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39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5 12:03:18
  [89]
  政变之后,宇文化及采取了过渡策略,把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秦王杨浩—杨广是孙子立为了皇帝。嗯,我们可以看见,宇文化及并没有急于称孤道寡,他那愚钝的智商算是超水平发挥了一次。
  然后,宇文化及自己当了大丞相,成为了幕后独揽大权的人,封弟弟宇文智及做了左仆射(宰相)。裴矩这个政坛不倒翁也被封为了右仆射(宰相)。司马德戡当了温国公,裴虔通则当了莒国公,其他参与谋反的也一并封赏。
  干完这票大活儿,宇文兄弟信守了诺言,他终于要带士兵们回家,回关中的老家了!
  于是,十万大军,以及后宫大批的仪仗、宝贝,当然也不能落下美女嫔妃,都在他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上路了.

  日期:2017-12-25 12:08:46
  [90]
  新气象
  杨广被杀的爆炸性新闻正飞速的向帝国的四面八方传播。

  李渊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时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正在外出进军的路上,打听到消息之后,火速向父亲作了汇报。
  此前一段时间,李渊已完全稳定了对长安的占领,而且就像起兵时计划的那样,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拥立年代王杨侑当了皇帝。自己则当了大都督、大丞相、录尚书事,封唐王、假黄钺、节度内外军事等等一大串。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虽然我不是皇帝,但是我说了算。不久之后,又再接再厉,拿到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高级老干部待遇。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李渊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但奇怪的是他就是不称帝。至于原因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虽失意于后主(杨广),幸无愧于先帝(杨坚)。”虽然背叛了杨广,但毕竟杨广本人还活着,明目张胆抢人家天下这事儿传出去实在不太好听,他不想落个谋朝篡位的骂名。而且,经过前面长时间的观察,我想大家也应该明白李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做事周密、思虑深远、滴水不漏,务虚名处实祸从来都不是他的性格。如果杨广能一直活着,我甚至怀疑他会像曹操把魏王当到死那样当一辈子唐王,然后百年之后让儿子折腾去吧。

  但是现在,他已经没必要再遮遮掩掩的了。因为杨广已经死了,隋朝已经没有了主人,他这个隋朝的亲戚出来收拾局面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但**还是有必要做一下的,李渊哭的十分悲伤。
  表弟!表弟你死得好惨呀。我跟你相依为命,同甘共苦这么多年,想不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渊哭完了,但人死不能复生,再哭也是无济于事的。何况小皇帝还年幼,国家大事应付不来,那下一步就该.
  于是,在好基友裴寂的极力劝说和小杨侑的热情禅让下,李渊坚辞不受、再三辞让、欲拒还迎、半推半就、迫不得已、非常不好意思的接过了帝位。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在太极殿登基称帝。这个日子选的可谓非常好,非常吉利,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就是520。伟大光辉、绚烂至极的唐朝,我们当然爱你。他建国号为“唐”,改年号为“武德”,以土为德,色尚黄,并在南郊祭告上天,大赦天下。

  这一天,唐朝正式成立了。
  这一天,李渊五十四岁。
  这一天,李渊等了很多年,等到韬光养晦,等到割据一方,等到异军突起,等到杨广国灭身死,等到自己两鬓斑白。
  坐在皇位上的那一刻,李渊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自己青年时在这座宫殿上班的日子,那时候的姨夫工作起来是那么勤勉,姨母对自己是那么关照,表弟对自己.想自己小时候在长安度过的难忘岁月,那时候父亲是那么和蔼、母亲是那么慈祥、家人团聚在一起是那么快乐.但他想的最多的还是窦氏—这位已经去世的爱妻。她是那么聪明貌美,那么温柔体贴,又那么善解人意啊。我们不知道,典礼结束后李渊有没有像第一次当上将军那样喜极悲极而泣。但我们知道,李渊称帝后立刻就把爱妻追封为了皇后。从这天之后,到一统天下,到退位,再到去世,李渊终其一生都没有再立过皇后。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的皇后之位只属于窦氏,这个完美到极致的妻子。
  与此同时,李渊也在着手建立新王朝的官僚机构,他封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萧瑀、窦威为内史令。并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然后废隋《大业律令》,颁布新律。
  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运行着,从这时候起,一个屹立于东方近三百年,被无数后人神往的伟大王朝缓缓拉开了序幕。
  .
  日期:2017-12-25 20:23:32
  [91]
  李渊登基当皇帝了,但当时的皇帝并不只有他一人,且不说那些阿猫阿狗的草头王吧。就在他登基称帝的同时,东都洛阳也出现了另一个皇帝,另一个朝廷。
  皇泰主

  杨广的死讯也早已传到了洛阳,留守在此的元文都等人也很悲伤(这不是装的)。但是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杨广死了还得找个姓杨的来镇场子。于是他们拥立近在眼前的杨侗继任了皇帝,国号当然还是隋,只不过年号改成了皇泰,杨侗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皇泰主。
  皇泰主杨侗是杨广的孙子,史书记载他“眉目如画,温厚仁爱,风格俨然。”长得俊美、聪明伶俐、脾气又好,真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人选。唯一可惜的就是年纪太小,只有十五岁。
  所以,在朝政问题上他说的并不算,而是被手下的大臣们把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