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
第2节作者:
五星出东方ABC 别说他们遇见的不是同一伙人,达·迦马到达的,就是郑和早八十年就去过的卡利卡特港……(注:卡利卡特、古里,是同一地名Calicut的不同翻译,位于印度西南,现名Kozhikode,译作科泽科德)
就是这里,达·迦马曾三次光临,每次都充满冲突。
补充一个背景知识:在那个时代,印度至欧洲的传统【陆上】香料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帝国控制,而葡萄牙的目标,就是在印度成立殖民地,以垄断印度至欧洲的【海上】香料贸易。
1498年5月,达·伽马带领一个葡萄牙贸易代表团在卡利卡特北部18千米处的Kappad登陆。当地的统治者和达·伽马谈判从阿拉伯过来的贸易路线时,起了剧烈的冲突。
最后达·伽马让步,以一封模棱两可的海路权信件为协谈条件,并拒绝留下他船上的物品做为抵押。临走还在卡利卡特留下了几位葡萄牙水手做为日后贸易的联络人,但是这些葡萄牙籍联络人后来都被谋杀了;
1502年,达·伽马率领29艘军舰抵达卡利卡特,依靠强大的武力,很快征服了该地,并略夺了大量的贵重商品;
1519年,达·迦马受封为伯爵,1524年,被任命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属印度总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达【果阿】,12月病逝于【柯钦】。
果阿也是个倒霉孩子,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阿尔布克尔克打败当地土邦邦主,征服了果阿;1565年,葡萄牙殖民者将果阿城定为葡属印度的首府。等到印度再度收回,是1961年的事了。
殖民者从来不忘洗脑工作:1560年,果阿宗教法庭成立,强迫当地居民改信基督教,这个宗教法庭直到1812年才被废除。
殖民者也鼓励本族人与当地妇女通婚,在果阿定居,这些已婚男子很快成为特权等级,果阿也因此拥有相当数量的欧亚混血儿人口。
日期:2016-03-19 14:05:14
郑和七下下西洋,总被历史虚无主义者抹黑为“显示天朝国威”的政治之旅,而实际上,船队带有大量货物,一路走一路做生意,是不折不扣的商贸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
当船队所带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货物出清,换回真金白银香料等等,重量会大大减轻,为了保证船只的吃水深度以及航海安全,船队当压舱物带回了大量紫檀、花梨等等热带硬木木材——因为这些木材密度很高,自然很重,比如紫檀,密度差不多是水的两倍,一般木头扔水里是漂起的,它扔水里直接沉底,用来压舱相当合适。
带回国内之后,它们被中国能工巧匠加工为家具,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明式家具”。
而且,郑和船队带回的木材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满清闭关锁国两百多年,仍然有充足的木材制作“清式家具”(造型别扭花纹繁缛,难看得要死),使用的木材都是明代的存货——话说西葡两牙啃过的地方:非洲、中南美洲,也是大量出产上好硬木的地方,然而它们因此发展了什么像样的木器艺术家具工艺吗?没有,他们甚至都不会把木材带回欧洲,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船。
他们能带的,只能是可以迁到其它地方种植的东西:红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红柿,等等。
这种事在中国更是小菜一碟,自从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通过陆路水路传入中国的作物可谓司空见惯,都不希得说——葡萄、胡萝卜、甘蔗、莲花、胡椒……其实,小麦原产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一带,对中国而言也是外来作物哦,只不过传入时间太早,目前已经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个时代了。
日期:2016-03-19 14:15:42
说到郑和宝船的规格,许多热衷矮化中华文明的人,自然要跳出来说什么那年月不可能有载重几千吨的木船……那好吧,哥伦布的船,载重只有100多吨,这个没得争议。而西班牙在摸清美洲航线之后,专门在菲律宾马尼拉雇佣【中国工人】,生产一种“马尼拉大帆船”,载重有300吨之多,最大的有1000多吨,为当时欧洲之冠——嗯,没错,西班牙殖民者耀武扬威的大船,是【跑到海外的华工】做的哦……但是,郑和可以雇佣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术造船,不是吗?这差别妥妥是几何级的,不是吗?至于具体差别有多大,自己去想吧……
日期:2016-03-19 14:23:30
讲航海,也不得不提海军对垒。
其实,西班牙基本没怎么招惹过明朝水师,【葡萄牙】以为中国像印度一样好欺负,不知好歹打了几仗,如1521年的屯门海战、1522年的茜草湾之战,但是,【全部惨败】。最后,在1557年,求着明朝取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但是明政府一直对澳门实行直接管辖,那时澳门,属于广东省下的一个行政单位。直到1887年,不争气的满清政府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才把澳门拱手送出,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再被中国收回,已经是1999年了。
明朝水师在1598年,还曾联合朝鲜水师在露梁海战中大败日本,直到明代濒临灭亡的17世纪30年代,还把荷兰海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整个有明一代的对外海战,全胜。】
西班牙小打小闹地也试过几次,发现明朝不好惹,也就绝了念头,更何况他们在美洲轻而易举地大发横财,比如:银矿。
西班牙的第一目标,是黄金,美洲也果然盛产黄金。
美洲的黄金生产,在1550年前一二年,达到最高水平。根据皮埃尔·肖努(Pierre Chaunu,1923-2009,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以研究经济史著称,博士论文写的就是近代早期欧洲、美洲、远东的贵金属贸易)的统计,第一个周期运往西班牙的黄金约为25-30吨,1540年前墨西哥生产了20吨,而在这一周期结束前,秘鲁的产量可能与之相仿。
美洲的黄金财富已然耀眼,而白银储量之丰,更是晃瞎了所有人的眼。
1545年,玻利维亚南部的波多西(Potosí,原属秘鲁)银矿被发现,西班牙人旋即蜂拥而至。1581—1600年,这里每年生产白银254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60%;
1521 年,墨西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35年设新西班牙总督区;
1548年,发现墨西哥中部萨卡特卡斯地区(墨西哥城西北500公里)的圣伯纳贝(SanBernabé)银矿,到1550年,该地区已经发现银矿30余处,疯狂的采掘随之而来,造就了不亚于南美的白银产量;
1565年,西班牙入侵菲律宾,这就是马尼拉大帆船的制造基地。
于是,借着海运,西班牙人不断把美洲白银运到亚洲,换取大明帝国出口的商品:生丝、丝绸、瓷器、茶叶,等等。
而明朝能够从西人手里进口的,除了香料,其它的什么也拿不出手,西班牙如此,葡萄牙也一样。于是,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中,而西葡两牙只能支付海量的白银。
整个16世纪,输入中国的白银以数千吨计。
日期:2016-03-19 14:26:0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