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47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07 16:38:20
  风水的法则,得水最好,能藏风是第二个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即便是旺盛的气攒动,也有它的余气止息,虽然零散,也有生气聚集的地方。
  易经说:水流在土外,叫外气。外气横行成为界水。土内的生气自然止聚,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易经又说: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土为生气之母,有土才有气。气是水之母,有气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热地方的气浅,藏在平坦地带的气深。
  阴宅风水在选址上最重视风水方面的考虑,对龙、砂、穴、水、明堂、近案、远朝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讲究,包括墓穴的地质、水文、朝向、土壤的要求,尤其要与自然山川景观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风水的做法上要求风水的建筑,应该同其周围环境、风景融汇在一起,做到依山为穴为上佳。
  从葬地来看,千尺的山水叫势,百尺的山水叫形。势和形顺为吉,势和形逆为凶。势凶形吉,原有的百种福,只剩下一种福可能会留住。如果远势吉而近形凶,葬后几天就会有灾难降临。千尺之势,委宛顿息,气不融结,外不能聚内气,气在地中消失。
  缺漏的穴,是指使棺木朽坏的地方。外气是用来止住内气,过水是用来挡住来龙。远势来而近形止,前有山水相迎,后有大山依靠,这就是风水吉地。
  阴宅风水的穴有三吉:藏神合塑,神迎鬼避,是一吉;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二吉;目力奇巧,工力具备,趋全避缺,增高益下,是三吉。
  葬地有六凶:阴差阳错,互不调和,是一凶;葬时不宜,是二凶;力小图大,是三凶;凭恃福力,是四凶;滥用威权,僭上逼下,是五凶;变应怪异,是六凶。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仇富恨官心理,一但自己有希望跻身富贵之列,莫不是欢天喜地,断没有置之不理的。旷一兵痴迷风水一说,无非是他老娘埋在了风水宝地上了,主他仕途无量,钻研这种知识,其心理希望风水学说是真的。
  日期:2017-11-08 17:16:41
  我对当官不感兴趣,能腰缠万贯,当然会心向往之。石娲是我事实上的老婆,她肚子里还怀着我的儿子,石娲母子俩躺在了旺穴里,我不沾光谁沾光?所以,我也希望这风水一说是真的。我冲旷一兵翘起大拇指,由衷地笑道:
  "真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啊!老同学的知识渊博,我是驷马难追啊!"
  旷一兵摇头晃脑地摆着手,不好意思地说:"都是过命的老同学了,不要给我乱戴高帽子噻。我是拾人牙慧,全是听师傅说的。唉.可惜我师傅死早了一点."
  夜深了,旷一兵还在讲这神乎其神的风水学,他庆幸自己的娘亲葬了旺穴,又说石娲的坟茔肯定是块宝地。他担忧我踩死了无数的黄丝蚁,还用手满坟包去拍打,不知今后会发生什么事儿。
  末了,他又说菩萨住庙堂,理所当然,凡人如果看着眼红,哪怕你富甲一方,权倾朝野,请走菩萨把庙堂当成别墅安家,保证你家财散尽还死得惨。

  阴宅也是这样,譬如有那么一块风水宝地,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去躺,如果你活着时德行有亏,占了这个旺穴,反而增加罪过,要子孙后代来偿还。岂不是弄巧成拙,遗祸亲人?
  我被他侃得睡意全无,本来心情蛮好,如坐春风。听他用这话来收尾,一颗心倏地又悬挂起来,一再要求他说个端详。
  岂料这过命的老同学两手一摊,自顾取下眼镜擦拭,无盐无味地说:"这只是泛泛而谈,就风水而言,我才刚刚入门,许多事还解释不上来。"
  这家伙真坏,又送了我一个不眠之夜!
  _
  PS:引经据典铺垫了这么多,无非是还原真实的巫。故事只是刚开了个头,石娲相信我而送了命,她娘亲其实应该是提醒她:我才是毁灭巴国的祸根!可惜她被"爱"迷惑了,总是记不得后面的告诫,在冥冥之中,这也许是天意吧?
  我逃出来了,石娲死了,龙缸王城祸起萧墙,我中了蛊毒和血咒,诡异古怪的事层出不穷,始终伴随着我。爱情是伟大的,正所谓情有多深,仇有多深。石娲是真正的巫者,她渴望真爱而不灭的魂灵,会怎样复仇还魂?
  日期:2017-11-09 18:42:21
  第41章 冲动是魔鬼
  石娲的影子时常在眼前晃悠,闹得我心神不定,吃不好睡不安,人也消瘦了许多,所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向隅而泣,惶惶不可终日,是我真实的写照。过了18岁生日,我该回龙河村了。
  旷一兵讲同窗友情,陪我回南浦呆了三天,大肆兜售他的风水学,我要买的煤油灯罩也"开后门"买了100个,这东西紧俏价廉,我打算送石林影50个,回馈她对我的盛情款待,剩下的交李队长分配。
  当年干一天被称之为小工的苦力只能挣八角六分钱,四块钱不是太小的数目,正应了"崽卖爷田不心痛"的老话,花父母从牙缝间剔下来的钱,没一丁点儿心疼的感觉。
  在斩龙渡下船后,我提溜着玻璃灯罩,匆匆往石林影所在的生产队赶去,远远地看到她队上的村民都在田里薅秧,我不打算在这里耽搁,等一下还要搭小木船到龙角,便直接朝干活的地方走去。
  玻璃灯罩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宛如两串奇珍异宝,还隔着老远,一位与石林影走得近的何大嫂,就冲我大声喊了起来:

  "宁知青是来看小影的吧?她受了伤,在屋里躺着呢!"
  闻听此言我心里一愣,停下了匆匆地脚步,正要转身往另一个方向的知青屋走去,见那何大嫂正离开薅秧的队列,笑逐颜开地朝我跑来。紧随其后的一个中年汉子,一张脸笑得稀烂,从神态上看,显然是一队之长,正在干活的男女老少全都停了下来,叽叽喳喳地与我打招呼,其实我一个都不认得。
  我岂会不明白,他们是在与四分钱一个的灯罩打招呼!
  那大嫂和队长疾步赶到我身前,队长自我介绍姓史,说他要亲自领我去见石林影,一双眼睛却盯着灯罩不松眼,我扬起一串对他说,这50个是小石妹子托我买的,每家每户都有份。
  史队长笑眯眯地接过熠熠生辉的廉价玻璃串,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回过身去朝远处的人群大声叫道:

  "这稀罕物是小影托宁知青想尽苦法儿,从南浦玻璃厂直接搞来的,每家一个,有钱的拿灯罩时给钱,没钱的由队里挂账垫付,在年底结算扣除."
  没等他说完,田里的人群发声喊:"全都挂账吧"!随着这吼声,人们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分灯罩,乡下人实诚,信奉捏在手中才属于自己的硬道理。
  队长提着剩下的十多个灯罩,与何大嫂把我送到知青屋前,见房门虚掩着,何大嫂抢先一步推开了门,笑嘻嘻地说:"小影妹子,宁知青看你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