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22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虢公忌父再次推辞了右卿士的任命,他急匆匆告辞回虢国去了。 
  日期:2018-01-14 15:55:36
  虢公忌父离开不久,郑庄公就来觐见天子了。虽然不在洛邑,但他的耳目早已把消息传回郑国。
  “臣不才,不能胜任卿士之职,特来请辞!”郑庄公见面就是一个下马威。
  周平王好生尴尬:“卿不来就职,寡人心里可是挂念得很。今天您来了,寡人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说出请辞的话呢?”
  “臣因为国中有事所以不能履职,现今国事已毕,臣立即前来觐见,可在路上听说我王要把国事交给虢公,臣之才比虢公不及万一,不敢忝居此位!”郑庄公咄咄逼人。
  周平王脸都憋红了:“就是知道卿国内有事,才想着让虢公暂时代理,再说虢公推辞了,现在他都回去虢国了。您又何必疑心呢?”
  郑庄公依然不依不饶。
  周平王沉默一阵,忽然说:“如果您不相信寡人,就让太子去郑国做人质,您看怎么样?”
  日期:2018-01-14 16:57:30
  春秋中晚期及战国时代,诸侯将自己的儿子交由对方国家为质可以说是在正常不过了,但在春秋早期,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至于王室太子做人质,更是从未有过。郑庄公万万不敢答应:“从政还是罢政,这是臣子的职责,怎么能让太子委身为人质呢?天下人会怎么评论臣,只怕会说臣要挟天子?”
  周平王连声说不会:“卿治国有方,寡人让太子到郑国参观学习,你要不答应,是在怪寡人了。”
  郑庄公还是不敢答应。
  这时要有人从中调解,让周平王打消太子为质的念头,让郑庄公继续担任卿士,让双方都有台阶可下,自然皆大欢喜了。可是大臣们面面相觑,竟然无人出面。

  终于有个大臣发言了,他提出个意见:要是太子不去郑国,则不能打消郑伯疑虑;要是真去了,则会让郑伯受到非议,要不就来个交换人质,两全其美。史籍中没有记载这个大臣的姓名,此人要不就是糊涂蛋,要不就是坏心眼。
  周平王表示同意,郑庄公沉思片刻答应了,君臣之间竟然这样达成了协议。
  日期:2018-01-14 18:00:02
  此时郑庄公已经立了嫡长子忽为世子,于是他先把世子忽接来洛邑,接着周平王派人护送太子狐去郑国,这样安排是为了照顾了大周王室的面子。其实王室何曾还有面子,周郑交质,君臣之分尽废,周王室的仅有的遮羞布也被扯了下来。
  在这场交质事件中,咄咄逼人的郑庄公,步步退让的周平王,还有一帮和稀泥的大臣,真切地反映了周王室的没落。周平王这么做固然是自身性格的原因,但也是东周政治格局的表现,中央王室已经被边缘化了,在诸侯国眼里王室已经成摆设。郑庄公虽是奸雄,却是少数能够也愿意为王室做事的诸侯,郑国是少数可以作为王室屏障的国家,要是郑国都甩手不干了,王室还能指望谁。
  就这样补补打打,凑乎过吧!
  周郑交质之后,郑庄公就一段时间在洛邑履职,一段时间回郑国主持国政,也算平安。太子狐在郑国一直备受礼遇,郑庄公希望通过施恩与他,加强与王室的友好。
  在这段时间里,郑庄公又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和东方齐国建立同盟关系。
  日期:2018-01-14 19:45:43
  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郑国的地缘很有特色:遥看北方,是实力不俗的晋国;放眼南方,越过一串中小型国家,是已经陆续整合局部资源的楚国;而西方则毗邻王室京畿。郑国要扩展,唯有向东方,这也是郑国自郑桓公寄孥以来的既定战略。在郑国东方,有宋、卫、曹、陈、蔡等国,其中宋、卫两国屡次与郑国发生摩擦,卫国曾借兵给公孙滑,并入侵廪延,但被郑庄公轻松击败,而宋国国力不弱,又爵位尊崇,是个公爵国家,在诸侯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对郑国发展造成不小的障碍,因此打压宋国成为郑庄公的首要目标。不过郑国实力虽强,但并没有达到压倒性的优势,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仅凭自身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齐鲁两国处于宋国的东北方,如果与齐鲁建立同盟关系,就能形成对宋国的包围。因此郑庄公早有与齐国结交之意,齐国国君齐僖公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主,他非常希望联手郑国,借助郑庄公的大周卿士身份及郑国的地理位置,插手中原事务。

  两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一拍即合,公元前720年,郑、齐在石门(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歃血为盟,约为兄弟之国。
  日期:2018-01-14 20:21:18

  公元前718年,在位五十一年的周平王驾崩。
  “平”是一个上谥,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但是周平王这个“平”给人更多的还是平凡,平常,平庸,当然也维持了表面的平静。
  周平王去世后,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到郑国迎接太子狐回朝继位。然而或许是因为父丧悲伤过度,又或许在郑国为质压抑过久,太子狐在回到洛邑后竟然病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