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或听说的鬼话事儿》
第48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12 12:21:30
  第九篇 巫婆(续四十四)
  当然,这些近似于影视鬼片镜头的故事,大都是听来的故事。
  至于某些同学说,曾看见自己死去的爷爷骑着阳人烧给他的阴马回来探亲,还煞有介事地把马拴在家门前的大树旁,那可能就有点幻觉的嫌疑了,听上去也很像是香港的问米鬼片的情节,不说也罢。
  不过,听说童男童女就比较容易看见半空中的鬼怪及灵异现象,就因为他们“天眼未关”,感应神迹的视觉触觉就特别敏锐,这个倒是很能自圆其说的,姑且听听。

  而很多人可能也都注意到了,能与鬼神沟通有神附体的巫婆,却大都是文化不高甚至于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虽然她们表面上比常人多了一分狡黠或邪气),且这些农村妇人的家中还大都有病残家属或伴随着很多人生不幸。
  比如我们那里的大巫婆仙花,不仅弟弟疯了,两人儿子还英年早逝啊。
  这简直就像是一种从业巫婆的规律,也几乎像个鬼神式的谜。
  日期:2017-08-13 12:40:45

  第九篇 巫婆(续四十五)
  因为,关于这似乎不是个案。而发生这样的不幸的原因,似乎也没有任何权威说法可供查阅,就如巫婆的神乎其神的巫术,谁也解释不清楚。
  这也许与巫婆所从事的职业的阴损性有关,所谓的天机不可泄露,泄露了会折阳寿或“报应”到家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种能勉强解释得过去的原因。
  至少仙花的家是这样,尤其是她引为自豪的大儿子,年纪轻轻就暴毙了,可能是应酬喝酒太多伤了肝,得了肝癌死掉的。而另一个儿子,也是在出外打工时同样得急病而死,相当诡异。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危职业”,正所谓医生医得了别人医不了自己,能用巫术巫医“救死扶伤”的巫婆,居然不能预知自家的苦难和不测。
  这确实又是一种悖论。
  日期:2017-08-16 12:24:20
  第九篇 巫婆(续四十六)
  总而言之,乡村的巫婆,大概也就是干了这样一些为人求神拜鬼、调试阴阳、化解灾祸以及巫医治病之类的行当,目的也是让人得到心灵慰藉或安全感的同时,获得一些酬劳或打赏,可以视为一种人间职业,或且阴间神职主持。
  这个,没什么神秘的。
  正如大巫婆仙花在我们那里的半仙墓地主持的仪式,除了经典的跳大神,还有听不懂的咒语,似乎我们也很难深度介入她们的鬼神世界,是不是骗人。
  正所谓信者看门道,不信的看热闹,甚至于功力深厚的道士,都怕惹上这种揭开天机的仪式,那种折寿意义更是昭彰,所以说此为大凶,巫婆家有现世报,也有了合理解释。
  想想,那么多阴魂附体,不被缠死也会被吓死,那绝对是要耗费很多元气的,别以为装神弄鬼就十分轻松。
  日期:2017-08-19 12:46:59
  第九篇 巫婆(续四十七)
  关于巫婆,我们知道的也不是太多,除了一些有真实需要的浅表认识或接触,似乎我们也很难融入巫婆的神秘世界。
  而我只知道,这些年,不管受到多少的世俗或政治冲击,我们的大巫婆仙花却有点“不倒翁”式的神存在感,遇鬼事绝对首先找她,不管对结果深信不疑或半信半疑。
  有人说,正因为有鬼婆的存在,那说明灵魂也绝对是存在的。
  当然,有人也驳斥了这种有点机械式推理的片面逻辑,因为这既不能构成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且灵魂这种虚无缥缈的“形而上”东西,基本上不能以任何科学形式加上证实,尽管很多人信誓旦旦说自己或别人真实经历过。
  而即使不能证明鬼神的真实存在,很多人还趋之若鹜,当然也归结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显而易见的心理抚慰功用。
  日期:2017-08-20 13:09:28
  第九篇 巫婆(续四十八)
  资料显示,问米和碟仙一样,源远流长,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更有巫觋,和吃饭的功用差不多。
  在那种科技不发达的上古时代,每当遇到天灾人祸或解释不清的事,也正是巫觋最有存在感的时候。因为懂得天文地理占卦答疑的巫师道士,正是那里的大智者,是人生甚至于“科学”的代言人,可谓是一言九鼎,是当时的超级巨星,你只有顶礼膜拜的份,那有质疑的心智?
  更有甚者,居然在遥远的春秋时代,“巫”还作为一种正经职业,堂而皇之地被纳入王家政治体系,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也就是被列入礼部,负责为君王主持祭祀礼仪,祭天、祭地、祭神、祭人,兼占卦卜事,风光无限。
  关于这,还有历史典籍赫然记载。
  据《汉书�9�9地理志》记载:“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这也是春秋齐“巫儿”婚俗始于齐襄公的最早记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