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让我们遇见,为何又要别离?》
第56节作者:
橙子黄 我们回到教室的时候,老师正在讲台上授课。对于我和余慧慧同时出现在门口,很多人自不免诧异,所以教室里便闹哄哄的,不过老师一训斥,大家立即安静下来了。
我利用课间时间把情况和吴红梅说明了。
“干嘛和我说这些?”吴红梅很是不解。
“因为我和你无话不说。我第一次做主持人,这商议的情况能不和你说吗?”我装作有点生气的样子。
“那我洗耳恭听。”
“我是要和你商量一下我们对唱的事,很可能我要把我们的节目放在第一个。”我把我和余慧慧商议的结果作了简要说明之后接着提出我的设想。
“为什么?”吴红梅疑惑不解,“我从来没有上过台,你不怕砸了吗?”
“因为任何一台联欢会都要一个暖台的节目,而我估计学校不会有这么高质量的节目,所以,只有我们先上,把气氛挑起来。”
“你就对我这么有信心吗?”
“我对你就像对我自己一样有信心。”
“砸了可别怪我。”
“晚自习后我们对一对。”
“好。”
那一个月是我去蒋村中学最忙的一个月了。我学习之余的时间几乎都耗在了联欢会的筹备上。
我和余慧慧做了分工。余慧慧负责敦促各班节目的排演和编写联欢会的开场白、结束语,我则负责编写节目的串词以及相关的杂事,比如让班主任联系老师做评委等等。
各种台词编写好之后,我们往往利用晚边放学和晚自习之后的时间在一起演练。王谦君有时候会陪着我们,李喜文则几乎呆在我们身旁。
李喜文为联欢会做了许多事,凡是跑腿的事几乎都是他去做。他发挥他美术功底为联欢会制作了一个很漂亮的节目单,并且为每个班都做了一份。
那年代没有复制一说,也没有复印机,全靠手工,真的很不容易。
我记得那一年元旦正好是星期六,所以我们的联欢会便放在周五下午举行。
转眼这一天就到了。
天气出奇的好。晴朗而无风。可毕竟是冬天,气温还是比较低。
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去乡镇府借了话筒和音箱,并且请小工在操场搭了个露天舞台。
我提前回华安叫外婆给我借了一套礼服,并且将父母学校里的一台录音机借到了学校。我找到了一盒邓丽君的磁带,让李喜文在节目间歇期间,在主持人公布节目分数的时候播放这些曲子。这个安排给联欢会增色不少。
余慧慧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套春秋装,穿在身上端庄得体,还有*的韵味,所以当我们站在台上亮相的时候,底下响起了尖利的哨声,我才注意到蒋村的一些小混混也来到了学校。
连附近的一些村民也来到了学校。
那时,对偏僻的乡村来说,有一台这样的联欢会无异于看一场电影。
班主任示意我们开始,我们一起走上舞台。
尖利的哨声再次响起。掌声跟着响起。
我们很顺畅地说完了开场白。没有漏词,没有意外的停顿,两人的配合惊人的默契。
台下掌声如雷。
我注意到坐在前排的领导们不住地点头,而且还互相交流着什么。几个担任评委的老师也对我们赞赏有加。
我要补充的是,第一次我和余慧慧碰头之后,我原计划将我和吴红梅的对唱作为暖台节目,可由于有一个班排练了一个舞蹈,为了增添迎接新年的喜庆氛围,我们把舞蹈节目放在了第一个,而将我和吴红梅的对唱往后挪了。
节目一个一个往下表演,我和余慧慧轮流上去报幕,最初上台的紧张感渐渐地消除了。
每当余慧慧出现在舞台上,尖锐的哨声便响起来,这让我略感不安。
虽然节目的质量不是很高,虽然有些学生表演时忘了对白,虽然这些小演员们没有一个化妆,甚至表演的服装就是平时的生活装,但是无论哪个节目结束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乡村里的人是从来都不吝啬掌声的。
终于轮到我和吴红梅上台了。
吴红梅还是那一套打扮,黑棉袄黑裤子,只是脖子上围了一条手工编织的红色的围脖。她因为紧张或是羞涩而满脸通红,甚至连往台下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台下出现了闹哄哄的声音。连着响了两声哨声。
“别紧张,”我低声说道,“只要你一亮嗓子全场就会安静下来的。”
吴红梅看着我,点了点头。
我示意她开始。
吴红梅清了清嗓子,亮开了喉咙:
孩子啊孩子,春天我想你,
小燕做窝衔春泥,小燕做窝衔春泥。
你在远方守边疆,
何时何日是归期,何时何日是归期,
咿呀儿呦呦咦。
果不其然,吴红梅一开唱,台下即刻静了下来。她刚唱完“咿呀儿呦呦咦”,掌声即刻雷鸣般响起,那尖锐的哨声又连着响起。
我接着唱:
妈妈啊妈妈,春天我想你,
咱家的果园可曾绿,咱家的果园可曾绿。
门前的枣树仍依旧,
风车小桥在梦里,
咿呀儿呦呦咦。
自不用说,又是一阵掌声。当我们唱完最后一句一起向台下鞠躬的时候,掌声持续不断。
吴红梅的激动可想而知,她突然抓紧我的双手,“郑启航,我们成功了吗?我们真的成功了吗?”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你没有听见那雷鸣般的掌声吗?乡民们虽然音乐素养不高, 但是他们还是能辨别好坏的。”
“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吴红梅松开我的手。
日期:2018-01-08 18:4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