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19节

作者: 唐封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13 21:45:35
  纣王时期,商朝与周边诸侯国、方国的战争也一直不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纣王伐东夷”了。
  东夷,是文献中对东方各部族的泛称。广义上,东方北到幽燕,南至江淮的族群,都属于东夷;狭义的东夷,则指的是中原正东方的夷人,也就是指上古时位于现在山东一带的部族。但如果你到殷墟甲骨文中找“东夷”或“X夷”,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这并不是因为商人没有“东夷”的概念,而是因为商人实际是把东方民族写作“X人”的,如“东北人”、“归人”、“人方”。“东北人”、“归人”换成后世写法该写为“东北夷”、“归夷”,同理“人方”该写为“夷方”,正是文献中的“东夷”(狭义)。在西周金文里,文献里的“东夷”、“淮夷”、“南夷”,依旧是写作“东人”、“淮人”、“南人”的。因此国学大师王献唐等人考证,甲骨文里的“人”字,最初并不是指普遍概念的“人类”,而就是特指“东方之人”,也即文献里的“东夷”人;在甲骨文里凡是提到“人”,身份都是比较低下的,不是奴隶就是平民,甲骨文里的“人”字字形也明显是人作低头垂手的顺从状。这种说法应该很正确。本人推测“人”字概念的演变历程应为:甲骨文中“人”最初是特指“东夷”人,慢慢概念扩大为指所有地位不高的“下等人”,大概到了西周后期概念继续扩大才变为“人类”之意。因为“人”的含义扩大了,从特指变为泛指了,所以西周末、东周之后人们就用另外一个字“夷”来特指“东夷”人了,这才有春秋战国文献中“东夷”、“淮夷”的写法。(当然“夷”字也不是西周末之人新造的,甲骨文、金文中本有“夷”字,但做动词“平息”解,并不做族名。甲骨文、金文中的夷,是由箭头“矢”和绳索“S”组成,不知该字最初是在画“用绳子把箭捆起来”,还是画“系有绳子可回收的箭”。)

  日期:2017-10-13 22:18:36
  西周晚期�0�0钟铭文(局部):南人东人具见(红线部分)
  文献中的“南夷”、“东夷”,西周晚期金文还是作“南人”、“东人”
  日期:2017-10-14 11:22:29
  说完了甲骨文、金文里“夷”字的变迁,我们再来说说东夷各部族的图腾。《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春秋时期的郯国国君说自己祖宗东夷少昊氏的朝廷里,全是以鸟命名职官—凤鸟氏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官,玄鸟氏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劳氏掌管冬至夏至,青鸟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丹鸟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祝鸠氏是掌管教化民众的司徒官,雎鸠氏是掌管司法的司马官…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认为,这就是表明少昊氏为首的东夷部落联盟里,各部落都是以鸟为图腾的,区分这些不同的部落,就是看他们不同的鸟的徽记。这点也为考古所证实。考古学者发现,鸟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今天山东境内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器、玉器上。我们知道商人的图腾也是鸟—玄鸟,甲骨文里商人先公王亥的“亥”字,很多时候上面就带有一个鸟字头,而且商人起源于河北北部或东北,表明商人最早应该也是广义东夷的一支。只不过后来商人占领了中原,成了“城里大富豪”,就逐渐认为自己高东夷这些穷亲戚一等了。

  日期:2017-10-14 19:42:54
  其实细说起来,商朝前期商人和东夷的关系还是很好的,要知道当年成汤灭夏,就是和东夷结成联盟的。我们前面介绍过,商汤曾与有莘氏联姻得到名臣伊尹,而有莘氏当时的位置就在今天豫东、鲁西一带(商末文王迎娶太姒时有莘氏已经迁徙到今陕西合阳);担任商汤左相的仲虺,则是东夷薛国的国君。考古工作者也发现,商朝前期其文化向北、西、南三方强势扩张,唯独在东方,商人文化和一般认为是东夷文化的岳石文化以豫东杞县为界,双方和平共处。

  既然商朝前期和东夷关系不错,那纣王时怎么商人又征伐东夷(人方)呢?传统史书《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蒐(读搜),东夷叛之”。这句翻译成白话为:纣王在黎国(今山西壶关)进行了一次狩猎形式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大蒐礼”),所以东夷反叛了。意思好像是说商朝与东夷(人方)间之所以发生战争,是因为纣王上台后耀武扬威、压迫诸国,所以激反了东夷人。不过我们再多看看传统文献和考古成果,就会发现,商朝和东夷交恶其实并非是始自纣王,更不是纣王单方面挑起的。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商代前期的商王仲丁(成汤五世孙)时期,东夷中的一支—“蓝夷”,就大举进犯中原。这是文献中记载的夷商交恶之始。之后的三百多年,东夷人一直叛服不定。到商朝后期的武乙(纣王太爷爷)时期,由于商朝逐渐衰败,东夷人更加向中原渗透。
  甲骨文中也证实商朝中后期,商人与东夷间确实战争不断。殷墟自商王武丁到康丁(武乙之父)、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中,都有与东夷开战的记录。
  而且通过发掘山东地区的商代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又发现一些古文献上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我们刚刚介绍过,商代前期,商人文化和据认为是属于东夷人的岳石文化,是大概以今天的豫东杞县为分界线的;而商代中期(盘庚迁殷)以后,商人的文化遗址开始出现在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山东济南、泗水、滕州一线。也就是说在商王仲丁之后商朝与东夷的三百年战争时期,商朝其实是取得了很大胜利的,而且占领了原属于东夷势力范围的豫东以及鲁西地区的大量地盘。显然,在与东夷的战争中,商人是占了大大的便宜。不过,商人也并未能一举完全压倒东夷人,通过挖掘当地的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双方曾在济南、泗水、滕州那条新分界线上反复拉锯,经常互有进退,这种对峙的局面一直保持到晚商时期。因此《后汉书》上说武乙时期东夷人向中原渗透,言辞显然夸张。如果真有此事,实际上这顶多只能说是东夷人看到当时商朝日趋衰落,于是就试图夺回原属于他们、后来被商人占去的鲁西旧地盘而已。

  日期:2017-10-14 19:55:41
  因此晚商时期纣王与东夷的战争,显然就是双方数百年战争的延续。《左传》中“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的记载,充其量是东夷在为反商寻找一个合适时机而已。
  前面我们讲过,商王武乙、文丁时期,商人主要对“方”和召方用兵。帝乙在位时,则主要忙于讨伐盂国(邘国)和西北部的羌人“四邦方”(四国反商联盟);虽然帝乙时期商人也与东夷的二邦方(两国反商联盟)作战,但是此时东方还不是帝乙的主要用兵方向。纣王继位后,商朝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敌人羌人、“方”、召方、盂国等都已经被严重削弱或暂时解决,纣王这时显然可以腾出手来,将商人的主要打击方向改为东方。文献和卜辞显示,纣王时期与东夷的战争,可以说是商朝与东夷数百年战争的最高丨潮丨。

  日期:2017-10-14 20:59:40
  12,纣王伐东夷及背后的隐秘
  纣王时期的卜辞显示,纣王九年三四月间东夷(人方)曾进攻商朝东部地区。纣王为大举讨伐东夷,首先发起“舆论战”—向东方诸侯们遍告东夷无故犯边的累累罪行。随即,他开始征调王师和东方诸侯军队,进行战前准备。到第二年(纣王十年)九月,纣王先在宗庙进行祭祀,随后御驾亲征东夷,并命令东方的诸侯攸侯喜配合,因为此次东征的主战场就在攸地(古文字大家陈梦家考证攸地在今天河南永城以南、安徽宿州西北一带)。

  日期:2017-10-14 22:35: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