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27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19 15:47:53
  然而假的终归是假的,宋国司马孔父嘉就不相信,他派人到洛邑打探消息,结果证实所谓的王命都是郑庄公杜撰的。孔父嘉笑了,他对惊慌失措的宋殇公说不用担心,他自有办法让郑国不战自退。
  在春秋战国时代,经典战例比比皆是,巧计谋略多不胜数,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比如围魏救赵,但就其策略来讲,孙膑还真不是发明者,早他几百年的孔父嘉就曾用过,但孔父嘉并没有因此留名,因为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端尚不错,后续太不堪。
  孔父嘉策略就是贿赂卫国和蔡国,让两国袭击郑国边境,因为此时郑国大部队都出动了,国内力量空虚,到时候郑军不得不回援本国,宋国之围自然就解了。

  宋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把国宝中的蟠虺纹曲耳铜鼎送给卫国,蟠虺纹曲耳铜鼎属于当时有名的重器。卫宣公得了宝贝,就派出右宰丑领兵协同作战,他同孔父嘉一道趁着郑国边境空虚,直逼荥阳。
  日期:2018-01-19 17:00:24
  国内受袭的消息很快传给郑庄公,这时郑、齐、鲁三国联军已经攻下了宋国郜城和防城,这两城都位于今天山东成武县东一带。郑庄公急于回援,就把两城分别送给齐鲁两国,夷仲年再三谦让,坚决不受,因为这两城跟齐国根本不接壤。郑庄公就一并奉送给鲁国,公子翚可没客气,乐得合不拢嘴。拿人家的手短,之后郑庄公再召,公子翚跑得快的很!
  日期:2018-01-19 17:46:48
  至此,一切在孔父嘉掌控之中。
  但接下来,画风要变了。
  宋、卫军队的攻城战并不顺利,郑国的防守力远远出乎他们的预料,孔父嘉连连作战,连连失利。他和右宰丑商议后决定放弃原有作战计划,改伐戴国。
  戴国位于今天的商丘民权东北,也是商朝遗民的封国,戴国国小兵微,又介于郑宋两国之间,因此,郑、宋两国都希望吞并这个国家,也正因为此,戴国人警惕性很高。
  宋卫联军出现在城外,戴人紧张了,他们怀疑来者不善,就紧闭城门,全城严阵以待。这时蔡国军队也赶到了,孔父嘉指挥三国联军攻城,没想到戴人非常顽强,联军连攻几天硬没攻下来。

  日期:2018-01-19 18:26:32
  更糟糕的是这时郑军已经回援,而且郑庄公又带领着先遣部队追到了戴国,他还扬言要为戴人复仇。 
  戴国人见来了救兵,纷纷奔走相告,并准备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孔父嘉担心被夹攻,于是命令军队撤退,等看清形势再做行动。
  形势出乎意料,戴国城头竟然竖起了郑国的旗号!

  原来郑庄公早就想吞并戴国,只是一直没有动手,这次他正好借助机会进城,控制了局势,戴人连日抗击宋卫蔡联军,早已疲倦,再加上郑庄公威名,一时间竟没人敢抵抗。
  就这样,戴国被并入了郑国,戴君被放逐,带着一家老小投奔了秦国。
  眼看为他人做了嫁衣,孔父嘉恼恨不已,不过这还不是终结,郑庄公趁热打铁,又指挥着随后赶来的郑国大军与先遣部队一道形成合围,将宋卫蔡联军杀得七零八散,右宰丑阵亡,孔父嘉侥幸突围成功,逃了一条性命。
  日期:2018-01-19 22:18:02
  吞并戴国,又大败三国军队,郑庄公大摆酒宴,庆贺胜利。将士们都很兴奋,郑庄公也不禁飘飘然,他乘着醉意询问大臣,“寡人比古之方伯如何?”这是郑庄公的心声,也是他仅有的一次吐露心声,在这之前及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过一次称伯图霸之语。
  颍考叔站起身来,回答道:“方伯是诸侯之长,受王命征伐四方,令到之处诸国臣服。而国君是假托王命征伐,即使这样,令到之处,蔡、卫两国反而帮助宋人攻郑,郕国、许国公然不至,难道这就是方伯之威?”
  郑庄公发热的脑袋顿时清醒了,他连连对考叔说“卿言是也”。
  “方伯”显然是郑庄公一生的最高追求目标,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以此为中心的,他可以无此名,但必须行此实。酒宴结束,郑庄公就着手问罪郕国、许国,还是老办法,以违抗王命为由,邀请齐国一起出手,得郕归齐国,得许归郑国。
  日期:2018-01-20 09:44:20
  郕国是周文王第七子叔武的封国,位置大概在今天山东宁阳东北一带,为伯爵国,也有学者从地下发掘的资料推论郕国最早是封建于陕西周原,周平王迁都之后,郕国为犬戎所迫才迁国于山东境内。这不是个好地方,因为正夹在齐、鲁之间,因此郕国国势日衰,几乎是个附庸的存在。郕人听说郑庄公的意图后,主动要求归降齐国,齐僖公白捡个便宜,自然是欣然受之。
  日期:2018-01-20 10:35:49
  许国是周代列国中唯一一个可确定的男爵诸侯国,男爵国管辖范围方圆不过三十里,城池建筑规制也只能方圆三到七里,是不折不扣的小国。不过许国地理位置无与伦比,它在今天的河南许昌境内,是“中原之中”,因此郑庄公早有吞并许国的想法,只是基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比如十年之前,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就曾跟鲁隐公商议过交换各自飞地的事宜,“敝国去朝见天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贵国去泰山祭祀,也缺少一个落脚的地方,不如以敝国的汤沐之邑和贵国的朝宿之邑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郑庄公所说的汤沐之邑就是祊(beng)地,在今天山东费县东南。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弟弟,有陪同宣王祭祀泰山的资格,所以周宣王将祊地赐给郑桓公,作为他沐浴休息的地方,故称汤沐之邑,后来就成为郑国的飞地。朝宿之邑是周公建立鲁国时获取的一块飞地,用意和汤沐之邑一样,具体位置就在今天许昌市许田镇。许田毗邻许国国都,郑庄公此意不言而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