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14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08 23:19:44
  []
  最可怕的人
  一天早上,李密刚走出门口,就发现山寨上下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大家伙都在七手八脚的收拾行礼,有卷铺盖的,有打包的,一个个忙的热火朝天,节奏非常紧张,唯恐落在别人后面。

  看到这一幕,李密有些好奇。
  这时,一个小兵跑过来告诉他。
  “张须陀要来了,还不赶快收拾行李逃跑?”
  “张须陀?”
  “对,这是翟头领的命令。”
  头领的命令?李密心惊,翟让这是被张须陀吓的要逃跑吗?
  不错,英雄一世的翟让确实准备逃跑了,但是这一点也不丢人。因为被张须陀追的四处跑的不只他翟让一个人,江湖上但凡有点名号的义军不管是王薄、孟让,还是卢明月、郝孝德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有一个人不会逃跑。因为他们遇上张须陀通常只有三种结果:一种是失败,另一种是大败,还有一种,嗯.是惨败。
  张须陀,河南弘农人,隋末名将,是东汉大臣太尉张温之后,读过三国演义的可能有印象,这位张温曾差一点杀掉董卓。
  出身名门之后的张须陀,性如烈火、勇敢善战,对大隋朝忠心耿耿。自打出道以来,从云南到山西,从山西到山东,纵横大半个中国凡是闹乱子的地方他基本都去过,而且去了就打,打了就赢,赢了还赢.不管敌人是谁,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基本上都只有抱头鼠窜或是坐以待毙的份儿。张须陀也因此被形象的称为起义军的克星,大隋朝的柱石。
  不过,他之所以能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也不单纯是因为本人善于用兵打仗(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还因为他帐下有两个非常厉害的猛将。
  这两个猛将大家不仅都听说过,而且还很熟悉,熟悉到家喻户晓,路人皆知。这两个猛将可能没当过什么大官,但他们都是盖世的英雄。大家一聊隋唐历史就不由得不想起这俩人,一读隋唐演义就忍不住不喜欢到这俩人,一看隋唐影视剧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俩人。嗯,这俩人就是这么熟悉,这么英雄,这么有名。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猜到了这俩人是谁了。来吧,让我们一起说出他们的名字。
  秦—叔—宝!罗—士—信!
  他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日期:2017-12-08 23:21:29
  33]

  秦二爷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山东济南)。秦琼的父亲是一个北齐的小官,名字叫秦爱,而不是演义中流传的陈朝名将秦彝。后人之所以这样附会,我猜应该是秦叔宝和陈朝后主陈叔宝重名的关系,陈叔宝、秦叔宝?叔宝这名字可算透着一股浓浓的陈朝遗民范儿,也怪不得别人编排他。
  关于秦琼其人,演义中说他仪表堂堂、行侠仗义、品行高尚、武功高强等等。说实在的,这些描述基本都对,却又不太对,因为历史中的秦琼确实具备这些人见人爱的优良品质。但有一点—他的武功却比演义中还要高,而且高到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演义里的秦琼武功只排十二名(一说十五名),而史书里的秦琼可以毫无悬念的排到第一名。

  旧唐书记载,秦叔宝后来归唐跟随李世民打仗的时候,敌阵中往往有出来耀武扬威的。每当这时,李世民总是对秦叔宝淡淡的说一句“做了他。”而秦叔宝也总是特别争气,只要主公一声令下,立刻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只要一出手就一定能把敌人KO(负枪跃马,必刺之万众之中)。
  这个战斗力是极为恐怖的,堪称是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在他之前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只有俩人—关羽、张飞,和他同时代的只有一人—尉迟敬德。考虑到后来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在美良川打过一仗,秦叔宝还赢了他。因此,如果我们说秦叔宝就是隋末唐初第一高手的话应该不算过分。
  当然了,或许是因为早年打仗太过生猛,秦叔宝人到中年后就疾病缠身了,唐朝一统天下之后他就基本处在隐退状态,李世民登基不久就去世了。但是秦琼英勇绝伦的事迹却一代代流传下去,并成为了不朽的传奇。
  秦琼的父亲死得早,由母亲一手拉扯大,家庭条件非常贫寒。大业年间天下大乱,为了赡养母亲,也为了谋生,秦琼投在隋将来护儿帐下当了兵。
  来护儿已经在前面出过场了,从他抡起膀子就干的作风我们能看出这是一个性情暴躁、容易冲动的人。但他的冲动和暴躁仅仅是针对敌人的,对待部下还是很好很宽厚的。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吧。
  而且,来护儿此人还颇有识人之明,至少对秦琼来说,他称得上是一位伯乐。
  秦琼在军队服役的时候,老母亲去世了。来护儿知道后二话没说,马上派人带着份子钱前去吊唁。军中上下听说后都感到很奇怪,现在天下不太平,将士们家里办丧事儿的很多,来将军怎么别的家里不去,偏偏去秦琼家呢?
  来护儿看出了大家的疑惑,笑着解释道。
  “秦琼这个人骁勇善战,而且有志向、有节操(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将来必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我怎么能卑贱的对待他?”
  大家听了,都心悦诚服。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节操这东西是不能轻易丢的。
  不久之后,来护儿离任,秦琼跟了新领导张须陀,在老张的帐下,他将会名声大噪。
  大业八年(612年),起义领袖卢明月在下邳(江苏睢宁县)造反,聚众达到十余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