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8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6 09:22:27

  百家争鸣(3):本源之后的手段
  什么是宇宙的大本大源?大概每个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在追寻的。楼主以为,老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大概勉强可以称之为大本大源。不过,和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相比,还是逊色一些。因为无论是老子的道,还是孔子的德,都无法解决历史周期性的问题。
  老子说,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物形,器成,说的就是各种手段。譬如以财政治理的管子,譬如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譬如讲战争艺术的兵家,还有权术策略的纵横家。以楼主观之,这些都是在老子和孔子基础上的手段而已。当然,手段很重要。只有思想没有手段,那是呆子。
  值得一提的是杨朱和墨子。作为老子思想的逻辑推理,事实上杨朱的思想不能说错,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在大概就是实践了杨朱的理论,人人不损害他人, 也大部分做到了不以天下奉一人。但是这样的社会,似乎也还是问题很多啊。
  墨子的兼爱,大概也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鼻祖了。同样,我们的社会实践也是感觉有很多问题。
  或许只有这句话才是对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第二章)。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而载物。(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有私,各种变化大多出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所以,君子不能依靠别人,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地势坤,君子厚德而载物:在社会组织里,之靠个人奋斗,讲个人利益,做于连式的人物是不行的,还得讲公德心,同理心,多替别人考虑,这样路才走的通。按韦小宝的话说,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别总想吃独食。
  日期:2018-04-16 09:23:15
  百家争鸣(4):多维角度
  如果把中华传统文化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列一个,倒也有趣:
  质量方针 太极 易经 天下
  质量手册 老子(杨朱) 孔子(墨子) 国

  程序书 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等 家
  操作指导书 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 ,增广贤文等 百姓
  记录表 二十四史:史记,三国志等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个人阅历
  事实上,传统文化如果能够进行修正,去掉那些不符合现代社会现实的内容,其实,也还是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二元斗争或者说阴阳斗争都是主题。所不同的,东方建立的是公与私,而西方好像建立的善与恶。
  从楼主思考的角度,公与私比善与恶更高一个层级,这也是东方文化最终是整体论的结果,就组织而言,也是集体主义大于个人主义,这其中,儒家文化是起了主导性的作用的。西方文化过于强调个人与整体的冲突了,如果细细体会,西方文化似乎是有道家的影子啊。拿美国举例,社区文化似乎是大于城市的,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不就是小国寡民的理想吗?
  或许,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还真的不是传说。 (完)

  日期:2018-04-16 09:31:42
  楼主说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旧文。
  道与儒:以道平天下,以儒治天下
  道德经道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道篇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道篇十六章: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篇十八章:故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道篇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德篇七十九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在老子的道中,是有天道和人道的区别的。天道无私,是公正的;人道有私,所以,在论老子的道,必须要把两者区别开。天道废,有人道。老子是承认人之私的,所以老子孜孜不倦的说,人道要向天道学习,向自然学习。
  那么,老子推崇的克制私欲的人道,在以私为基的社会里,容易做到吗?很难很难。虽然每个人都想长生,每个帝国都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但没有谁是天长地久的。
  儒呢?孔子看到了靠个人克制私欲的不靠谱,于是强调德的修养,强调仁爱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集体的利益。应该这么说,孔子对老子的微调,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过,这个修补,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只能属于打补丁。道理就在于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们实际行动是穷奢极欲,以自己为榜样向全社会做了一个实例,除了真正的仁人志士,又有谁能把儒家学说当做一生的教条呢?大多数的情况下,现实主义者总是战胜理想主义者的,或者这么说,儒表道心。直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和儒家文化的传统结合起来,诞生了金字塔顶层自觉的为底层百姓的为人民服务思想,这个才是儒家文化最后的光大。只不过,能不能驯服官僚集团,还有待观察历史的演变。

  当然,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喜欢儒家的。谁不愿意自己手下是个讲忠信的人呢?儒家学说,凝聚了人心,能够成就帝国的纵横万里。纵观历史,先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有历代皇帝对孔子的封号,到清顺治的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
  还是那句话,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老子虽然很高妙,还是敌不过孔子啊。
  对于诸葛亮和司马懿来说也是一样的。诸葛亮被推崇,远高于司马懿,不是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比司马懿高多少,而是后世教化人心的需要啊。

  孔子后世的儒,很多喜欢法家的手段,老子后世的道,很多喜欢兵家的手段,如张良,韩信,李靖等。这个又是为什么呢?楼主就不说了。或许可以这么说,以道平天下,以儒治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