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31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23 18:49:27
  在这里,介绍一下周代的鼎制,鼎分为三种:镬鼎、升鼎、羞鼎。镬鼎形体巨大,一般没有盖,主要用来煮白牲肉。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被称为“陪鼎”。周天子赐予诸侯鼎彝也有一些惯例:一般是诸侯立了大功或者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天子会命工匠铸造青铜器并且刻上文字作为奖励,这是诸侯的荣耀。所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个词汇—鼎铭,说的就是鼎上铸刻的铭文,又称为钟鼎文、金文,因此这种具有记载性质的铭文成为了研究古文字、历史、礼仪、职官、制度的重要材料。

  一般情况下,钟鼎文刻于镬鼎、升鼎。华督送出的这个郜鼎又被记载为郜大鼎,从名称上看应该是镬鼎。不过遗憾的是考古没有出土过郜鼎实物,也没有关于郜鼎上铭文的记载,具体这个鼎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日期:2018-01-23 19:29:56
  为了力挺宋庄公,郑庄公还特地约上齐僖公鲁桓公,在稷地为宋庄公搞了个加冕仪式,并且承认华督的太宰地位。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一种新的政治格局正在悄然形成:在诸侯国的政权重建问题上,代表着最高权力的周王室被凉到了一边,几个绘声绘色的诸侯代行了周天子的职责,这就是“政由方伯”,这个无名有实“方伯”毫无疑问就是如日中天的郑庄公。
  而大臣谋逆弑君也就这样被默许了。
  为了利益,不问道义,各诸侯国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日期:2018-01-23 20:08:15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稷地会盟,郑庄公约上的是鲁桓公而不是鲁隐公。因为此时鲁隐公已经死了,他也是被杀的,杀人者正是鲁国权臣公子翚。

  鲁隐公是春秋时代著名人物,因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开始的,而且是以鲁国纪年记录的,鲁隐公因为其年号常被提起。
  日期:2018-01-23 20:59:47
  ~~~诸姬之长~
  在天下诸侯中,鲁国属于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四弟王子旦在今天河南鲁山建立鲁国,因为周公要留任镐京,就让长子伯禽代为就国,伯禽就成了鲁国实际开国君主。周成王即位后,殷商旧部及徐国、奄国等东方方国伙同三监叛乱,并企图重建商朝。周公率军平定三监叛乱后,又大举东征并取得最终胜利,灭掉了许多效忠商朝的国家。然后,周公把原封在河南鲁山的鲁国迁至东方,并以奄国故土为国都,即曲阜。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朝献庚、阳甲两代商王都曾建都于奄,到盘庚才迁都于今天河南安阳的殷地,周公将鲁国迁至奄这个殷商遗民聚集之地,就是要加大这里的控制力度,以配合齐国镇守大周东方。而周公旦则得到陕西岐山北为采邑,这里是周人发迹地,被称作“周原”,这就是周公称呼的由来,周公旦去世后,其次子陈世袭周公爵位及采邑,世代为周公。

  东迁的鲁国初建时疆域较小,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了与齐国鼎足而立的大国,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还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
  日期:2018-01-23 21:35:19
  周王室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讲究亲亲上恩,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伯禽在位四十余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因此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用天子之礼祭祀周公的资格,这是对周公旦功劳的肯定和追念,也是给与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希望鲁国作为宗邦能够“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正统高贵的出身赋予了鲁国特殊的地位,周边小国向鲁国进贡者不计其数,直到西周末年,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等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
  日期:2018-01-23 22:23:27

  但此时的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却一再恶化,先是周宣王以个人喜好插手鲁国储君事宜,责令鲁武公弃长子括而立少子戏为世子,郁郁不乐的鲁武公回到鲁国后就病死了,少子戏被立,是为鲁懿公。然后括的儿子伯御干掉鲁懿公,坐上了国君之位,最后又被周宣王发兵给剿灭,随后周宣王又立鲁懿公戏的弟弟称为君,是为鲁孝公。从那个时候起,鲁国人对于周天子就不大感冒了,到周平王即位,鲁孝公更是看不上这个有着“弑父”之嫌的天子。

  鲁孝公去世后,其子弗湟即位,是为鲁惠公,他当政的四十六年,对于东迁的周王室也是基本上不理不睬的态度。
  到鲁惠公晚年的时候,鲁国又面临储君问题了,鲁惠公的夫人去世较早,没有嫡子,倒是妾室声子生下了儿子,取名息(一作息姑),公子息成年后,鲁国为其聘妻,选的是宋武公的侄女仲子,可是新妇到了鲁国后,鲁惠公看她长得漂亮竟然占为己有,儿媳变成了右媵,仲子不久后又为鲁惠公生下了儿子允。鲁惠公死后,怎么选择接班人就成了问题,惠公没有嫡子,所以国君只能在公子息和公子允之中选择。按说仲子地位较高,她是右媵,地位仅次于嫡夫人,但是她的儿子公子允年幼,声子的孩子公子息年龄较大,但是声子地位较低。最终,鲁国大夫们还是拥立了公子息,因为他年长而且为人宽厚。公子息也担心允被立为国君,大臣们未必能好好辅佐,就勉为其难上台执政,等公子允长大后还政于他。

  公子息即位,就是鲁隐公。
  日期:2018-01-23 23:06:59
  ~~鲁隐公~~
  鲁隐公算得上一位宽厚之人,父亲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妻子,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抱怨,还对仲子礼敬有加。因为与王室关系疏远,鲁隐公上台之后,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册命,他也没有愤怒没有抱怨。到了秋天,周平王终于派使者来了,一是册命,二是吊丧。
  但是周王室的吊丧简直是一塌糊涂。
  按照《礼记曲礼》的说法,天子去世叫做“驾崩”,取义于万民拥戴的权力不能行驶了,精神支柱也没有了,江山少了支柱就会崩塌。天子驾崩七个月后下葬,诸侯都要参加葬礼;诸侯去世叫做“薨”,取义于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诸侯薨,五个月后下葬,同盟的国家都要参加葬礼;大夫去世叫做“卒”,取义于终结的意思,大夫卒,三个月后下葬,官位相同的同僚参加者了;士去世叫做“不禄”,取义于不能享受俸禄了,士不禄后一个月下葬,亲朋好友参加葬礼。鲁惠公是诸侯级别,棺椁应该停放五个月后下葬,可周平王的使者到来时,鲁惠公早就够月份已经入土为安了,这时候才来吊丧,这不是来恶心人吗?

  这还不算完,使者奉上吊丧礼品,竟然是双份的,一份是给鲁惠公的,另一份是给仲子的。问题是仲子还活得好好的,周平王却连她的吊丧礼品都送来了!。
  这不是在侮辱人吗?
  鲁隐公很生气,可是也没有发怒。
  鲁隐公算是有涵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