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出轨记——以一只不生动的笔把更不生动的现实一股脑倾泻在你脑子里》
第8节作者:
正牌酆少mr点K 躺在床上,于婶见于叔还是不说话,知道他往心里去了。其实于叔是非常喜欢孙女的,只是接触太少。她想劝于叔,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她可受不了冷场。于是于婶抬起身,上半身趴在于叔身上,对于叔说:“孩子小,不懂事,回去我教育她。”
于叔凝重地说:“知道孩子小,教育也没有用,她都忘记我长什么模样了。”
于婶想继续劝于叔去,想了想这个话题说了多次了。于是没说话,于叔也没说话。于婶在温馨中又想起了王哥家的晚餐,过了一会儿说:“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热热闹闹的一大家人在一起,就好了。”
于叔没说话,于婶看于叔闭着眼睛,以为于叔睡着了,于是也睡觉了。这时,于叔睁开眼睛,在黑夜中看着天花板,就这么看着,等于婶睡着了,他看着于婶在她身边熟睡,能听见于婶均匀的呼吸声,看了一会儿,眼神非常复杂地注视着,然后长叹了一声,帮于婶盖了盖被子,自己也睡觉了。
日期:2018-01-26 17:29:26
四、
第二天照例于叔和于婶两个人去乡下看于叔的姐姐,老姐姐七十多了,一个人住在乡下于婶每次回来都要看看她。姐夫死的早,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学习都很好,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也早已成家立业了。儿子在北京,在一个大的央企集团,已经到了处长,儿媳老丈人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对女婿比较满意,在仕途上也多有照顾。女儿和丈夫一起在深圳打工,去了十多年了,也已在深圳站住脚。
姐姐家的房子很新,是前两年儿女出钱翻盖的,三间房一个大院姐姐一个人住,平时有夫家在一个村里的侄儿照顾下,她生活能够自理,所以也没多少事。考虑到姐姐一个人做饭,于婶提议给姐姐买点食品,于是两个人带的肉、鸡、蔬菜、鸡蛋一大堆东西。
姐姐没在家,于叔经常过来看姐姐,所以街坊四邻都认识。有街坊告诉于叔于婶说姐姐到邻里打牌去了,而且马上帮忙去找。一会儿姐姐着急忙慌的来了,看见兄弟和弟媳非常高兴,但是嘴里抱怨说:“也不提前说一声,早知道你们来就不出去打牌了,这倒好,一直输钱,手气刚刚好一点,你们来了。”
于婶问姐姐输了多少,姐姐回答五块多。于叔笑了,对姐姐说:“姐姐你可以了,花五块钱,人家三个人陪你一上午,不错了。输点输点吧,我给你,给你十块。本来图个热闹,别当真。”
姐姐让于叔他们两个上炕坐,一会儿取花生一会儿取苹果一会儿倒水的一通忙活,于婶怎么拦也拦不住,于叔劝姐姐:“你就坐着吧,别瞎忙活了。”
三个人坐下聊天,姐姐非常关心弟媳在上海开不开心,也关心侄儿一家的情况,于婶一一做了介绍。姐姐听说情况后,高兴地说:“小海打小我就看着是个孝顺孩子,这多好,你先去看孩子,等我兄弟老了行动不方便了也去上海,一大家人都相互有个照应。省的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
于婶说“姐,他孤苦伶仃是自找,让他去他不去,你可得说说他,不知道的会说儿子不孝顺不说,还以为他在这里有人牵挂走不开呢。”
“别乱喷,我在这里一个月建国给我八千多块钱呢,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有一万多块钱呢,我是给儿子攒钱买房子。”于叔反驳说。
姐姐肯定向着弟弟,说:“你说的对,多攒钱,趁着腿脚利索能动是对的。不过我听你怎么总咳嗽?要治治。”
“姐我没事。”于叔回答。
于叔于婶问姐姐儿子女儿的情况,姐姐眉飞色舞地介绍,儿子女儿都非常好,也都有出息,儿子已经后备干部了,在处长的基础上有可能很快再提拔,孙子也上高中了。女儿在深圳也挺好的,刚刚怀孕了准备生二胎。两个人隔三岔五的就打电话来,而且每个月两个人都给她大几百元的生活费,钱上是够花。
“姐,你怎么不去北京跟儿子住啊?去年你不是还去了半年呢吗?我还以为你一直在北京不回来呢,你一个人在村里干嘛啊?不如把房子卖了,拿着钱去找儿子。”于婶问。
“唉,我不习惯北京。”姐姐低下头,表情有些伤感。
“那你一个人在村里也不是事啊?不如早点去,还逐渐适应。你多七十多了,还准备一个人住多久?”于婶继续问。
“唉,我跟你说了吧,不是外人我也不怕丢人。”姐姐悲伤地说,“儿媳搁不下我。她家就是北京的也就她这么一个孩子,平时他们都是去娘家多,周六、周日总去,她爸妈身体也不怎么好。我去了住了几个月,儿媳就给我脸色看了。孙子也是跟姥姥姥爷亲,也不知道他们跟孩子说什么了,孙子跟我说,我在他家,把他们的生活规律都打乱了,说他成绩都下降了,你说我还怎么去?我也不能跟儿子说呀,我不回来咋办?听儿媳说我儿子提拔都是靠老丈人的关系,好像很快就又要当官了,人家对咱们有恩,咱们也欠着人家的。”
“那儿子不白养活了?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养儿子就是为了防老。”于婶忿忿不平地说。
“我不敢跟儿子说啊,就说在北京我不习惯,不如在村子里自在。他们是三间房,也确实不如在自己家宽敞呀。”姐姐说。
于叔说话了:“儿子还是心疼我姐的,总来电话问,也劝她去北京。”
“什么心疼?她媳妇那样我不信他看不不出来。”于婶继续抱不平,“姐,你就是太老实。”
“你说当家长的,不就是为了儿女好吗?我和你姐夫两农民,都是小学水平,把儿子培养成那么大的官,甭说他们家族,在全村像他那个岁数的出息的没几个,我儿子是最出息的。都在那么大的城市生活,看着他们高兴,我也就满足了,不求别的了。”
“闺女呢?”于婶问。
“闺女也好着呢,两个人都赚不少钱,”姐姐说着站起身,“看我,光说话了,中午咱们吃包饺子。”
三个人边聊天边包饺子。于叔于婶才知道,深圳姐姐女儿那里,公公婆婆跟他们一起过,闺女怀孕了,准备生二胎,第一个就是婆婆带着,实在也无法照顾母亲,加上在儿子那里的情况姐姐也不告诉女儿,所以只能姐姐一个人在家里了。
正说着话,姐夫的一个侄儿媳妇过来了,看见于叔于婶,大家也都认识,侄儿媳妇夸张地说:“我说今天怎么菜板这么响呢?来客人了啊,大舅大舅妈好。”
于婶连忙招呼对方坐下,侄儿媳妇说:“不坐了,不坐了,我来借点东西。”然后对着姐姐说:“婶,正要炒菜,看见家里没油了,借点油,我儿子得吃点好的,力气活都得他干不是,哎呦,看我这记性,碗都忘了拿了,还得用您个碗,完了给您送回来。”
“上次你拿走的碗还没送回来呢。”姐姐不高兴地说。
“婶,我那兄弟当那么大官您还在乎那几个碗?完了事儿我给您一起送回来。”说着,侄儿媳妇倒了半碗油,忽然看见苹果,又夸张地说:“看看看看,这么大苹果,我们可舍不得买,肯定贵,我拿两个给您孙子啊。”说完也不客气,自己取了两个大苹果就走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