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14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10 12:14:42
  吴晓君这家伙害人不浅!这算什么事啊!他是父子团聚回家了,硬扯上我给他当妹夫,还怂恿石娲霸王硬上弓,希图生米煮成熟饭,认为我这重情的人,不会抛下结发娇妻,何况还是贵为公主的石娲!
  得知自己是拥有王室血统的储君,更是把这里当成象牙塔,仿佛重生一般。他见我闷闷不乐,不明白以平民身份侪身王室的我,为何还是这副嘴脸?
  他用重生和象牙塔来劝慰我,我真有吃了一只苍蝇的感觉,死而再生是谓重生,这家伙在咒我死啊!他心目中所谓的象牙塔,在我看来,活脱脱一只破烂的螺蛳壳而已!不幸的是,我被装进壳中了!
  这算不算是被"友情"害了?还是不该结交这种蠢人?对井底之蛙似的吴晓君,我顿生一种又恨又怨的心情。
  随后几天,我才知道巴王为什么会掳去吴晓君娘亲以及要我当他的女婿,目的只有一个,改变王室的遗传基因。
  石娲不娇媚,也不算丑八怪,身量虽然只齐我腋下,倒也生得玲珑娇小,褐色的皮肤油光水滑十分健美。与族类一样,能在树枝上攀缘晃悠,有猴的技能也有类同猴的四肢。
  要论生存手段,我是甘拜下风。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他妈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裤衩驸马"!而且是一个心不甘情不愿,时时刻刻想逃回去的驸马爷!
  "龙缸"的名字,是秦灭巴国后,逃到这里避难的巴王赐予,含有龙脉不断,孕育势力以待复国的意思。

  龙缸是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中的天坑,缸体壁立千仞,无路上下。缸底平缓,方圆二里许,一条小溪左出右入,滋润着种植的各种疏菜。
  如今,这支古国后裔只剩下不足百人,全部住在缸壁上的溶洞群中。这里的溶洞宛若楼房,经过长年修凿,早已上下连通。交通森林的出口隐藏在一个顶层的洞穴里,洞口是一个裸露在森林乱石里的大石缝。
  日期:2017-08-11 12:43:12
  这里的规矩一直沿用巴国的奴隶制度,唯一的洞口有国王的武士守着。臣民中的妇幼老孺在缸底种菜,青壮年由武士领着,分班次在森林里狩猎兼巡边,顺便采摘时令果实和菇类。

  武士只剩下十二个人,是享有特权的贵族,不但在食物的分配上从优,还可以公然挑选臣民的妻室侍枕,所谓臣民,全是奴隶身份。
  武士的儿女,是王室婚配的首选,臣民的女儿,王者会挑选没畸形的试用,如果生下的子女健康,便会册立为王妃,反之则退回去任其婚配。
  巴王本人和他的子女,一代代从事巫术的发扬光大,希冀收复失地,重新定都枳城。妃子和驸马不得染指巫事,也不能离开缸底,更不可以与臣民随意交谈,但可以随意叱骂、殴打臣民。整日里好吃好喝养着你,把王者和公主侍候爽了,子嗣成群,就算尽职。
  我是巴渝人,对古代巴国历史略知一二,秦灭巴后,巴王带领残部,一直在这里隐居蓄势,却是打死也不信的!
  但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事,两千多年过去了,却活鲜鲜呈现在眼前!
  以前的这片原始森林方圆近千里,离国都枳城不远,渡过乌江后,要不了几天就可以隐蔽到这片广阔的森林中。

  但是,退到这里的并不是枳城的巴王,而是镇守朐忍的太子石龙。
  退到这里的巴国残部上万人,其间朝代更迭也一度数次坐大,可惜都是昙花一现,惨败收场。西洋枪炮装备了国家军队后,森林逐渐遭遇砍伐,几成弹丸之地,龟缩在森林中的巴国后裔,只剩下不到两千人。巫术神奇,不能左右天道循环,大刀长戈,怎敌得过枪林弹雨。
  与世隔离的这群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人数锐减。上世纪五十年的大肆砍伐,让他们面临灭顶之灾。
  日期:2017-08-12 06:54:04
  伐木工人一夜之间暴殁上百,实是死于巫门蛊毒。从那时起,臣民们全部迁入龙缸生活。

  在此之前,龙缸一直是巴国王室的宫殿,除了宫娥仆妇,非王室不得入内。
  二王包葬有二任巴王的遗体,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早就成了荒茔。后任的巴王不敢贸然垒坟,那样会暴露身份,他们宁愿被山民误认为大青猴。
  为什么宁愿在这里受罪,不愿意公开走出森林,融入外面的人类社会呢?其实答案已经清楚的摆在明处了,我年少无知,尚未理解罢了。
  现在回想起来,被赐婚与我的石娲,也是一位可怜的女子,她爱我疼我,公主嘛,自然也有一些小刁蛮。可惜当年的我,对她除了恨就是怨,对她重回枳城的梦想,更是嗤之以鼻,视为痴人说梦!当然了,只敢在腹内暗骂。
  顺便说一下,枳城,就是现在的重庆涪陵。

  我是血气方刚的小青年,虽然心里厌恶她,从不在卧榻上跪侍她,每当她要练习马术,倒是都能让她纵横驰骋,乐此不疲,从没出现过六点半。
  龙缸里的饮食,虽然少了五谷杂粮,却有各种各样的野味,蔬菜和山菇也换着花样,仆妇跪捧着让我进食,可我高兴不起来。
  这里也有被称为御膳房的洞穴,使用的烹饪器皿,是几只古色古香的青铜鼎,鼎壁铸满了似曾相识的铭文。调料不敢恭维,只有咸和酸两种味道,称为盐、梅。
  盐是用岩硝熬的,梅是梅果腌渍后备用,经仆妇烹调,比我在知青屋的饭菜好吃得多。我这被供养的驸马爷,在石娲去钻研巫门<养蛊术>和<养鬼术>后,便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躺在地铺上欣赏千奇百怪的石钟乳。

  生活在这所谓的巴王宫殿里,我免不得要把历史课本和民间口口相传的巴国捋一下,我虽然是巴渝人,却不是巴的后裔,因为祖上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
  古代巴地,有巴、樊、覃、相、郑五个氏族,巴氏为王族,发源于夷水,始祖叫务相,称廪君,生于石穴。<水经注>卷三十七解释道:"夷水,即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
  据<太平寰宇记>和<后汉书 . 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在一座名叫难留山的地方,有赤、黑两个洞穴,巴氏生于赤穴,其他四氏生于黑穴。
  因为都信奉鬼神,为了立君王,听天命而掷剑于石穴,约定掷中者为王。巴氏中一个叫务相的男子,只有他掷出的剑中了。众人叹息之余,心下不甘,又用土造船,言称土船不沉者为王。
  又是众船都沉毁了,只有务相的土船浮在水面上,五族臣服,立务相为王,称为廪君。他们乘土船从夷水到了一个叫盐阳的地方,这里有盐水部落,盐水是母系氏族部落,女酋长是盐水女神,想把廪君收为裙下之臣,言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初为王者的务相不愿意,神女每天晚上来纠缠务相,都被他赶了出去。神女不死心,在白天化为蝴蝶,拘来许多蝴蝶乱舞,遮天蔽日让天地晦冥。
  务相容忍了十多天,神女执迷不悟,他一怒之下,用箭射死了神女,天光重现后,他便在盐阳称巴王。盐阳又叫夷城,就是如今的湖北恩施。

  务相死后,魂魄为白虎,每当巴人有厄难便现身解厄。巴人以白虎为图腾,世代祭祀,旨在不忘始祖。龙缸的东边,也立有雕着虎头的石柱。
  对"巴"的解释,<史记 . 张仪列传>记载"苴、蜀相攻击",对"苴",唐代司马贞在<索隐>中解释:"苴"即"巴"。大家知道,苴就是芦苇,巴渝俗称芭茅,由于它是常见的野生植物,所以有了"巴"这种说法。
  还有以虫、蛇来诠释"巴"这称呼的,东汉许慎<说文>:"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蛇这说法,许慎是沿用了<山海经 . 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石娲告诉我,王室内部传下来的根本不是这样,古时候的巴人称"石"为"巴"。当她用手势和图案明确无误说明后,我才恍然大悟一一
  原来如此,怪不得古代巴人的五大氏族中没有石姓,原来"石"就是"巴"啊!
  对巴人是伏羲的后代,我也有些疑惑,因为<华阳国志 . 巴志>里说,巴人是黄帝的后代:"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圃.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圃。圃中之国,则巴蜀矣。"

  石娲嫣然一笑,"咿咿呀呀"地用褐土画了一连串的图案,说这些都不可信!
  问题又来了,巴人善"巫",如果不是大巫子孙,巫术从何而来?
  石娲本身就是巫女,听到我这个问题,更是笑弯了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