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记录的史前超级文明》
第27节

作者: 向秋多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04 10:58:06
  19,山海经推翻了现有的历史观
  山海经为什么会定义成一本巫书,无非是里面记载了祭祀的用具和特点,记载了十巫之类,这些内容都非常少,如果抛开这些内容,基本就和巫一点关系都扯不上,真正的巫书有时间,有祭品,有神名,有咒语。
  比如说玉匣记就是巫书的代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年汉代的时候就按山经去考察过中原地形,完全不附,于是束之高阁。所以以至于后人一直没有将山海经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考证。
  在中国考古学出现之前,历史记载就成了中国的历史观,五千年前就是刀耕火种的原始人,不过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考古学惊人成就给中国那些大脑昏沉的历史学者们打了几个兴奋剂,于是中国田园考古开始大面积铺开。
  通过挖掘整理,一大批历史上无记载的古城,遗址,文明,文化,都冒了出来,多次打破历史学固有的认知,而到三星堆和金沙出现后,官科们完全傻眼了。他们从来认为,黄河才孕育文明,长江都是原始人,而当早于黄河文明 ,高于中原文明 的三星堆文明出现时,他们不敢承认了,如果一但承认,那么中国历史就需要全面的改写,他们的工作恐怕也就保不住了,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否定,否定一个文明 最直接就是否定文字。

  日期:2018-02-04 22:57:37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青铜器上都刻有一种类似文字的符号,由于所谓的“专家”们并不认识这种古文字,于是又害怕别人认出来了,于是就大大方方的根据各方向 的利益而向世人宣称,三星堆没有文字,因此不是文明,只能是文化。
  可惜纸永远包不住火,慌言说得再多再久也还是慌言,当古彝文拿出来和这些符号有惊人的相似的时候,“专家”们傻眼了,于是只能圆慌说那不具备文字特点只能是巴蜀图语,把古彝文拿出来一对比,百分之九十几的相同相近,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官科们到现在还死不承认,假装无视,甚至打压,反而是民间积极的展开对三星堆文字的破译。
  随着对三星堆的关注,国内外其他学者,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重新回到山海经上,因为三星堆和金沙在古书里是没有记载的,但却神奇的复活了山海经,因为只有山海经里两次提到大木和十日。

  当官科们开始准备解读山海经时,就更傻眼了,山经里那详细的里程数,那丰富的地理情况,而且是整个世界的测量数据,真是的五千年前的刀耕火种的原始人一步一个脚印的测量出来的吗?
  可以说人类已知的文明 无论 是古埃及,古苏美尔,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也不具备那样的需求,同时打破了国内一些“意淫猜测专家”们的专利,只要一看到有名号的神,那就一定是图腾,管你什么人面鸟身,人首龙身,人首蛇身,兽首人身,统统都一个图腾了事。很可惜,山海经打了他们的脸,所以他们有生之日,永远不敢正视山海经。
  日期:2018-02-05 11:09:32
  山海经把神的时代和人的时代切割得非常清晰,神的形象,神的恩怨,神的战争,那并不是想象,附会,而活生生的记录,比如一个东方句芒,大部分半截身子要入土的“意淫猜测专家”们一口咬定那就是春神,是某某族的图腾,那么乘两龙是什么意思?说不清楚,于是就说是原始人的附会,他们只要是说不清楚的就说古人乱讲。
  可惜的是这个时代,不依所谓权威的意淫就可以成事的,那个时代一去不返了,一切都要以出土实物为依据,就像考证汤谷在湖南一样,十日出土了吗?对已出土的三星堆青铜树视而不见,可见挡在中华文明 考古面前的不是证据,不是实物,而是占据文化上层的利益阶层。只有当这些人都入土了,中华文明 考证才会进入真正的真相阶段。
  山海经的记录存在上万年了,不在乎多等十几二十年。
  日期:2018-02-05 20:23:04

  20,破译山海经将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为什么有三个黄帝三个颛顼呢,山经里有一个黄帝,没有提及后人只提及他种植和杀人,到了大荒北经里与蚩尤作战的黄帝,海内经里面就有了“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第一个黄帝出现在西山经里,据笔者推其距离在今伊朗西北部,另一个黄帝在大荒北经里八千到六千年,第三个黄帝在海内经里,六千到四千年之间,在今四川西部。
  如果这三个黄帝是一个人,那么他则活了至少四千年,而且山经和荒经里的黄帝没有后人,海内经里的黄帝则有几个支系的繁衍。这只能说明,山经,海经,荒经和海内经,并不是出自一个统一的文献,而是若干个材料进行组合汇编而成。

  所以这里记载一个黄帝和那里记载的一个黄帝,其实都是首领,但是合在一起却时代混淆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