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26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7 10:35:20
  [60]
  七月初五,冒着炎炎烈日,李渊召开了军队和各界代表参加的起兵誓师大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他历数了杨广继位以来的滔天罪恶,痛斥了杨广的种种暴政,几乎把这表弟骂了个狗血淋头(从小到大的怨气可算发泄出来了)。并表明了自己匡扶社稷、造福百姓的决心。然后,就像计划的那样,宣布废昏立明,罢黜杨广帝位为太上皇,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
  李渊这个口号可以简单概括为—只反杨广不反隋朝。他非常聪明的只把起兵矛头指向杨广这个暴君,却并不主张推翻还有一定威信的隋朝,这样就既避免了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又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然后,李渊命令三儿子李元吉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守备。自己便和李建成、李世民等亲自统率三万部众,浩浩荡荡南下进军了。

  李渊此番南下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沿山西向南,进占河东要地,然后渡过黄河直取长安,再以长安和关中平原为根据地,图谋霸业。这个战略的高明之处我们就不用赘言了,前有李密,后有柴孝和都心心念这么想过,但是最终,真正实践并且实现了的唯有李渊一人。
  当然,李渊之所以能实现这个战略,不仅归功于他政治谋略的成熟老道,也得益于他捕捉到了最佳时机。此时的隋炀帝早被义军吓破了胆,躲在江都不敢回来,中原势力最强的李密正在和隋军鏖战,对长安无暇顾及。而关中自古这片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的富饶地区,此时却成了一块没人理会的“无主之地”。
  这正是攻取长安,成就霸业的最好时机。
  日期:2017-12-17 10:44:50
  [61]
  起初,李渊父子的进兵非常顺利,一路势如破竹,打下了众多要地。
  不过,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集团也很快得知了消息,立即派遣军队阻击,以宋老生率两万精兵进驻霍邑(山西霍州市),以屈突通率数万人进驻河东(山西永济县),两人遥相呼应,挡在李渊南下的必经之路上。
  正在此时,李渊收到了一封远道而来的书信,写这封信的人正是李密。
  在关东称公道寡的李密听说了李渊起兵的消息,直觉告诉他,对这个北方实力派要赶紧拉拢,大家都是吃造反这碗饭的,将来少不了打交道,趁机会混个脸熟是有好处的。
  这封信长达好几千字,内容比较长。我就简要概括一下吧,其中先和李渊攀了亲戚“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然后很不低调的夸耀了实力“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并且吹嘘了自己的野心“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意思是要取代杨广,杀掉代王。最后,李密交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让李渊亲自带兵到河内,二人当面缔结盟约。
  和实力最强的李密结盟是一个看似可行的建议。但是老谋深算的老李还是一眼就看透了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小李。他明白,李密的用意无非是想笼络自己一块造反,而且还想让自己帮他吸引隋军的火力。
  但最大的问题是,李密现在的造反是光明正大赤裸裸的,而李渊可是偷偷摸摸干的,他眼下打着还是匡扶隋室的口号,虽然已经宣布废黜杨广,但代王杨侑还是自己尊奉的皇帝。所以李密说要杀掉杨侑,面结盟约这种事情,李渊是万万不能干的,因为这有悖于自己起兵的“本意”。

  不过,直接拒绝也不妥当。李密毕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义军,距离自己也不算远,得罪了这种狠角色就等于给自己树了一个强敌,完全没有好处。何况人家现在东都洛阳苦战,反倒算是给自己顶着隋军呢。
  因此,李渊决定使劲捧一捧李密,好让他麻痹大意。
  他写了一封十分肉麻的回信,大意就是:国家有难,俺这个朝廷官员有必要出来挽救危局、匡扶隋室。如今的义军风起云涌,我看其中的领袖非您莫属。您是天下李姓的代表,以后还得仰仗您多多关照啊。俺已经老了,没什么宏图大志,等您将来得了天下,再把俺封到唐国就知足了。只不过这个会盟的日期,俺还真不敢确定,等有时间再说吧!
  虽然李渊在信中对结盟的要求闪烁其词,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这番谦虚低调的姿态却让李密感到满意。李密收到回信后,非常高兴(大悦),连连对左右说:
  “唐公都推举我了,天下不足定也!”
  日期:2017-12-17 19:55:25
  [62]

  李渊韬光养晦的功力实在了得,此前能骗得过杨广,现在也骗得了李密。于是李密搁下了书信之后,便义无反顾的继续投入到与隋军无休止的战斗中去了(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因为在他心里,这个胸无大志的老人已然不配做自己的对手,也不可能构成威胁。
  姜还是老的辣。在老李面前,小李还是太年轻了。
  顿兵霍邑
  李渊一边和李密眉来眼去,一边继续行军,到七月十四日,紧赶慢赶就到了霍邑城下。
  镇守霍邑的宋老生是有名的悍将,手下有两万精兵。霍邑这个地方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正值秋雨时节,道路泥泞,粮草物资运不过来,攻势根本就无法开展。
  顿兵于坚城之下,李渊可谓师出不利,将士们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恰恰又在此时,北边纷纷传来了小道消息—突厥和刘武周要联手进攻太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