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飘香》
第3节

作者: 二孛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电话也有必要出来接,因为是周村长打的。他们之前已经说好了,明天村里就开村民会定卖地,可村长还是想先见个面,聊两句。晓光走下岔路,往村口方向走了三五十米,一辆迎面驶来的白色丰田霸道按了两下喇叭,靠边停下了,下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身量中等偏矮,很敦实,穿了件淡紫色面料闪亮的名牌T恤,下摆掖进腰里,露出同样闪亮的名牌腰带,腋下夹着名牌包,摘下墨镜,一脸能挣大钱的买卖人的笑,很客气地跟他握手。在握手的时候,晓光顺便给他这身行头估了个价,大概是五亩稻田的年产值。他们握着的手还没分开,张丹骑着摩托车经过他们身边,车后挂着编织筐、渔网,齐备的渔具,对他视而不见,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她不愿理他。

  “能待两天儿?”周村长递上一支软中华。
  “不会。”晓光摆手,“没想多待,事处理完就走。”说话时视线还跟着骑出老远的张丹。
  “明天开会,只要你们家签字这事就妥了。”
  “钱什么时候给?”
  “你要着急用钱签了字马上就先给你,这都好说。”他的样子让晓光感觉如果能用家人换地,他能马上把老婆扔出来。
  跟周村长三句话就聊完了。晓光没回家,溜溜达达地往村里走,这个时间正是农民忙的时候,路边树底下坐的都是老头老太太,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只是在这些老人当中,晓光注意到有两个中年男人,脸都是晦暗的铜黄色,像是忍痛地皱着眉头,手按着肚子右侧,听着人说话,也可能没听。这两个人明显是病了,而且还得了同一种病。
  晓光心里并不想,可最后还是走到了村里的工厂前。工厂挺大,约莫十亩地见方的地盘被一人多高的围墙圈着,左右倚着围墙建起两排棚子,罩着彩钢瓦,院子铺着沥青,他在路上遇到的那两辆卡车还在院子里,塑料瓶,废旧电脑电视被分别卸到棚子里,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女一面说笑,一面熟练的拆解,电路板规整码好,塑料外壳随便扔到一边,已经垒了一堆。最靠里的厂房发出杂乱的机器轰鸣,高高的烟囱黑烟滚滚,被粉刷成白色的工厂外墙上一层黑灰,工厂四周能看见的草木,也都顶着一层这样的黑灰,他看见那条几乎干涸的边沟里,有厚厚一层灰黑色泥垢,散发出的气味不只刺鼻,眼睛也能感觉到辣。距离工厂几十米,就是他家的瓜地,残破的瓜棚孤零零站在地里,也像个老人。距离瓜地几十米,就是稻田了,还没插秧,地里还是去年冬天的样子。

  晓光的心里也像落了层黑灰,在自家的岔路口徘徊,盘算着回去要怎么劝爷爷奶奶,怎么劝都觉得难以启齿。远远看见家里那头黄牛还拴在房后的山坡上,晓光就上了山坡。他小时候家里就有这头黄牛,那时他就以为它是头老黄牛,因为它行动很缓慢,后来才知道,黄牛就是这样的生活节奏,那时它还年轻。后来它真的老了,样子没变,行动也没有更慢,只是毛色变淡了,瓜农们出去卖瓜都换了农用车,爷爷也不再出去卖瓜,但这头牛已经是家里“人”了,只在春秋农忙时节套上几次车,平时就躺在山坡上吃草看风景。晓光走近,它虽然无动于衷,可从那双大眼睛里,能看出来,它还记得他。晓光掠了把青草,捡了根树枝,蹲在它身边,喂它吃草,用树枝赶它身上的牛虻,和它一起看山下的风景——那座工厂放在村里,是那么不协调。他上的小学距离村子有两公里,放学偶尔能遇到卖瓜回来的爷爷,就会爬上牛车,随着它的步点晃荡,慢悠悠经过行道树的树荫和浓烈的夕阳,身上一凉,一热,他手里捧着西瓜,闻着黄牛身上带着青草气的汗味。

  晓光牵着牛进院子,在炕上坐着的爷爷看见他,两个人都躲避对视。奶奶抱柴禾正从柴棚往外走,笑说:“我还想着一会去牵它呢。”奶奶还是老装束,黑布鞋,永远罩一件坎肩,花白的头发梳得光光的,在头后绾个发髻。他小时候奶奶就这样,那时候他觉得奶奶像动画片里的土地婆婆,矮矮胖胖,五官慈祥。奶奶那时比现在走得快,现在眉目反而更慈祥了。

  “上山转了一圈,就把它带回来了。”晓光说着把牛牵进牛棚。
  “你爷崴脚它也上火,两天没怎么吃草了,晚上给它点苞米,岁数大了,不抗折腾,别再闹毛病。”于奶奶叹了口气,看着晓光把黄牛拴在槽上。
  晓光在厨房烧火,陪奶奶做菜,始终不进屋。他不在的这会,已经杀好了一只鸡,奶奶不敢杀鸡,一定是爷爷杀的,爷爷走动那么不方便,怎么杀的呢?
  鸡肉还没下锅,张丹在门口喊于奶奶,一手提着编织筐,一手提着许多菜。
  “哎呀我大孙女啊,可谢谢你了!”于奶奶惊喜地迎了上去。
  “奶看你说的。”张丹在门口把东西一样样交给于奶奶。
  “快进屋。”
  “不了,也得回家做饭了。”
  “还做啥,这边做好了给你们端过去。”
  “不用啊,奶我走了。”张丹像还有急事,急匆匆走了。晓光觉得还是因为他,不然她不会不进屋。

  “真是麻烦人家张丹了,为了捞这瞎疙瘩,骑车跑了二十多里地。”于奶奶把编织筐里的鱼倒出来,大的一拃长,小的三四寸,约莫有一盘。这种鱼是扁的,大头,灰褐色,背上有暗花,有点像娃娃鱼,当地人管这种鱼叫瞎疙瘩,又叫老头鱼,活在山间的干净河水里,味道极鲜美,但很少,恰巧主要就活在这附近的山区河流。晓光很喜欢吃这种鱼,小时候常和奶奶去村口下游抓,之后每次回来,奶奶都要特意给他做这道鱼。

  “村口河里不就有吗?”
  “那是以前了,从厂里废水往河里淌之后,就没了。”于奶奶叹了一声。
  “张丹不是考出去了吗,怎么回来了?”晓光不知道怎么接,就换了话题。
  “咳,这孩子命苦!”于奶奶又叹了一声“毕业就在沈阳找着工作了,我和你爷都替她高兴,这么多年,可算熬出头了。她爸也高兴,跟我说了好几回,对不起这个姑娘,想趁年轻多干点,给她攒嫁妆。村里厂子刚开他就去上班了,挣得倒是不少,可没到半年,体格就不行了,上医院一查,肝坏了,都腹水了。开始还没往这上头想,就那一先一后,一块在厂子上班的好几个人都有病了,检查全是肝病。后来才知道,他们加工那个塑料颗粒有毒,得戴防毒口罩,开始都没有,这之后才给配,等于把他们坑了。她爸一病就什么都不能干了,打针吃药还得有人伺候,家里还有果树,没办法,张丹就回来了。都是一样姑娘,人家就在市里,穿的好,吃的好,工作还不累,她是在家就照顾病人,出去就上山干活。就这样,一句埋怨没有,天天还是乐呵呵的,真是好姑娘。”

  “村里得病的多吗?”晓光想起了下午看见的那两个生病的男人,张丹的爸爸,是不是也是那个样子?

  “多到不算多,可谁都没底呀,在工厂里干活的中毒了,那厂子天天冒那黑烟,大伙闻多了能不中毒吗?我们这些老东西没事,中不中毒也活不几年了,那些孩子怎么办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