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8-10 12:59:24
刘琮投降,受影响最大的莫过难容于曹操的刘备,顿失所依,成了孤立之兵。刘备当时驻樊城,与襄阳仅一水之隔,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孔衍《汉魏春秋》载,刘琮请降时,并没有告诉刘备,而是派人绕过樊城,跑到新野投降。直到投降事毕,才想起来应该通知刘备一声,于是派当时荆州的大儒宋忠去见刘备。
刘备闻听消息,大惊失色,这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只好率张飞、赵云以及诸葛亮、徐庶等从樊城南逃江陵。当时襄阳地区有很多不愿归依曹操的士人及百姓跟着刘备南逃,沿途还不断有人加入,大概有十几万人,辎重数千辆,日行十几里,走得非常地慢。这时,有人建议“宜速行保江陵”,说现在曹操马上追过来了,带着这许多人,拉家带口,拖儿带女,一天走十几里路,如何得了,应该迅速赶到江陵防守。刘备不同意,表示:“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只是命令关羽率水军顺汉水先去江陵接应。这可能是“以人为本”这个词的最早出处。当然,刘备的“以人为本”和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是要以人为根本,而刘备讲的“以人为本”是要以人为资本。
曹操到达襄阳后,得知刘备已经向江陵逃跑。江陵地处要冲,而且有大量的粮食、军械储备,曹操深怕被刘备占据,于是督虎豹骑将军、高陵亭侯曹纯及刚投降的刘表大将文聘,“将精骑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终于在当阳长坂(今湖北荆门西)追上了刘备【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记载,曹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见这支部队是曹军精锐中的精锐。曹纯死后,曹操不再挑选虎豹骑领军将军,而是亲自统领,说明他对虎豹骑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虎豹骑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为是精锐部队,选拔应该是很严格的,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花费应该更为可观,数量不会很多】。
关于长坂追击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只有寥寥数语:“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也就是说,刘备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扭头就跑,恐怕这时也讲不了“以人为本”了。但是《三国演义》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两场重头戏:“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故事很精彩,但《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所记与《先主传》一样简略: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当阳长坂一战,刘备大败,被迫改变退向江陵的原定路线,“斜趋汉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逃向夏口。幸好此时与先前派往江陵的关羽水军相遇,渡过沔水,并得到刘琦的接应,一起到了夏口。曹操在追击中俘获徐庶的母亲,徐庶被迫就此离开刘备而归依曹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就在刘备狼狈不堪,一筹莫展之际,江东的孙权派遣谋士鲁肃,日夜兼程赶来寻找刘备。
日期:2017-08-11 00:49:07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