅,原文:“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时如果大家对历史不太熟悉,势必对这四个事例很是费解,笔者在此略做解释:

  第一件事,说的是鲁国人曹沫,因协助鲁庄公办事英勇无畏,鲁庄公很欣赏他,让他做了鲁国的将军,然而这哥们带领鲁国军队跟齐国作战多次,每战必败,每败必逃。 此时如果换做其他的国王或抓来砍了或弃而不用,可鲁庄公可非等闲之王,不仅每次给曹沫“擦屁股”,献了不少领地给敌国以破财消灾,而且一如既往地任用曹沫为大将军,从不和他计较。这不,这次曹沫又打了败仗自己一个人逃回来了,鲁庄公还是又献了遂邑这个地方给齐国来求和,并约齐桓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在宴席上, 曹沫假装过去敬酒时突然从袖中抽出匕首架到齐桓公脖子上要挟,由于事情发生突然,齐桓公左右的侍从顿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没有一个敢上前,齐桓公当场吓得脸色苍白裤子都湿了,结结巴巴说道:“老…弟,有话好…好商量,这是想…干啥嘞?”曹沫说:“ 伟大的齐王陛下,你们齐国很强大嘛,俺们鲁国的确很弱小,这个兄弟我承认。可你们也不能太仗势欺人了吧,反复侵略我们的土地呀!你看看今天我们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你齐国的边境了,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齐桓公万般无奈、情急之下只好说:“英雄,这都是误会,都是误会嘛!你千万别那啥!要不这样,从今天开始,你们国家的领地现在统统还给你,苍天可以作证,如有反悔,天打五雷轰!…中部?”
  见齐桓公发完毒誓, 曹沫方才扔下匕首,若无其事走下坛去,面朝北方一屁股坐在群臣的位置,面不改色心不跳,好一股英雄气概。 齐桓公缓了缓神,摸了摸脖子,转了转脑袋,发现自己毫发无损后,顿时火冒三丈,“啪”的一声手拍在龙椅的扶手上,并站起来吼道:“来人…!”此时被一人突然用手捂住了嘴巴,此人正是军师管仲,管仲在耳边一番私语后,齐桓公才改口缓缓地说道:“算了,本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从今日起我们从鲁国借用的土地和城池统统归还,决不食言!”具体管仲在齐桓公耳边说了啥话,请读者自己想象吧,总之从那天起,齐国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了鲁国,正是此事为齐桓公赢得了“讲信用”的好口碑。

  第二个故事:晋文公攻打原国时,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并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过了十天,却仍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由此可见,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这时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然而文公却语重心长地跟群臣说:“来之前,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我就是不讲信用了!为了得到原国而让寡人在士大夫心中失去信用,寡人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也向文公投降了。据说后来孔子听说了此事后,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