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8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天子放弃的事情秦伯做到了,这大概就是庸主与雄主的区别吧!
  日期:2018-01-04 16:04:13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总觉得西周的灭亡似乎太过偶然,甚至让人不可思议。除了明面上的申侯引狼入室,周幽王昏聩无能,人们还习惯于用红颜祸水来总结王朝的覆灭,比如夏之妺喜,比如商之妲己,比如不知所终的褒姒,有人认为她也被杀了,也有人说犬戎人看她漂亮,就掳了回去。人们似乎对她的归宿并不感兴趣,反正她的历史使命完成了,“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日期:2018-01-04 16:52:12
  还有烽火戏诸侯,确实更像“小说家言”。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这样质疑,“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
  但是,有一点为历代史学家们所肯定,就是周幽王与申国的矛盾爆发确实是因为储君的问题。在2012年度,清华学者整理获赠的战国书简也证实了这一点,书简记载周幽王因为申后和太子的缘故兴兵讨伐申国,申侯于是联络西戎攻击周幽王,西周灭亡。
  或许在太史公眼里,褒姒的不可饶恕不在于她使周幽王丧命,而在于她的出现让周幽王触及了宗法制的禁忌—— “废嫡立庶”,这是大周王室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礼崩乐坏”,作为著史者,太史公希望以此起到劝诫的作用,规劝君主做一个亲君子远小人、用贤臣戒女色、遵循“礼制”的有德天子。
  日期:2018-01-04 17:58:46
  也有人就认为西周的覆灭是在周厉王时期埋下的。周厉王是大周第十代君主,是周幽王的祖父,他在位时推行“专利”政策,也就是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依山谋生,并且禁止国人议论他的过失,结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终激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因此逃到彘地(大约在今天山西霍县一带)。周公和召公共理朝政,号称“共和”,而王位被虚悬长达十四年,周召执政与诸侯干政并存,直到周宣王即位,王室才算回到天下共主的位置

  “共和行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之前,我国历史虽然不乏文献记载,但一直缺乏连续性,后人只能通过孤证文字、出土文物,甚至传说来追溯历史,导致许多的人物、时间、事件不能一一有效对应。“共和元年”,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史官们开始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历史。从此之后,每一位君主的起止时间都能完整地连续起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历史被称作信史,我们可以凭着史书从容不迫地追寻祖先的脚步。

  这一年是划时代的一年。

  这一年,公元前841年。
  日期:2018-01-04 18:48:32
  不过,笔者认为,简单地把周厉王拉出来归罪也是不妥的。
  朋友们就会问了,既然如此,那你说说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套用一比较官方的说法,西周的覆灭主要是因为统治阶级未能适应时代发展,没有与时俱进,治国理念与现实问题的矛盾日益激化所致的。
  就让我们大致梳理一下大周的国家制度和立国之本,这样也有利于我们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浓郁的历史特色。
  日期:2018-01-04 19:30:03
  要说起大周的国家制度和立国之本,首先我们必须提到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是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先驱,“元圣”周公。他是文王第四子,姬姓,名旦,因采邑在周,爵位上公,故尊称周公。
  如果说姜太公是颠覆商朝的第一功臣,那么周公旦就是构建周朝的第一功臣。作为大周的总设计师,周公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完善了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尚书.大传》这样总结周公的功绩,“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汉代思想家贾谊认为:“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日期:2018-01-04 20:02:18

  据《史记》记载,周文王有十个嫡子,长子伯邑考早逝,次子发承接大位即周武王。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除了文王第十子载因为年幼未受封,其余六子皆受封建国,三子鲜封建管国(今天郑州管城区一带),四子旦建立鲁国(今天河南鲁山一带),五子度封建蔡国(今天河南上蔡一带),六子振铎封建曹国(在今天山东菏泽一带),七子武封建郕国(在今天山东宁阳 一带),八子处封建霍国(今天山西霍州一带),九子封建立康国(今天河南禹州一带)。

  其中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还另外身兼重责。
  周武王灭商之后,根据“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商人的祭祀,将商纣王之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当然为了防止他有异心,周武王特地安排了防范之举,他将商王畿一分为三,北为邶(今天河南汤阴东南),南为鄘(今天河南汲县一带),东为卫(今天河南杞县一带),分别由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驻守协助治理,监督武庚,故管叔、蔡叔、霍叔合称“三监”。
  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因病去世,即位的周成王年幼不能独立处理政事,而周朝初建,国基不稳,于是周公旦依据武王遗命当国摄政,代行天子之权。这让管叔鲜非常不满,依据“兄终弟及”的传统,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摄政,所以他怀疑周公旦是更改了王命意欲阴谋篡位,加上周公执政后制定政策规范诸侯权力,引发了诸位兄弟的不满,管叔借机散布谣言,声称“公将不利于孺子”,并和蔡叔度、霍叔处扶植武庚一起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作为殷商子孙,武庚早有复国野心,他得到三监的帮助后,又串通殷商旧地东夷的一些方国徐、奄、薄姑、熊、盈等共同造反。大周的应急预案从内部被攻破,功亏一篑。
  日期:2018-01-05 10:04:07
  危急时刻,周公得到了太公、召公的支持,他让太公出兵东夷,召公看守都城,自己则以成王的名义东征,集中力量对付三监。不久后三监和武庚被俘虏,依据主谋和从犯,周公先是诛杀了管叔鲜和武庚,然后流放蔡叔度,并将霍叔处贬为庶民。
  武庚覆灭后,周公继续征战以扫除余孽,这场平叛历时三年艰苦征战才告平定。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以及青铜器铭文旁证,周公征战范围非常之广袤,声威达于江南。东征的战斗是异常惨烈的,战士们的斧子都砍出了缺口。周公一连灭掉了五十余个国家,把飞廉赶到海边杀掉,平定了淮夷,徐人被逐到江西,嬴姓后人被押往西方之地。
  这场扩大化的平叛运动实际上是周克商的延续,如果说周武王伐纣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那么周公东征则基本消灭了殷商王朝复辟的残余势力,自此周国成为了东至黄海,南至淮河,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