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给我找了漂漂的长腿老婆》
第26节

作者: 名门菜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法律角度讲,这家昆仑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他们兄弟俩一人一半的公司,他们两兄弟各占股50%。
  但黄国仑从没管过这公司的事,他也不爱掺和这个圈子的事。
  公司全是黄国昆在管。
  到今年年底,昆仑化成立七周年了。
  在过去七年,昆仑化的业绩一向稳定——每年都在赔钱,全是靠他们家老头不计投入的往里面投资,这家公司才能撑到现在。
  黄老爷子之所以要花这么多钱维持这家烧钱的公司,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黄国昆追梦,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黄老爷子要通过这家公司为两兄弟散财免灾。
  黄家是靠公墓陵园业起家的。

  这一行较特殊,它不像一般的商业经营,发的是阳财。
  卖公墓是发阴财。
  帮逝者入土为安,这本身是件积阴德的事。
  但随着国家对公墓陵园业的市场化改革,公墓越卖越贵,这一行的味道变了,变成了一个发死人财的营生,这是很折人阳寿的。
  这听起来很迷信,但干这一行的人,无一例外全都特信这些。
  黄老爷子是知识分子出身,最早他不信这些事,但后来发生在他们黄家的事,让他不得不信这里面的道道了。
  不像别的家庭那么枝繁叶茂,黄家的人丁这几代都不是很兴旺。
  黄瀚的父辈,也是黄桃太爷爷那辈人,黄桃太爷爷这么一个男子嗣。
  到黄瀚这一辈,黄家也只有两个子嗣。

  黄瀚面还有一个大他三岁的哥哥,黄浩。
  令黄家发家的公墓陵园业,最早是黄浩在搞的,黄瀚并没有参与。
  和黄瀚的知识分子出身不一样,黄浩当年是工人出身,后来辞职下海当了倒爷,他算是京城的第一批倒爷。
  1988年6月,西单劝业场刚开业时,黄浩在里面包了两个柜台卖衣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
  到92、93年的时候,黄浩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了。
  后来不满足于批发衣服,黄浩准备干点大买卖。
  那时看有朋友在郊区包山种树赚了大钱。

  黄浩将心一横,去十三陵附近的村落包了大片的山林准备转行做农林。
  谁成想,这行没火两年垮了。
  黄浩押家底的投资眼瞅着要打水漂,老天爷却在这时给黄浩指了一条明路。
  94年3月,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件,允许民营企业在殡葬管理所的管理下,和有关部门合作一起来经营公墓陵园业。
  黄浩包的那大片山林,正在十三陵附近,是风水的阴宅宝地,特别合适做公墓。
  这件一下来,黄浩知道,他的救命稻草来了!
  这是老天爷在助他转型啊!

  可是苦于没有关系,没法把山林改成墓地,这事一时半会黄浩还做不起来。
  那时的黄瀚已经进西城教委工作了。
  他在教委当的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却可以帮一些领导解决子女的入学问题。
  黄瀚接触到的人里面,正好有能帮黄浩解决民企进公墓投资的管事人。
  于是黄浩给了黄瀚三成公司干股,生拉硬拽着要黄瀚救他一命,一定要把这事给促成了。
  黄瀚之前是一个教书匠,对商场这些铜臭味十足的勾当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
  但看黄浩的公司确实要垮台了,不得已,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帮黄浩斡旋这件事。
  黄瀚那时没要黄浩的股份,也不要任何的好处,是作为亲兄弟纯帮忙。
  在黄瀚的穿针引线下,黄浩的公司顺利的进军了陵园业。
  没用两年,黄浩摇身一变成了京北最大的公墓陵园主!
  随着公墓的市场化改革深入,风水宝地的墓地价格越来越贵,黄浩的公司资产很快爆增突破了亿元。
  黄浩人生来到了最风光的时段。
  也正是在这时,十三陵那边有个远近闻名的会算命的瞎婆婆主动找门来了,劝黄浩三戒皈依,否则要大祸临头。

  黄浩正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怎么可能信这种鬼话?
  他随便给了点钱,把那瞎婆婆给打发走了。
  结果没出一个月,黄浩出车祸没了。
  这事给黄家人的震动特别大。
  十三陵远近乡村也都传开了,大家都说这瞎婆婆神了!
  黄浩生前一直没娶妻,没有子嗣,他这一走,留下的庞大产业,只能由黄瀚来继承了。
  但因为损阴德没了一个儿子,黄老爷子和黄老太太坚决不许黄瀚再涉足这一行,他们可不想再来一次白发人给黑发人送终。
  黄瀚本人也不是很热衷干这一行,于是想把黄浩留下的偌大产业都给捐了。
  但在这时候,瞎婆婆又找门来了。

  她告诉黄家人,他们家必须继续做公墓陵园这一行,要是不积这份阴德,所有黄家人都会大祸临头。
  瞎婆婆还告诉他们,这一行他们黄家必须做足七七四十九年,才能把阴德修满,之后他们愿意干嘛干嘛。但修阴宅这件事,他们家必须得干满四十九年,这是他们家命注定的事。
  黄浩之前才干了三年,后面还差四十六年,黄家人必须得干下去。
  黄浩是因为命犯横财,他压不住这么大的福,也抵不住这么大的煞,才会死于非命。
  但黄瀚不同,瞎婆婆讲黄瀚命有这一份横财,他必须得要,不要还不行。不要他受的罪更大,还会牵连黄家其他人。
  因为黄浩的事,黄家人可不敢不听瞎婆婆的忠告了。
  于是黄瀚只能忍痛辞掉了教委的工作,下海经营起了北郊这一大片公墓。
  也正是因为瞎婆婆点名这片阴宅必须由黄家人来修来守,一直盯着这块公墓占地的势力,只能知难而退了。算真心想抢这块山地的,最后也选择了和黄家合作经营。
  黄瀚入住陵园业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财源滚滚来。
  黄瀚却一直谨记着瞎婆婆给他的忠告,必须散财来积阴德。
  瞎婆婆那时告诉黄瀚,虽然他命里有横财,但因为修阴宅这事已经变味了,卖公墓,让很多人不能入土为安,这是极损阴德的事,所以黄瀚必须散财免灾,他要把卖墓地挣来的至少一半收入拿出去散了,不管是做公益也好,还是乱花也罢,总之是不能留着这些钱,必须全都散出去,这样才能保他一家人平安。
  听了瞎婆婆的忠告,黄瀚这些年来,每年都会把公司六成以的盈利拿出去做公益,光是匿名修建希望小学,修了900多所,给各种慈善基金会的匿名捐款更是不计其数。
  黄瀚不是他大哥那种为了挣钱可以连命都不要的人,他不求赚大钱,只求能活得长久,把必须修四十九年阴宅的这个命注定的工作一个人都做完了,他不想两个儿子再干这一行了。
  给昆仑兄弟成立的这家昆仑化公司,也算是黄家散财的一种方式。
  在黄瀚眼里,黄国昆是个散财童子,黄国昆糟蹋的钱越多,黄瀚心里越踏实。
  反倒是黄国昆自己,给家里赔了几千万后,先扛不住了,他先舍不得糟蹋钱了。

  同时他也不想再被圈里人当成有钱的大傻子骗了。
  这两年昆仑化一改以前大手笔投资电影的风格,改作了络电影小本经营,希望剑走偏锋,以取胜。
  其实黄国昆和黄国仑两兄弟都不是特别认同他老爹说的他俩必须乱花钱才能保平安的这种葩观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