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24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16 19:01:47
  卫国人惊叹于庄姜的美貌作了这首《硕人》来称颂她。可惜,旁观者毕竟缺乏当局者的感触,他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庄姜的美只属于盛大婚礼仪式的点缀,而与情爱无关,我们读诗时以为的才子佳人相敬如宾的情形并没有出现,苍白的现实让我们大跌眼镜。《毛诗序》这样记载,“《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原来《硕人》之诗竟是对庄姜的怜悯,在这美丽的婚礼仪式之前,卫庄公早有心上人。只是不知道“嬖妾”是什么模样的一个女人,让卫庄公“惑”之,让美丽、尊贵、贤德的庄姜都为之黯然失色。

  庄姜只能在诗歌中寄托哀思,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诗人。朱熹认为收在《诗经.邶风》中开篇五首诗《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都是庄姜所做。在诗中,庄姜的不幸福表露无遗,常常“耿耿不寐”、“忧心悄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了: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日期:2018-01-16 19:47:17
  卫庄公后来又娶了陈国女子厉妫,生下儿子孝伯,但是厉妫和孝伯都很早去世。起初厉妫的妹妹戴妫也作为媵妾陪嫁过来,并为卫庄公生下儿子完,戴妫去世后,卫庄公就把公子完交给庄姜抚养,并将他立为世子。

  但是最得卫庄公溺爱的既不是孝伯也不是完,而是另外一个并未在史书中留下姓名的妾所生之子—公子州吁。州吁此人性格暴虐,喜欢谈兵,卫庄公就“任其所为”。
  日期:2018-01-16 19:48:59
  卫国执政卿公孙碏觉得这不是好现象,就规劝卫庄公:要喜欢州吁,就立他为世子;如果不打算立他,就好好管教他,否则必生乱子,“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这四种恶习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宠爱和赐予太过分。位卑的妨碍尊贵的,年少的凌驾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生的挑拨原有的,弱小的欺侮强大的,淫欲的破坏道义的,这是六种反常现象。身为君主应该尽量去除祸患,现在您却在加速它的到来,这怎么可以呀?”公孙碏是卫国第六代君主卫靖伯之孙,名碏,字石。因为后代以其字为氏,别出石氏,故公孙碏也被称作石碏。

  卫庄公不以为然,也难怪,石碏连自家儿子还管不住呢。石碏之子叫石厚,跟州吁是一路货色,两人狼狈为奸,干了不少坏事。石碏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还把他关过小黑屋,但都无济于事,后来石厚干脆搬到州吁府里住了,连家也不回了,石碏也无可奈何。
  日期:2018-01-16 20:20:28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完即位,史称卫桓公。卫桓公即位之后,以州吁骄横奢侈为理由罢免了他,州吁于是逃出卫国。
  十六年过去了,州吁和石厚聚集了一批从卫国出逃的流民,袭击并杀害卫桓公,对外宣称是卫桓公得了急病不治身亡。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担心被害,遂出奔邢国。州吁自立为君,把好哥们石厚封为上大夫。
  卫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被弑杀的国君,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从此后弑君成为惯例。  

  大家看到此处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不错,州吁和卫桓公就是卫国版的公子段与郑庄公,事实上在外流亡这些年,州吁结识了公子段,两人还颇为惺惺相惜。只不过他们的结局不同,郑庄公平定了叛乱,而卫桓公丢掉了性命。所以冯梦龙对此这样评价,“郑伯克段天伦断,优胜桓侯束手亡。”
  日期:2018-01-16 20:55:42
  卫桓公被弑消息传来,郑庄公一声长叹,“吾国行且被兵矣”。郑庄公料得不错,喜欢谈兵的州吁君位来路不正,卫国人心不服,州吁急于要立威,而立威最好的办法就是启动战争机器,这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不二法门。郑国曾因为公子段和公孙滑父子与卫国翻过脸,而且这两人此时就寄居于卫国共城,所以郑庄公断定州吁必定将攻击的目标锁定为郑国。
  但是此时的郑国已经与齐国结盟,慑于这个东方大国,州吁还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既然州吁立誓要做雄主,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他的好哥们石厚提议拉拢其他国家搞个五国联军。
  日期:2018-01-16 21:24:37
  哪五国?
  卫国、陈国、蔡国、鲁国,当然还有郑国的死敌—宋国。
  卫国自不必说。陈、蔡两国一向紧跟王室,周郑不和,所以这两国听说要伐郑,也就答应了,捧个人场总可以吧。鲁国国君鲁隐公比较仁弱,对权臣公子翚非常放任,公子翚这人性情贪婪,收了石厚送来的大礼立马答应出兵,鲁国属于典型的拿人家的手短。
  宋国则需要单列出来讲一下。
  前面提到,打压宋国是郑庄公的既定战略目标,因此他对于宋国内部事务极为关心。宋国国君宋穆公的君位传自其兄长宋宣公,宋穆公临终前想着报兄长之恩,所以没有把大位传给儿子公子冯,而是传给了兄长的儿子与夷,与夷即位是为宋殇公。公子冯因此怨恨父亲,妒忌与夷。他担心在宋国遭到迫害,就出奔在外,然后就被“热心”的郑庄公所收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宋国坊间盛传郑庄公要扶持公子冯把宋殇公搞下去,因此宋殇公对郑庄公颇为不忿,所以当石厚提出伐郑时,宋殇公立即举双手双脚表示赞同。

  除了对各国心态地分析非常精准外,拉拢宋、鲁两国另有一层深意,在当时诸侯国,异姓诸侯以宋国为尊,姬姓诸侯以鲁国为尊,两国都保有祭天的权利。
  五国就这样组成联军,共同推举宋殇公为盟主,石厚做先锋,大军围住了郑国东门,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不得不说,石厚是个有谋略的人。
  但这要看跟谁比,比如郑庄公。
  日期:2018-01-16 21:52:00
  不同于大夫们的紧张,郑庄公显得胸有成竹,他板着指头向大夫们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陈、蔡两国是打酱油的,纯属捧人场;鲁国拿人家手短,定然出工不出力;即使卫国出兵也只是为了捞个名气,再说州吁新立,他可不敢在这里长时间呆下去;要说真心想打的也只有宋国,不过很快他们也要撤走了!郑庄公做了一个挥手的动作,“那只饵已经抛出去了!”
  公子冯就是那只饵,此刻他已经被郑国大夫瑕叔盈护送着离开郑都,进驻几十里外的长葛(今天河南长葛)。

  日期:2018-01-16 22:03:33
  果然,宋军闻风而动,移兵围攻长葛去了。
  鲁、陈、蔡三国见宋军撤走,也都蠢蠢欲动。只是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希望别人先开这个口。
  没想到提出撤退的竟然是卫国。很简单,因为州吁的目的已经达到,“伐郑足以立威”,正如郑庄公所料,刚刚即位的州吁也害怕国内生变。
  四国互相道别,各自班师,郑国之围就此被解,从合围到解围,一共也就五天。
  日期:2018-01-16 22:43:16
  ~~大义灭亲~
  州吁班师回国,他满以为会受到夹道欢迎,没想到卫国民众依然不买他的帐,还编了一首歌谣讽刺他:
  一雄毙,

  一雄兴,
  歌舞变刀兵,
  何时见太平?
  恨无人兮诉洛京!
  州吁脸一下子拉了下来。
  看着好哥们闷闷不乐,石厚赶忙劝他不要灰心,要不请老爷子出山。
  石厚说的正是他的父亲石碏。州吁篡位之后,石碏就称病不朝,他在卫国德高望重,素为卫人所信服,如果他能出面,国人必然信服。石厚这么做,是为了州吁着想,也是希望通过这件事让父亲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让父亲知道自己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能做大事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