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
第13节

作者: 春阳SP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的是黄的,那河里的鲤鱼精也不是假的,长得和你一样地俊。一样的穿著裙子,头上戴着发卡,一样的……”
  确切的说,话说到一半,夏恩恩的嘴把他的嘴就给捂上了。有生第一次,他吸润到蜜一样的甘露,触摸到了海啸一样的情感,幸亏,在那原始的、野蛮的情绪正要掀起风暴的一刻,一颗心指引着另一颗心平息了这场风暴,转眼风平浪静。好像风暴从来就没有横扫地球,海啸从来就没有光顾。
  “你是不是想好要留到这了呢?”
  俩人一起躺在草地上,他听到了柿子落地的声响。
  “何止是商业“骑楼”,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是,这边的人很会享受生活!”

  “那是!像天主教一类的宗教建筑;像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像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像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的“骑楼”建筑就是享受生活的活化石,就是见证!……”

  那天,夏恩恩怎么这么的高兴,怎么这么的信口开河,怎么说了这么多的话。起风了,雨滴从树梢上滴落下来。
  他当然知道,广州的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二千年前的古希腊!过了很多年,才又流行到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乃至广州……自然,鸦片战争后的广州,成为了一页永远翻过去的历史……
  因为拥有历史的存在,更显大都市的神秘,就像“骑楼”的神奇。
  他和夏恩恩可没少去了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的街道。他喜欢这些“骑楼”集中的地方,喜欢"骑楼"的气魄: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这些大厦是楼头,是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六十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顺着夏恩恩手指的方向,他和她一起朝天上看去。
  “知道!”
  “内地的气候很干燥的,是吗?”

  似乎,有一滴雨滴在脸上。
  在这个雨天,当他拉着夏恩恩的手走回到校园,有一封来自远方的挂号信在等着他,是母亲的信。这一天,他毕了业了,这是他留在这所校园的最后一天。
  如果不是父亲病重,他或许就留在了这座城市。因为父亲,他决心回内地、下决心回来!
  他背起行囊,悄沒声的回到了内地,。

  夏恩恩写了信过来,除去被泪水打湿的信纸,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秋月份,夏恩恩追了过来,抛弃了她的家乡追了过来。当他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跑回到家里,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母亲,母亲看着他,他看见母亲的眼神很古怪。
  自回到内地,王成成就不记得有没有笑过一回。
  他埋怨母亲不该骗他回来。后来,连说也不说了,整天耷拉着个头,像谁欠了他一万斤粮食!
  看到如花似玉的女孩儿从儿子的身后闪出来,母亲落泪了。母亲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东一会西的,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是因为这个女孩让他的儿子又振作起了精神?是因为这个女孩的到来,使她的儿子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再也没有要走出去的念头?不大一会儿,桌子上便摆满了好吃的好喝的。在这一刻,他原谅了母亲,

  “是母亲想儿子想疯了,因为想儿子才撒了慌……”
  这么的念叨着,他便躺在铺上睡着了。
  日期:2017-10-07 17:48:51
  “是不是有些不习惯啊?”

  父亲终于照了面,屋子里被灯光照得铮亮。
  自记事起,他就很少见到父亲。每每问起母亲,母亲总是解释,那一次,或许是她自己也有了一些怨气,先是说父亲是被大风刮跑了,后来说是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饭吃饱饭才去忙。高二那年,他替下妹妹,下定决心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锻炼自己。母亲听说这件事,几天的时间,人就病倒。在妹妹帮忙之下,他煮了一锅地瓜当午饭。当他把煮熟的地瓜端到母亲跟前,母亲问他道:
  “你们明天一早就要去坐车吗?”
  “是!”

  看到母亲瞪着一双空洞的大眼,他心里寻思:是谁把母亲的心给藏起来了呢?儿子第一次出远门,母亲不放心呢!
  母亲再没有吱声。她抓起一块地瓜,把地瓜啃下一块皮,一块地瓜,吃了足足有半顿饭的工夫。后来母亲说,那天着实是咽下了一些眼泪,是她的一生中吃的最难吃的一顿饭!
  长到十七岁,他有数的回到过老家两次。第一次只有几岁,只记得村子里有很多条街道,街道上有很多道用土堆起的高墙,那墙又高又宽,他和小孩子顺着梯子爬上房顶,从一家的房顶沿着墙体跑到另一家的房顶,当母亲找到他,他已经能够勇敢的站在土墙上扔泥块,和小孩打仗玩!离开老家,看到的永远是爷爷弓着个腰,奶奶抬起袖子摸着眼泪,都走出老远了,他们还是站在原地,像雕塑的蜡人,像一幅画……那时他看到的天空,尽是天高地厚的画面。来到齐夏插队,他才知道什么叫落后、什么叫空落。他住着的村子的南面有一座漂亮的小山,村里人称小山为米山。村子里的支部书记在喊着“大干快上”的口号下,在吃着咸菜就着窝窝头的年月里,在米山的北侧建了一个石灰窑,硬是把米山挖开,将美丽的米山变成了一车车白色的粉末。正在地里好好的锄着地,他突然扔下锄头、跑村里找支书理论,力图劝说支书,要他不要蛮干。

  “齐夏的北边不是凤凰山吗?凤凰山上的凤凰是要过来吃米的呀!”
  他的脊背上淌着汗,汗滴悄无声息的在衣服下滚动,一批落下,又有新的一批生出来,不知从哪而来,为何而生。

  大概村支书看他还是一个小孩,没有理他,让人把他打发了出去,但从此他就有了一个“疯子”的绰号。或许是父亲听说了这件事,竟然写了信过来,也还在信里称他为书呆子。为了躲开村里人和知青的打趣,出工的时候,他的口袋里常常会装着一本书,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会动脑子想自己的心事。歇息的时候,他会拿出书本翻看,不管别人在干什么,说什么。日子久了,不管是他在看着书还是正站在那发呆发愣,也再没有人和他搭话,人家都习惯了他的这种状况的存在。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他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跟谁都没有了来往。

  父亲给他写过几封信。信的内容,大体上是鼓励他学习,要他增强斗志,告诉他环境能成就人,能锤炼人!
  父亲永远是他的最亲近的人!
  虽然他非常地爱父亲,当和父亲真正坐在一起,他就变成了哑巴。究其原因,自然是不知说什么的好。因为如此,母亲说过他几次。
  这次,又是如此,好像有一道墙堵在那,那道墙又一次把他变成了哑巴。父亲倦怠的抬起一条胳膊拍打着联邦椅,很喜欢的要他坐到跟前去。他坐到了父亲的跟前,父亲却站了起来,是因为想起了一件事,一件要急着去办的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